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興親筆書寫《鱷眼晨曦》第五章內容。(圖/張貴興)
張貴興親筆書寫《鱷眼晨曦》第五章內容。(圖/張貴興)

《鱷眼晨曦》第五章

巨鱷撐開吻嘴向同伴炫耀利牙大顎,白色的蝴蝶盤旋河畔像浪潮掩沒鱷群。一聲巨響讓叢林中的大小禽獸炸開毛髮。蝙蝠和野鳥布滿晨曦初綻的天穹,一瞬間天地又陰暗下來。鱷魚撐開瞬膜,從眼眸露出清晨的光華,點綴著幽微的河畔。

一八一五年四月五日清晨,一群蒼鷹飛出巢穴,凝視距爪下的婆羅洲雨林。猴群在紅毛丹樹椏上啃食果肉。在佛法僧的歡唱中,太陽鳥搧著彩羽,將長喙伸入花蕊吸著花蜜。龍腦香華冠上方,兩隻犀鳥以戰機高空纏鬥的方式互訴好感和愛意,緩和降落樹椏時交配的激情和暴力。巨鱷撐開吻嘴向同伴炫耀利牙大顎,白色的蝴蝶盤旋河畔像浪潮掩沒鱷群。一聲巨響讓叢林中的大小禽獸炸開毛髮。蝙蝠和野鳥布滿晨曦初綻的天穹,一瞬間天地又陰暗下來。鱷魚撐開瞬膜,從眼眸露出清晨的光華,點綴著幽微的河畔。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釋放出廣島小男孩原子彈八千萬倍爆炸威力,噴掉沉睡五千年的印尼小巽他群島上的坦博拉火山峰頂,使它從四千一百公尺高度,縮減到兩千八百公尺,像被削掉天靈蓋的人類頭顱。巨響像漣漪擴散到兩千六百公里外,六百億噸火山灰和碎石撲向天穹,煙柱高達三十二公里,像魔爪直搗大氣層,方圓六百公里內伸手不見五指。地震使海底地殼塌陷,引發大海嘯,吞沒坦博拉鎮。漫入大氣平流層的二氧化硫形成硫酸鹽,把陽光反射回太空,削弱全球日照量。厚達一百五十公尺的硫酸鹽像乾霧,卻又不是霧,下降速度緩慢,風吹不走,雨沖不掉,數月後,編織成一條厚實而毒性的灰幔,從赤道偏南的印尼往北布展,像屍衣裹住地球,翌年,出現人類歷史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無夏之年。

一八一六年,全球平均氣溫下降零點四到零點七度,印度恆河流域爆發瘧疾,匈牙利和義大利出現紅雪。在北美,寒冷的春天凍死牧場上的綿羊,五月的雪花和冰屑摧毀柔嫩的花蕾,河川結冰,莊稼萎靡。八月,綠色植物冰封霜雪下。樹無葉,枝梗枯槁,田野焦黃,山崗光禿陰鬱。冬季氣溫下降到零下三十二度。

死神的大鐮刀更悍然的揮向歐洲。一八一六年夏季,冰雹轟擊倫敦。歐洲籠罩在低溫、暴雨和洪水中,糧食銳減,饑荒蔓延,暴民橫行,災民吃老鼠和貓。

中國陷入六百年來最寒酷時期,長江流域洪水氾濫,糧食大量縮減,夏季的南方凍死水牛。東北黑龍江霜凍,農物絕收,農民逃亡。農曆六月,安徽和江西降雪。冬季,臺灣新竹和苗栗的冰層厚達一吋。雲南出現史上最嚴重饑荒,人民吃觀音土、販賣兒女。饑荒引發農民起義和疾病蔓延,中國步入長達半世紀蕭條,帝國由盛轉衰。

火山爆發兩個月後,一八一五年六月,拿破崙的法國軍隊和第七次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對峙。如果不是氣候惡劣、暴雨驟降、坡地泥濘,不必等到中午,拿破崙的炮隊清晨六點就已開火,在普魯士軍隊馳援前擊潰威靈頓大軍。雨果在《悲慘世界》用他的如椽大筆說出滑鐵盧之役的成敗關鍵:

假使一八一五年六月十七日到十八日的那一晚沒有下雨,歐洲的局面早已改變。多幾滴雨或少幾滴雨,成了拿破崙勝敗存亡的關鍵。上蒼只須借助幾滴雨水,便可使滑鐵盧成為奧斯特里茨的末日。一片穿過天空的薄雲違反時令風向,促使一個世界崩潰。

早上八點,雨停。拿破崙吃完早餐,邁著一雙短腿檢閱軍隊,所到之處,爆發出「皇帝萬歲」的歡呼聲。當他看見二十四尊火炮列妥陣勢前進時,拍了拍身邊的亞克索肩膀,說:「將軍,看那二十四個美女。」一位炮兵軍官建議皇上將進攻時間延遲三小時,因為雨剛停止,地面泥濘,不利騎兵和炮兵,而且炮彈陷入爛泥,殺傷力大降。皇上欣然接受。兩百四十尊火炮中,大部分是拿破崙鍾情的十二磅野戰加農炮,炮身、炮架和前車重約兩噸,需要八到十二匹騾馬拖曳,火力和射程遠勝反法聯軍,更占盡地形和數目上的優勢,但泥濘坡地和雨勢延緩進攻時間,交戰時更讓炮隊無法馳驟自如。十一點三十分,裝填手將炮彈置入炮管,炮刷手將炮彈導入射擊位置,火門手用拇指堵住火門,炮手點燃引信,八十顆六磅和十二磅的球型彈、霰彈和爆破彈齊發,像鱷魚的八十顆利牙撲向嚴陣以待的反法大軍。

(繪圖/Novia)
(繪圖/Novia)

遙遠的坦博拉火山爆發孕育那一陣暴雨和變化無常的氣候。這不是拿破崙第一次被氣候澆熄帝王氣燄。一八一二年加勒比海聖文森島蘇弗里耶爾火山、印尼蘇拉威西島的阿烏火山爆發,使全球氣候連續下降六年。拿破崙遠征俄羅斯,恰巧是氣候變遷第一年。七月,狂風暴雨,大霧瀰漫。十二月初,氣溫降到零下三十二度,大雪紛飛,烏鴉結冰,撤退中的法軍饑寒交迫,兵敗俄羅斯。

往前二十九年,一七八三年,冰島拉基火山大爆發後,二十五公里裂縫流溢出史上最大規模熔岩流。一百三十個噴發口噴灑六個多月。八百萬噸氟化氫和一億兩千萬噸二氧化硫徹底摧毀莊稼和牧場。二氧化硫飄散歐洲,人民莫名其妙地死去。厚實的霧氣使停靠港口的船舶無法航行,太陽滴血,雲彩像貯滿瘀膿。墨西哥灣結冰,阿拉斯加經歷四百年來最嚴酷寒夏,美國度過最漫長冬季,尼羅河縮短,埃及爆發大饑荒。法國莊稼死亡、農物絕收、葡萄酒停止釀造,動盪和激進的政治氛圍埋下法國大革命種子,四十公斤梯形鍘刀從四公尺高度以秒速七公尺落下,切斷木枷上七萬顆頭顱的脖子。

坦博拉火山爆發讓這顆星球陷入大災難,孕育全球像末日進逼的雄渾陰鬱和傳說中的怪物。一八一五年秋季,漫長而黯紅色的黃昏和黎明降臨歐洲,厚實的乾霧使太陽黑子暴露肉眼下,稀薄的火山灰醞釀出壯觀的日落,影響十九世紀油畫的天穹氛圍。類似的情況發生在七十年後,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三千英里外也聽得見大炮似的吼聲,氣浪環繞地球三又四分之一圈,灰燼飄浮高空兩年多,挪威表現派畫家愛德華.孟克畫了一個雙手摀著腦袋尖嚎的光頭怪人,背景的天穹滿溢像火焰和鮮血的夕陽。孟克在日記中記錄了《吶喊》創作源頭:

日落時,我和兩位朋友沿著路肩散步,突然間,天空變得血紅。我停下腳步,靠著欄杆,感受到一股蝕心癱骨的疲憊。滿天火舌飛竄,舔向藍黑色的峽灣和城市。朋友繼續前進,我步履蹣跚,焦慮得發抖。隨後,我聽見大自然那劇烈而又無盡的吶喊。

光頭怪人原型有很多種說法,可能是孟克自己或孟克十三歲過世的姐姐,也可能是一具秘魯木乃伊。

希臘氣象學家澤雷弗斯透過世界名畫,研究火山爆發造成的全球大氣變化。氣候影響畫風,中國江南的多雨濕潤形成的迷離閃爍,造就山水畫的「點子皴」,而北方的乾燥形成的清明朗爽,造就山水畫的「斧鑿痕」。澤雷弗斯搜集一百八十一位畫家、五百五十四幅日落油畫和水彩畫,篩選出透納等五位畫家日落創作時間和火山爆發年代相同的作品,測量畫家描繪晚霞的紅綠顏色配比,計算大氣中粉塵含量,電腦模擬未來氣候變化。英國最傑出的「光之畫家」透納創作時代經歷三次火山爆發:一八一五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一八三一年菲律賓巴布延克拉羅火山爆發、一八三五年尼加拉瓜科斯圭納火山爆發。透納作品中濃郁的霞光和顏色驟變,伴隨三次火山爆發年代。沸騰的雲,爆裂的日光,騷漾的熔漿,爛灼的天穹,靜默的血海,呼嘯的冽風,潑灑在透納一八一七年描繪坦博拉火山爆發的水彩畫上。

比起炮聲隆隆四億多年前引起奧陶紀大滅絕的火山活動,上述這批火山爆發只是打一個小嗝而已,而白堊紀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音爆,媲美五十萬座喀拉喀托火山同時爆裂。

無夏之年的六月,十八歲的瑪麗.雪萊和未來丈夫珀西.雪萊、朋友拜倫勛爵,圍坐瑞士日內瓦湖畔度假別墅爐火前取暖,天穹盤據著像紅珊瑚的閃電,狂風像炮彈呼嘯,林野不時傳來忍饑受凍的狼嚎,在燭光閃爍和柴火烘烤下,在鴉片酊氤氳中,一批文青受困酷寒,喝酒食鴉片,講述日爾曼鬼故事。美麗和才華出眾的瑪麗.雪萊在綿綿不斷的雨點和沉悶氣候啟迪下,構思了一個用屍肉拼湊的巨怪故事,兩年後寫成小說《科學怪人》,成為科幻小說鼻祖。在詭異怪誕的天氣激發下,拜倫勛爵寫下末世氛圍詩篇《黑暗》,同時孵育一個吸食血液維生的殭屍大綱,一八一九年被他的私人醫生約翰.威廉.波里杜利寫成小說《吸血鬼》,形成日後吸血鬼小說的漫天飛舞。

《鱷眼晨曦》書封。(提供/時報出版)
《鱷眼晨曦》書封。(提供/時報出版)

作者:張貴興

出版: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1/03

作者簡介

張貴興,祖籍廣東龍川,1956年生於婆羅洲砂拉越,1976年赴臺升學,1980年畢業於師大英語系,1983年入籍臺灣,1991年任中學英語教師。其作品多以故鄉婆羅洲熱帶雨林為場景,書寫南洋華人社群的生存困境、愛欲情仇和斑斑血淚,文字風格強烈,以濃豔華麗的詩性修辭,刻鏤雨林的凶猛、暴烈與精采,是當代華文文學中一大奇景。代表作有《伏虎》、《賽蓮之歌》、《頑皮家族》、《群象》、《猴杯》、《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國公主》、《沙龍祖母》、《野豬渡河》等。

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小說優等獎、中篇小說獎、中央日報出版與閱讀好書獎、時報文學推薦獎、開卷好書獎、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決選讀者票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博客來年度選書、OPENBOOK年度好書、亞洲週刊十大小說、花踪文學獎馬華文學大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臺灣文學金典獎年度大獎、聯合報文學大獎、紅樓夢獎首獎、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