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女農兩貓咪 在農村多元成家

「我們試圖創造一個在農村的多元家庭,這個家庭不是寫好的劇本,我不是出嫁的女兒,別人的媳婦,我們自己決定自己的角色。存在這裡,就是力量。」蔡晏霖說。

四個女農、兩隻貓,組成「土拉客」家庭農場,有人種稻、有人種菜、有人寫食農教育書、有人辦農村講座。他們不僅是「四個好朋友」,而是「一個家庭」,以自身的存在,實踐農村裡的性別友善運動。

農業不該以性別分工

10387537_893958167298429_289606237373279638_n
土拉客成員之一吳紹文(攝影/林慧貞)

東漢古籍《說文解字》記載:「男,丈夫也。从男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自古,男性即被視為田間主要勞動力,隨之而來的男主外、女主內觀念,即使是21世紀的台灣仍揮之不去。2012年,吳紹文、楊淑華、陳怡如三個長期關注同志運動的女生,組成「土拉客」,以身體挑戰傳統,來到桃園大溪種稻,加入宜蘭囝仔蔡晏霖以後,共同決定今年初搬到宜蘭員山,4人共同耕種1.2甲稻田、3分半豆田,和2分菜園。

「台灣農業性別盲到一個極致!」留著一頭俐落短髮的吳紹文,十分坦率道出土拉客成立的價值。一踏進農村,他便感受到父權氣息,某次在田裡運秧苗,隔壁代耕業者的女兒關切地問:「你爸爸呢?」他一時聽不懂意思,愣愣回答:「我爸在上班啊。」問者似乎對這答案不滿意,接連問了幾次,吳紹文才意會,原來很多人覺得種田是男人的事,女生是因丈夫或父親才跟著做。

最後他搞笑回答:「我沒有爸爸啦!」

10455806_893953560632223_3494923222951806530_n
處理破布子細膩費工(攝影/林慧貞)

提起這事,4個女生在客廳哈哈大笑,帶著些許無奈,諸如此類的案例不勝枚舉。有人覺得男性力氣大,這樣的分類無可厚非,但蔡晏霖認為,這種論述忽略了農業技術的多元,農村勞動不只扛重,女性做農產加工品也是重要的經濟來源,就連沒什麼力氣的小孩,以往打穀時都能幫忙傳稻,農村的分工非常細膩,某些工作卻被有意無意地貶抑。

說這話的同時,土拉客的夥伴正忙著挑出樹枝上的破布子,挑好後,還得一顆顆去籽,用滾水煮上2、3小時才能去除澀味。這是早期家家戶戶基本技藝,卻從不是主流社會中定義的農村勞動力。

「農業必然需要分工,但不是用性別分工, 重點在於,不一樣的人在裡面有沒有選擇性。」吳紹文說。

辦講座、工作假期,在農村散播性別友善種子

土拉客來自英文Land Dyke,1970年代,歐美女同志生態女性主義者掀起歸農風潮,在土地上實踐生態與性別運動,稱為Land dyke movement。土拉客logo上有位女農,彎下腰輕撫作物,腳下土地填滿象徵性別友善的六色彩虹,希望用土地拉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像「拖拉庫」一樣質樸有力。

他們小心翼翼挑戰既有觀念,和當地70歲的女農美僑阿姨學種菜、開辦LGBTQ性別友善工作假期、在老倉庫改建成的農業實驗基地松園小屋,舉行〈女農我儂〉講座,邀請老中青女農分享,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傳統農村中的女性貢獻,也和青年女農交流彼此的生命經驗。

說是分享,倒不如用「啓發」形容更貼切。講者之一的美虹,在宜蘭務農10年,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她的老公賴青松,就連美虹接到邀約時都很訝異:疑,我也算是農民?美僑阿姨則從一開始謙稱不知道說什麼,到現在看到土拉客就啓動「娓娓道來模式」,分享20多年的務農心得,還開玩笑說要土拉客幫忙出書記錄。

10498618_893959887298257_3924298785389054135_o
在三層樓的租屋處,土拉客一起包米、挑黃豆、分擔家務、共同分享自己種的蔬菜,養著兩隻喜歡跑到屋外冒險的橘貓(攝影/林慧貞)

家庭農業必須考量多元家庭

女農翻轉的是農村固有觀念,四個女農一起生活,則徹底挑戰台灣社會對家庭的想像。

在三層樓的租屋處,土拉客一起包米、挑黃豆、分擔家務、共同分享自己種的蔬菜,養著兩隻喜歡跑到屋外冒險的橘貓,看似共產人民公社,但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有獨立的個性。

熟稔農事的淑華,是稻田主要管理員;喜歡對植物說話的怡如,種稻之餘協助謄寫農業書;決心建立循環農業的紹文,和美僑阿姨學種有機菜;充滿各式點子的晏霖,負責擴展松園小屋的可能性。

蔡晏霖說,這是多元成家的一種運動路線,土拉客是有意識地不當室友,「透過有意識地存在,引起討論,這是一種衝撞。」目前農村勞動力短缺,農業鼓勵多元成家,比期待農民生小孩來得簡單多了。

吳紹文說,不反對傳統家庭概念,生小孩補充勞動力也是一個方式,但社會需要更多元的想像,在宣揚聯合國訂今年為家庭農業年的同時,必須把性別放進去思考,許多新女農無法取得農民身份,已經被排除一部分的生產資源了,不思考性別就是二次排除。

10525586_893955393965373_4090430635438040940_n10569012_893956420631937_6646871134553123759_n
松園小屋有小農、性別友善產品,是農村的實驗空間,辦講座、讀書會、電影放映等,蔡晏霖和賴青松正在討論下一期農業圖書會(攝影/林慧貞)

以存在衝撞,如實還原女性角色的重要

談了這麼多運動論述,其實選擇以農業結合性別運動,更多時候,只是單純想讓這塊土地變得更好。

楊淑華坦言,自己比較站在務農的角度思考多元家庭,因為做農無法只靠一個人,同志運動曾給予她很大的支持,因此也希望透過農業回饋運動。

陳怡如說,一旦意識到性別,往後不可能假裝不知道,既然性別是一輩子的事,就必須回到生活實踐,環境不友善,就自己打造友善的環境。

蔡晏霖說,土拉客並非刻意強調女性,而是因為在傳統農業思考中,女性長期處於被邊緣化的位置,土拉客只是如實還原女性的重要而已,「我們在這裡,就是力量。」

10547670_893959220631657_7224756718036817593_n
(左起)楊淑華、陳怡如、蔡晏霖、吳紹文,共組土拉客家庭農場,挑戰台灣社會對家庭的想像(攝影/林慧貞)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