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然紙上的《江戶百花譜》

本書以標準和名和圖譜中顯示的名稱、別名,以及這些名稱的由來為主,併同學名、傳到日本的時期、在哪些詩歌裡登場、藥理作用與民間用藥方式,還有花語等文化層面的介紹,讓讀者在賞閱江戶時代美麗的圖譜之餘,能進一步品味植物深層的一面。

本書以標準和名和圖譜中顯示的名稱、別名,以及這些名稱的由來為主,併同學名、傳到日本的時期、在哪些詩歌裡登場、藥理作用與民間用藥方式,還有花語等文化層面的介紹,讓讀者在賞閱江戶時代美麗的圖譜之餘,能進一步品味植物深層的一面。

當時這些畫作原意都在於傳遞實用的本草功能,然而每張畫作未必都那麼3D立體,意外地創造了留白的想像力,其中部分還有如上了膠彩的標本,只有二維,反倒格外耐人尋味,讓閱聽者翻閱得嘖嘖讚嘆,於歷經百餘年之後,更彰顯出觀賞的價值。(編者按)

日本紫藤 Japanese wisteria

(圖片提供/麥浩斯文化)

藤Fuji 野田藤Nodafuji 紫藤Murasakifuji‧Shito原產於日本和中國,豆科落葉木質藤本。學名Wisteria floribunda。日本固有種有兩種,各是莖為右旋性的野田藤,和左旋性的山藤(W. brachybotrys)。和名fuji是從意指飄帶的fukichiri(吹散)簡略而來。漢名的「藤」與「紫藤」指的雖是中國原產的中國紫藤(W. sinensis),但在日本已經普遍採用「藤」字來表示。在日本,以藤花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不勝枚舉,《萬葉集》裡包括大伴四綱所作「藤浪之 花者盛爾 成來 平城京乎 御念八君」 在內,共有27首和歌詠及藤花,又《源氏物語》裡登場的女性也有以「藤壺」為名者。日本古來把松比喻為男性、藤為女性,習於在松樹旁種植紫藤,表徵男女結合。藤花帶有東方印象,被賦與接納外國人之意,具有「歡迎(對方)」的意思。

薔薇 Rose

(圖片提供/麥浩斯文化)

薔薇Shobi‧Sobi‧Bara 玫瑰Maikai 月季花Gekkika北半球原產之薔薇科半常綠或落葉灌木。屬名Rosa(薔薇屬)源自凱爾特語 的rhodd(紅色)和希臘語的rhodon(玫瑰)。薔薇的栽種記錄可溯及到四大古文明的時代,歷史久遠。在神話世界裡亦可見其踪跡,是伴隨愛與美的女神愛芙羅黛蒂誕生時盛開的花朶。在平安時代從中國傳到日本,當時稱呼為sobi。美麗的薔薇花總是令人著迷,自古便是珍貴的藥材,亦可當香料使用。有句英文片語叫under the rose,是「私下(=祕密地)」的意思,出自羅馬帝國晚期在吊了玫瑰花的宴會下,所有談話內容均對外保密的習俗。玫瑰象徵愛與人生的神祕,花語涵蓋了「愛情」、「熱情」、「嫉妒」和「美」等多種意思,但絕大多數不離戀愛和愛情。

櫻 Cherry blossom

(圖片提供/麥浩斯文化)

櫻‧佐久良Sakura 花王Hananoo 木之花Konohana日本原產,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和暖溫帶,薔薇科李屬落葉灌木或喬木,是日本的國花。關於sakura的語源眾說紛紜。有一說是因為櫻花樹古時被用來占卜稻作收成的好壞——sa為「稻靈」、kura有「神座」的意思。另有從《古事記》的女神木花開耶姬的「開耶」(sakuya)轉變而來,以及從意指盛開模樣的sakiura音變而來等說法。櫻花樹在平安時代取代梅樹,成為代表日本的花木。有愛好此樹的大名植樹形成的名勝,庶民也喜於外出賞櫻。知名的染井吉野櫻是出自江戶時代末期染井村(現東京駒込附近)一家園藝店之手。日本櫻花首於1712年在世界舞台亮相,後於1822年出口到歐洲。樹皮可用來治皮膚病。花語為「精神之美」和「純潔」。

罌粟 Opium poppy

(圖片提供/麥浩斯文化)

芥子‧罌子Keshi 罌粟Keshi‧Insu原產於希臘和西南亞,罌粟科1或2年生草本。學名Papaver somniferum源自pappa(牛乳)和somnus(睡眠),出於古人用添加罌粟乳汁的粥餵食幼兒,助其入睡的做法。爸爸的稱呼papa源自於此。在美國,poppy除了指罌粟科植物,也用來俗稱父親。和名keshi起因於「芥子」讀音的錯誤──由於種子跟「芥菜」(Brassica juncea)的種子很像而借用「芥子」兩字起名,卻因發音錯誤成了keshi。人類栽種罌粟的歷史相當久遠,可從古代遺跡裡有罌粟種子出土一事得到印證。相傳古希臘奧林匹克選手為滋補身體,會食用混合葡萄酒或蜂蜜的罌粟種子。在阿拉伯醫生發現用種子提煉麻藥的方法之後,該植物在7世紀左右從歐洲傳到中國,再於平安時代傳到日本。豔麗的花朶曾是室町時代裡用來插花的素材。花語為「安眠」和「忘却」。

石榴 Pomegranate

(圖片提供/麥浩斯文化)

石榴Zakuro 若榴Jakuro 色玉Irodama原產於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千屈菜科落葉小喬木。學名Punica granatum。屬名Punica(安石榴屬)取自把該植物帶到歐洲的迦太基人之拉丁文名Punicus 。漢名「石榴」出於種子看起來像光滑的寶石(瑠)。和名zakuro是從漢名jakuro的發音轉變而來。據傳古埃及人用石榴的果皮治療咯血,根和樹皮用以驅蟲,以果汁釀酒,葉子則做成項鍊裝飾品等。在圖坦卡門的墳墓裡有石榴形狀的壺出土。不僅是希臘神話,石榴也在佛經裡登場,是鬼子母神喜歡的食物。石榴有很多種子,被視為生命泉源與豐饒的象徵。循希臘神話冥界女王普西芬妮的故事,花語有「愚蠢」,另有「成熟優雅」和「自尊心」等意思。

佛手柑 Buddha’s hand citron

(圖片提供/麥浩斯文化)

佛手柑Busshukan 可能起源於中國或印度東北,芸香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學名Citrus medica var. sarcodactylis。在中國自古即栽種來食用與藥用。因不耐寒,多種植於溫暖的地帶。據傳在江戶時代初期傳到日本,花朶飄香,除了觀賞用也拿來當作插花的素材。初夏開五瓣的白色花,冬天柑果成熟後表面轉橙黃色。佛手柑被認為是枸櫞 的變種,後者於西元元年前後傳到歐洲,跟檸檬一樣是料理和製菓用的香料。佛手柑果實長相奇特,果皮極厚,在前端形成5~10根手指狀分裂,果肉細小,無種子。和名busshukan源自漢名的「佛手柑」,從果實狀似佛像的手指而來。


【說說書】以誰為花名?

1830年誕生的日本首部彩色植物圖鑑《本草圖譜》中,除了加入更能表現植物真實姿態的圖畫外,也增添了色彩的運用。由96卷構成的鉅著,耗時20多年,集結了以本草學者為首、從大名(地方有勢利之人)到園藝職人等各階層人士那裡取得的訊息,據以分析研究,始能完成劃時代的這部江戶時代彩色植物圖鑑。

和名的由來

花卉的名稱和語源充滿多樣性,有的根據花或葉的特徵取名,有的來自人們生活中的靈感,又或取用古代從中國傳來時的漢名發音,其中有一部分因約音(發音省略)或轉訛成了現代稱呼者。不論何者,均展現了當時人們豐富的想像力。以「梅」的和名ume的由來為例,除了從成熟的果實「熟實(umumi)」的發音轉變而來,還有一種說法是源自「烏梅」的吳音「umei」,而別名「春告草」則是出於梅花在早春盛開的關係。

和名的由來大致可分成以下幾種:(1)從花的姿態聯想到人或動物、道具等,如雞冠花、紫花地丁、日本辛夷、鳶尾、敦盛草、杜鵑和撫子等。(2)根據性質、功效、構造比喻等特性命名,像是蒲公英、桐、梔子、睡蓮和龍膽。(3)根據地域、歷史和習慣等風土取名,有彼岸花、櫻和葛等。(4)取用漢名讀音,例如芍藥、牡丹、石榴、木犀和佛桑花。(5)從其他外語而來,包括櫻桃和南京胡瓜等。

關於和名的由來,流傳著各種說法,研究人員也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另有部分植物語源尚未究明。本書雖然未能完整收錄所有名稱與說法,但以標準和名和圖譜中顯示的名稱、別名,以及這些名稱的由來為主,併同學名、傳到日本的時期、在哪些詩歌裡登場、藥理作用與民間用藥方式,還有花語等文化層面的介紹,讓讀者在賞閱江戶時代美麗的圖譜之餘,能進一步品味植物深層的一面。植物和花卉名稱就跟方言一樣有著千差萬別,然而這些出於地方特性與風土的名字,今後也將超越時代,持續流傳下去。

(本文轉載自《江戶百花譜》)

  • 書名:江戶百花譜
  • 作者:田島一彥
  • 譯者:陳芬芳
  • 發行:麥浩斯出版
  • 日期:20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