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譚玉芝)
(圖/譚玉芝)

不是只有玉里麵

那一口餃子咬下去,慢慢咀嚼,先是吃到韭黃跟韭菜混合的香,包著肉餡的滑感,進而是剝皮辣椒,像轟隆隆進站的火車開過來,用他的辣,當作最後的尾錘,但是剝皮辣椒的最後一錘,不代表結束,反而是辣的滋味在口中燃燒起來,再加上本有浸泡過的鹹,甜滋味,包容在一起。

到每一個新的地點,如同與當地的小吃來一個邂逅,沒有朋友帶,也沒看指南,每日三餐,藉著食物開始與那個地方連結。

在玉里,我常去市場走動,看看歐巴桑栽種的辣椒、蕗蕎,長年菜、蘿蔔、絲瓜等等,然後,肚子餓了,在附近找個小店進去,叫個平常的小吃,或是湯麵或是滷肉飯,亦或是幾顆水餃,嘴裡吃著,心裡想著:

「有沒有像我記憶中的那個…..叫不出名字,卻其實嵌在腦子裡的那個什麼,一樣的滋味呢?」

用湯匙從荷包蛋上挖下,透過蛋,進入飯層

有家位在鎮中心的小吃店,生意很好,大部分人進去點一碗玉里麵,在地人會叫乾麵,觀光客就叫湯麵,有時候看桌上點了什麼,就能看出是在地人還是觀光客。可是他家最吸引我的不是麵,而是好吃的滷肉飯。

點滷肉飯,最好加點一顆荷包蛋,一碗上桌,荷包蛋黃黃的鋪在飯上,這碗飯好簡單,食材都是家常,看起來很不起眼,但是吃這碗飯要有技巧,用湯匙從荷包蛋上挖下,透過蛋,進入飯層,到底是浸在滷汁裡的飯,整口挖進嘴裡,可以吃到蛋的香,飯的彈牙,再加上下層浸潤的滷汁,充滿在嘴巴裡,哎!那才是一整個圓滿。

圓滿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劇情跌宕起伏,才有戲。飯旁邊點綴了一些酸菜,咀嚼完飯後,來點酸菜,把剛才的油膩感稍微紓解壓抑,解膩後,再挖下一口,酸菜在口腔中微酸微澀微甜的感覺後,再一次感受飯香與滷汁交融的豐潤,再夾個花菜,刷淡口感,然後再往下挖一整口,真是高潮迭起,可以吃到最後一粒米為止。

這碗飯我百吃不膩,研究到底,就是玉里的米太優秀了,每一顆晶瑩飽滿,新鮮有勁,當然滷汁鹹中帶甜,又有豬皮的膠質在內,吃到嘴唇有黏感,就是好滷汁,若是米不夠力,碗底多餘的醬汁會把米粒浸潤扁塌,但是碰到玉里米,那絕不可能出現這種不堪的景象,直到最後一粒,都還是神氣十足,彈牙入口。

滷肉飯,說到底,就是最單純的滷肉汁與飯,其中一個不行,只能像食神裡的評審阿姨大喊:OUT!

(圖/譚玉芝)
(圖/譚玉芝)

剝皮辣椒餃子,新口感搭起新的感覺

我在疫情三級的時候, 像個刺客,頭戴帽與口罩,少飲水「因為沒廁所開放」,開了五個小時的車,抵達玉里山腳下,當我下車,衝進住處廁所解放,到廚房囫圇吞下包子後,拉開門走向門前的曬榖場,看到眼前美麗的稻穗,彎著金黃色的身,連綿不斷到海岸山脈時,我脫下了到戶外不得不戴的口罩,迎向如海的稻穗,那一刻,無人驚恐,沒有病毒肆虐,只有大地接受了我。

那一刻才懂得,稻穀是多麽的撫慰人心,尤其在它結穗累累的時候,那股能量,豐盛強大。

何況是煮熟能量併發,進入我們腹肚裡的時候?

每當天氣陰霾,海岸山脈一片煙霧時,每當冬日艷陽高照,曬得人暖烘烘時,或是我心情好心情不好,肚子餓或不大餓,騎著鐵馬,漫無目的的在鎮上晃,滑過農藥販售行,賣羊羹的店,劉一峰神父的天主堂,圖書館對面廣場的幾棵老樹,資生堂招牌掛在外面的內衣店,市場旁蹲了一排賣家裡種的菜的歐巴桑們,我就不自主的,彷彿衛星導航內建,滑到店前,停車,進去吃一碗滷肉飯。

是一碗飯的記憶,叫回青少年的時光,悠悠哉哉地騎著鐵馬,無所事事,東晃西遊,只是打發日子,看看哪裡有甚麼新奇事物,沒有,吃過飯,一個早上也就過了。

滷肉飯是舊日口感喚起內建的情感連結,而剝皮辣椒餃子,則是新口感,搭起新的感覺。

老闆娘是外地人嫁到玉里,長得斯文高挑且非常有禮貌,面對等著外帶的客人,或是內用等用餐的客人,再多再忙,也不曾看她大聲過,總是動作迅速地在鍋前下餃子,店裡的知名餃子是「剝皮辣椒餃子」。

花蓮的剝皮辣椒已經盛名多年,我記得剛回台灣參加花東旅遊團,還有某公司業務主管特地下車,買了剝皮辣椒送全車遊客一人一瓶,剝皮辣椒料理也發展成辣椒煮雞湯,或是配飯搭麵都很下飯。

老闆娘把剝皮辣椒跟韭菜韭黃絞肉,做成餃子餡兒,還是我第一吃到的。

要經過從小吃爸爸手擀皮的區區餃子評審考驗,我,也沒在客氣的。

(圖/譚玉芝)
(圖/譚玉芝)

吃小吃,還可以認識人,多一個朋友

市售餃子皮薄,自然不能跟手擀皮的比較,但那一口餃子咬下去,慢慢咀嚼,先是吃到韭黃跟韭菜混合的香,包著肉餡的滑感,進而是剝皮辣椒,像轟隆隆進站的火車開過來,用他的辣,當作最後的尾錘,但是剝皮辣椒的最後一錘,不代表結束,反而是辣的滋味在口中燃燒起來,再加上本有浸泡過的鹹,甜滋味,包容在一起。

把傳統內餡,需要醬油或辣醬當佐料的餃子,一下子變成不需要佐醬,又有自己風味的強烈風格餃子,吃完一個,還想再來一個,有點吃上癮的滋味。

也可以一起點傳統餃子與剝皮辣椒餃子來吃,單吃傳統餃子也不錯,因為食材新鮮,吃下去還能吃到內餡的清爽與原香,最好是吃完傳統餃子再吃剝皮辣椒餃子,後者的風味強烈,絕對會掩蓋著原來的風味,兩種都點,是最好的嘗試。

老闆娘自製的無添加辣椒醬,鮮紅香辣,如果吃傳統餃子,一定要加辣醬來當佐料,或許老闆娘來自是辣的國度,做起來一點不馬虎,又自成一格。

我曾買冷凍水餃回家,但是怎麼煮都煮不出現場的口感,因為皮太薄,若是沒有掌握火候,皮很容易軟塌,失去了餃子皮的彈性,所以,現場吃是最好的。

去的次數多了,老闆娘也會跟我們聊天,住在玉里的那裡啊?台北來的?好多人來玉里住喔!種菜?我最不喜歡種菜了,你看,我連店前面都沒有種植物。

吃小吃,還可以認識人,多一個朋友,就像多認識一種植物,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