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時間而換得的好生活,不會棄你而去

[wpbb post:terms_list taxonomy='category' separator=', ']

把時間「積存」在起步時微不足道,但是未來可以不斷結實豐收的事物上,那麼他注定會成為跟津端夫妻一樣「富足」,而且還會提早享受數十年。

連小盆栽都照顧不好的我,是引進《積存時間的生活》一書的出版人,也是同名紀錄片來台上映後,比進片公司還忙,到處推廣這影片的人。每次給陽台盆栽送終時,忍不住取笑自己,怎麼沒有半丁點種植的能力?但是,坐回辦公桌前,我知道,有一棵樹是我種的,而且他長大了。

四年前我在日本某個書架上,跟一本書的封面對望,與其說我跟封面對望,不如說我是跟封面那對祥和的老夫妻對望。我接受那刻的感動、買下中文版權、申請到津端家拜會、帶他們到台灣、安排他們去掃墓、書緩慢地賣了一刷又一刷、我也去了第三次他們家。

現在我知道,我需要的是時間,因為時間可以積存出美好的生活。

紀錄片在日本上映後,我拿著他們女兒寄給我的碟片,尋覓台灣誰願意進片,但並不順利。我想「也是,會害人虧錢吧!」過了幾個月,等我遺忘了,才接到從未認識的海鵬影業電話,說他們進片了,而且兩個月後就會上片。我盡可能出席所有推廣的活動,還包場兩次。為不影響編輯室同仁的日常工作,我在海外出差的路上,靠一隻手機,一一賣出包場的票。幾次映後座談後,每每回家興奮失眠,我才知道「點滴累積,逐步耕耘」的欣慰是這樣深刻。

「現在我知道,我需要的是時間,不是金錢,因為時間可以積存出美好的生活。」這是日本網站上一位影迷的留言。我猜想:會不會這是一位年輕人的留言?如果是位不到30歲的年輕人,他能頓悟到這一點,他實在就比我幸福了。那要是15歲呢?如果15歲就能知道,他們比任何大人,有充分的時間,可以把時間「積存」在起步時微不足道,但是未來可以不斷結實豐收的事物上,那麼他注定會成為跟津端夫妻一樣「富足」,而且還會提早享受數十年。

靠金錢的富足生活,和靠時間而換得的好生活,差別在後者不會棄你而去。好比「綠色經濟」談的是「從搖籃到搖籃」,循環再生的希望;我們大多數人是生活在「從搖籃到墳墓」的恐慌,用掉了必須再買,花掉了必須再賺,不論時間、金錢、關係,愈用愈少甚至會出現負字。

當螢幕上出現屋子內滿滿的分裝箱,觀眾不禁發出小聲的驚呼;「有了」還能「有更多」。

你把時間用在哪裡,和你如何分享你的所獲,決定你是在過「從搖籃到搖籃」,還是「從搖籃到墳墓」的生活。你不一定有一塊田地,你的才幹可能不是栽種和手作,但是你終究要回答,那麼為你可以是什麼?

還記得津端夫婦,怎樣殷勤地分送他們的作物和料理給人嗎?當螢幕上出現屋子內滿滿的分裝箱,觀眾不禁發出小聲的驚呼。「有了」還能「有更多」,竟然必須先打破金錢至上的觀念,把生活和人的價值,放在金錢之上。

把書和電影放在一起比較時,我一方面敬佩伏原健一能夠超越書本,傳達出比書更多的面向。但是,水野惠美子的著作在電影之前,所以肯定是她的著作,啟發了導演去認同這個核心價值,這是極為明顯的。對這兩位創作者,我十分感佩的是,水野惠美子在寫積存時間的續集《從兩個人到一個人》時,同時導演也在拍紀錄片,津端修一竟然突然過世,我相信當時兩位應該面對的是:這故事要如何繼續?一開始的創作初衷,已設定好的觀點,這時候該換個鏡位嗎?如果你看了電影,就知道導演通過了這嚴峻的考驗,給了滿分的結尾。至於書,我們也可以拭目以待。

珍貴的事物是無法速成的,學習他們,一點一滴地、慢慢地,結成滋味豐美的果實。

《積存時間的生活:為英子加油紀念版》ときをためる暮ら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