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古碧玲)
(圖/古碧玲)

療癒炸雞

顯見人們壓力很大的時候,常會想要吃炸物,雖然不是很健康,但總是特別療癒人心。

年輕同事們仗著新陳代謝佳,下午茶時間很愛點香雞排,弄得整間辦公室香氣四溢,坐在後面不餓也難。問問原因,除了嘴饞,一律都說是工作壓力大,身為主管也只能微笑,畢竟壓力來源很可能就是我本人。顯見人們壓力很大的時候,常會想要吃炸物,雖然不是很健康,但總是特別療癒人心。不過,中年以後吃飲食需要克制,那油滋滋的炸雞雖香,若不戒除,看見體重計上的數字深覺自我厭惡,戒除垃圾食物似乎成為中年人自律的象徵。

氣炸終究沒有油炸好吃

有了氣炸鍋之後,炸雞就變成家常的料理。自己調配的油量比較低,就有了一種自我說服的安全感,好像這樣吃會健康一些。去骨雞腿排趁著還有一點凍的時候切塊,以一點點清酒將調好味道的日清炸雞粉化為泥狀,裹上雞腿排,噴點油丟進氣炸鍋,一百八十度十分鐘,中間翻面一次就可搞定。剛開始做的時候難免有些失誤,粉調得太水、炸太久都是常見問題,多做幾次彈性地選擇時間、溫度和水量,就能解決。當然,氣炸終究沒有油炸好吃,這是必須承認的事實,也是放寬炸雞戒律後自我安慰的理由。

每每到居酒屋、拉麵店,想試試看到底這家店的料理道不道地,和風炸雞通常是一翻兩瞪眼的食物。好的炸雞皮很薄又軟嫩,一口咬下油脂四溢,燙得我只好移開筷子直吹氣;不好的炸雞咬下去都是炸得硬邦邦的麵粉,肉老無汁,像是將氣炸鍋調二百度炸二十分鐘。

去年辦公室附近新開了一家標榜北海道口味的拉麵店名叫「畀沙門天」,炸雞非常好吃,搭配拉麵口味絕讚,偶而興起很想吃的衝動,就直奔而去。我的食量不大,一碗麵加上一盤炸雞絕對吃不完,但還是會想要點它。剩下三分之一碗麵,就只好跟老闆說抱歉了。

日式•台式•美式炸雞,曾以為最厲害的就是肯德基

被視為日本料理一級戰區的中山區,有不少炸雞名店,松江南京站的「鐵之腕」、條通的「吞兵衛」,都是炸雞非常厲害的店家。不過偶而也會踩到雷,因此口味一致的連鎖店,反而是比較安全的選擇。像是在日本很便宜,在台灣挺貴的和風洋食「彌生軒」,或者台北常見的拉麵連鎖「樂麵屋」,炸雞風味都不錯。

另外,來自名古屋的連鎖咖啡店Komeda炸雞也很好吃。咖啡配炸雞當然不是很搭,但因為炸雞實在美味,讓人還是想要吃吃看。只是名古屋流行的炸雞翅似乎沒有賣,有點可惜。

日式炸雞在台灣流行起來,好像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我輩中人,人生第一次的炸雞體驗常常是「頂呱呱」之類的台式快餐,那種炸雞比較接近日語的「フライドチキン」(Fried chicken),也就是美式快餐炸雞。我有位轉學而來的小學同學,他家在街口開了一家叫做「嘎嘎叫」的台式快餐店,剛開幕時窗明几淨,炸雞還以籃子裝著,如同美國圖畫書上的風景,是記憶深刻的炸雞。

青少年和青年時期,我的味蕾還沒打開,心目中最厲害的炸雞就是肯德基。永遠都在肚子餓的中學生,如果吃上一餐肯德基炸雞,就算是至高無上的享受。那幾年肯德基所有的廣告都在賣炸雞,在地上滾動的「這不是肯德基」廣告,至今還常被拿來當作家人之間閒聊的話題。

真心比較起來,日式的雞唐揚還是不太一樣

還記得那年在成功嶺大專集訓,吃炸雞成為所有入伍生休假時一致的盼望,這樣的氣氛似乎持續了很多年,直到我和弟弟當兵,新訓懇親時餐廳桌上都還是一桶一桶的肯德基炸雞。現在偶一食之,總覺得味道沒有當年好吃,可能是心境轉變,也可能是美食的味蕾已經被徹底打開。

真心比較起來,日式的雞唐揚「からあげ」和美式炸雞「フライドチキン」,還是不太一樣。日式炸雞的調味靠醬油、咖哩、七味粉,經常是由裹粉來決定味道。西式的調味就比較偏向醃漬雞肉本身,麵衣本身無味,而以和肉雞共同咬下的口感來決定勝負。

日式炸雞既然叫做「唐揚」,想必就是自中國傳入。江戶時代以來的日本人,經常把各種食物裹粉拿去炸,稱作唐揚,比較有名的像是「薩摩揚」炸魚板、炸天婦羅,都是日本人嗜吃的炸物。

炸物傳入日本之後也有很多不同的作法,比如南蠻炸雞,在炸好的雞肉上面淋了酸甜的南蠻醬汁。有「南蠻」之名,自是從葡萄牙傳入,十五世紀以來在海上最活躍的葡萄牙人,為日本帶來許多不同的食物風格。台北有一家TUGA葡萄牙餐廳,其中一道炸蝦料理,乍看和日本料理系出同門,其來有自。

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漸漸改變了不吃肉的飲食習慣,和風洋食興起,炸豬排、各種唐揚的選擇愈來愈多,像是「彌生軒」搭配味噌湯、沙拉、小菜和白飯的和洋混搭吃法,也漸漸成為日本人飲食文化的一環,並且跟著全球化腳步流傳到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地,也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

鹽酥雞也是台灣炸雞一絕

台灣人吃的炸雞,除了日式和美式之外,還有一種相當粗獷的台式吃法。很多年前我的外曾祖母過世,喪禮後的辦桌準備了一個大油鍋,廚師把整隻雞裹粉丟進去油鍋裡炸,端上桌就是一道熱騰騰、香噴噴的菜餚。我猜想之所以採用油炸,多半是因為台灣天氣炎熱,古早時辦桌無法確保食物能夠保持新鮮,採用油炸,取其高溫殺菌之效,客人比較不會吃壞肚子。此外,鹽酥雞也是台灣炸雞一絕,雞的各部位切成小塊沾粉來炸,撒上胡椒鹽或辣椒粉搭配啤酒實在好吃,常引誘著想減肥的人「明天再說!」

就算香雞排引領過一陣炸物風騷,鹽酥雞也從來沒有褪過流行。只是我小時候經常搞不懂,到底哪一家才是「台灣第一家鹽酥雞」,怎麼巷口這家這樣說,大馬路上那家招牌也這樣寫呢?(本文轉載自《無事烹小鮮》,標題與照片為本刊所加)

書名:無事烹小鮮

書名:無事烹小鮮

作者:李拓梓

出版: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