照片提供八旗文化

強食物,非洲尼艾尼艾人的食物採集

依靠打獵、採果子過活就一定落後又貧困,農業就一定代表富裕與進步嗎?過去我們都相信如此。但人類學家的研究發現,在非洲南部喀拉哈里沙漠上,居住著現存人類最古老的布希曼族在過去長達四萬年的歷史中,透過獵捕跳兔和劍羚,採集馬拉瑪豆和曼傑提果,每週只需勞動15個小時就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在全世界最乾燥、最貧瘠、最不宜人居的沙漠中,布希曼人透過獨特的生活模式與思維,藉由滿足極少的物質需求,就能過著富足、永續的生活。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又如何逐漸在現代化衝擊下喪失了「原始富足」?

與布希曼族相知相惜25年的人類學家,重新思考當代世界對於財富、工作、社會與生命的意義。

照片提供八旗文化

[dropcap]在[/dropcap]尼艾尼艾,出外採集是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即使人們現在只會在從商店買來的食物吃光了,或有某種特別美味的食物正好盛產時才進行採集,但許多尼艾尼艾人依然視採集為他們最重要的食物來源。然而在過去,當芎瓦西族人仍完全仰賴打獵和採集時,他們通常是近乎天天出外採集。

乾季尾聲,草原食物最為豐盛的時節

現今男性族人經常會隨同採集,在過去亦然,但發動和帶領採集的幾乎全是女性。搜食小隊一般會在一早出發,以避開一天中最炎熱的時刻。媽媽會揹著嬰兒行動,已經會走路的孩子則跟在一旁,鬧烘烘地吵鬧玩耍。對孩子們來說,出外採集就像輕鬆的校外郊遊一樣,是趟愉快的遠足,在途中他們會學習如何辨識什麼可以食用、什麼不能食用,什麼正當季、什麼不久就會盛產。

搜食者離開村莊時,身上的裝備大致僅有一個用來儲存他們找到的食物的袋子或皮袋,以及一根用火烤硬的、用捕魚木(Grewia wood)製成的挖掘棒。這根棒子的長度不超過幾十公分,一端呈錐形,是從柔軟的喀拉哈里沙地中挖掘出根菜和塊莖的完美工具。在這個環境裡,沒有任何商店購買的鏟子會比挖掘棒更實用或更有效率。它拿起來重量很輕,但足夠堅硬,必要時可以用來打蛇。

在乾季尾聲,也就是最後一場夏季大雨降下的幾個月後,而且草原食物最為豐盛的時節,只要短暫在灌叢中搜食,便能獲得數量驚人的食物。尼艾尼艾的芎瓦西人將一百種不同的植物歸類為可食用植物。他們也取用植物的各個部位:果實、莖、樹膠、種子、花、柄、根、塊莖和鱗莖。但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同樣值得採集。有些只適合當作緊急口糧─也就是饑荒的凶兆逼近時,咬緊牙關、勉強果腹的東西。芎瓦西人根據草原食物的營養品質、尋覓和調理的簡易

程度,以及是否特別可口,將它們歸入由「強」至「弱」的光譜。所有其他喀拉哈里地區的狩獵採集布希曼族群,都是用類似的方式替他們的食物分等。不過,各種果實和蔬菜的等級因地而異。舉例來說,吉維科伊族住在缺乏穩定水源的喀拉哈里區域,於是便將水分含量最高的植物視為「最強」的食物。
尼艾尼艾的芎瓦西族坐擁取得某種特別豐富的「強」食物資源的優勢,這種食物在許多其他的喀拉哈里地區都相當稀缺──那就是曼傑提果仁。

一如猴麵包樹,曼傑提樹也是非常特別的樹木。不過,猴麵包樹體型粗大又木質鬆散,曼傑提樹卻是精瘦又結實。成樹約可長至二十公尺高。它們的大樹枝會從筆直勻稱的樹幹亂中有序地向外散出,組成寬度約為樹高一半的整齊圓形樹冠。曼傑提樹雌雄有別,單一棵樹無法繁衍後代。於是,往往會有超過五棵的曼傑提樹聚集成林。但就像許多芎瓦西人一樣,大量群居會令它們不自在,因此每片樹林鮮少超過二十棵樹。

芎瓦西人常將曼傑提果肉烹煮成果醬般的甜糊

曼傑提樹特別適應尼艾尼艾的環境。它們的根深入地底,有助於度過乾旱,而就像許多其他順應這個氣候的物種,當雨水落下,曼傑提樹會立即反應,不浪費一分一秒。它們的枝條會迅速因為深綠色的茂葉而變得沉重,中間點綴著米白色的小花。葉片和花朵在幾週內便會掉落,露出綠色的橢圓果實,長至一顆成熟李子的大小。果實持續成長,從綠色轉變成淺棕色,並在此時掉落地面,繼續生長熟透。曼傑提樹要成功繁衍,仰賴的是產出大量的果實。在產季時,一棵大樹掉落的果實可以在底下堆積及膝。

曼傑提果實的果皮之下,有一層甜美黏膩的薄薄果肉。其果肉富含糖分和維他命C,吃起來有點像辛辣的成熟棗子。可是相較於曼傑提果實的果核,果肉的比例微不足道。芎瓦西人有時會直接從果核上咬下果肉,但也經常將果肉烹煮成果醬般的甜糊,搭配肉類風味絕佳。雖然可以將果肉乾燥、供日後使用,族人往往會任其腐爛。這部分是因為曼傑提果實的盛產期,是一年之中喀拉哈里大地提供芎瓦西人最多樣食物的時節,豐富的選擇把他們給寵壞了。不過,這也是因為果實裡的果核才是曼傑提樹對芎瓦西族如此重要的主因,而非果肉。

照片提供八旗文化

曼傑提果核的外觀形似圓滾滾的核桃殼,質地極為堅硬──甚至連喜愛曼傑提果實的大象都得使上磚塊大的臼齒才能咬碎它。這是曼傑提樹另一項成功適應環境的方法,能夠確保大象將種子廣為散播,沉積在肥沃的糞便層中,以利萌芽。然而,堅硬的外殼也敵不過使用工具的能手,用兩顆硬石錘擊就能輕易將其劈開或壓碎。剝開外殼後,兩顆小果仁便隨之露出,每顆的圓周大約等同於一枚一分錢的硬幣。果仁生食便十分可口,經烘烤後甚至會更加美味。果仁的質地有一半以上是由富含抗氧化物的肥膩油脂組成。蛋白質占四分之一,剩餘的成分則是不同的礦物質和維他命。

卡西佩姆貝酒 可讓最身經百戰的酒鬼不支倒地

過去,芎瓦西人每年都會在產量最豐盛的曼傑提樹林周邊短暫紮營。可是他們現在居住在固定的村莊,和以前相比,如今只會在某些特殊時刻造訪曼傑提樹林。而他們前去林地時,經常會在那裡紮營一兩天,再帶著裝滿果仁的袋子返家。此外,宛如是在提醒採集者周遭世事變化之快,曼傑提果實的新市場已然崛起,有時會看見整片樹林的果實一次被搜刮一空。在尊科威鎮釀酒為生的卡萬戈和赫雷羅族人發現,搗成泥狀的曼傑提果實可以製造出濃烈的卡西佩姆貝酒(kashipembe),這是一種會令人不禁瞇起雙眼、色澤透明的酒,可以讓最身經百戰的酒鬼不支倒地。

理查.李的調查發現芎瓦西人吃得很好

曼傑提果仁也替「原始富足」的概念播了種。

一九六四年,理查.李觀察狩獵採集的芎瓦西族人,在「發現他們顯然為尋找食物投入極少心力而感到驚奇」後,著手分析他們的營養健康狀況,結果得出是曼傑提樹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李耐心秤重和計量芎瓦西族連續二十八天內吃下肚的所有東西。他總結出曼傑提果仁占芎瓦西人食物量的四分之一,卻供應總熱量攝取的一半以上。肉類占他們飲食重量的三分之一,但只提供曼傑提果仁一半的熱量價值。剩餘的飲食則是其他採集來的蔬果,但只提共總熱量攝取的八分之一。

李也想要更深入了解,在達成單純的能量輸出輸入的平衡上,芎瓦西人付出多少努力以取得食物。他證實,在調查期間,健康的芎瓦西族成人平均每週工作十七點一小時來收集食物,該數值是因為涵蓋打獵在內才大幅上升,因為打獵幾乎都比外出採集更費時許多。而若是女性,每週工時鮮少超過十二個小時。

李的調查也發現,芎瓦西人吃得很好。成人每天平均消耗超過兩千三百卡路里的食物。這幾乎等同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人每日攝取的熱量,而芎瓦西人也認為這樣的分量相當充足。

芎瓦西人採集的食物的產季按照整齊交錯的順序排列,意味著幾乎一年中的任何時刻都有某種食物盛產。矛盾的是,當第一場大雨降下、喀拉哈里變成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之後的時期,被視為一年中收穫最差的時期。此時打獵最為困難,因為動物能夠移動到遠離水塘的地方,靠小水坑、季節性降雨,或經常只要仰賴新萌芽青草的含水量就能維持生命。這個時節也是芎瓦西人賴以為生的多數食用植物開啟新一輪的季節性生長週期的時刻,因此它們的塊莖或果實過小或尚未成熟,無法讓芎瓦西人飽餐一頓。

照片提供八旗文化

在這些時節裡,芎瓦西族人因飢餓而怨聲載道。他們也會抱怨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能採集到足以過活的食物。李詳盡的營養調查並未延伸到這些月分,但他和其他研究者連續多年都記錄著族人一年中不同時間的體重變化。他們揭露的結果產生分歧。有些研究者表示,李的數據不具代表性,芎瓦西族人在收穫稀少的季節往往因營養缺乏而岌岌可危。其他人則認為李說得沒錯,芎瓦西人季節性的體重變化微乎其微。
當證據指出如此南轅北轍的結果,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假定兩者都是正確的。喀拉哈里的雨量變化之大,多雨和少雨的年分差異相當極端。有些年分遠比其他更為乾旱。在大旱之年,芎瓦西族人非得更加努力工作,來獲取足夠的食物,而當他們在打獵和採集耗費的能量超過取得食物的營養價值,他們的體重和健康狀況就會衰退,女性的生殖週期則會中斷。

不過,聚焦在短期的變異將會模糊李的研究工作所提出的最重要論點。那就是芎瓦西人並未受制於無止境的搜食,即使在最艱困的時期,他們除了為了滿足短期基本需求所必要的勞力,不會付出任何多餘的精力,且對此甘之如飴。換言之,即便是食物搜索不易的時節,芎瓦西人也從未對他們環境的豐足程度失去信心。同樣重要的是,當食物過剩(這種情形經常發生),芎瓦西人也不會縱情享用大吃大喝,或狼吞虎嚥、試圖將短期利益增至最大限度。反之,他們吃飽喝足後便會停止進食,並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完成每天的搜食工作心懷感激。

(本文轉載自《原始富足:布希曼族的生存之道,以及他們能教給我們什麼?》,大標與小標為本刊編輯所加。)


 

 

  • 書名:原始富足:布希曼族的生存之道,以及他們能教給我們什麼?
  • 作者:詹姆斯‧舒茲曼(James Suzman)
  • 譯者:黃楷君
  • 出版社:八旗文化
  • 出版日期: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