㸆菜的㸆是一種小火慢烹的方式,也能拿芥菜來做(攝影/徐銘志)
㸆菜的㸆是一種小火慢烹的方式,也能拿芥菜來做(攝影/徐銘志)

歡迎來到冬季蔬菜樂園

走進果菜市場,冷冽帶給我們的蕭瑟這裡看不到,彷彿絕處逢生般,肥碩的時蔬像在健美,一個比一個還紮實有型,白蘿蔔粗壯、芥菜動不動就比臉大、高麗菜尖頭又翠綠……

事情總是一體兩面,台北的冬日又濕又冷多少令人厭煩,可是心裡也知道,惟有氣溫夠低,白蘿蔔、大頭菜、芥蘭等季節滋味也才越發清甜。每每到了寒流低溫來襲時,只好安慰自己,還好市場上有強大的蔬菜大軍可以聊慰身心,是冬日一幸。

走進果菜市場,冷冽帶給我們的蕭瑟這裡看不到,彷彿絕處逢生般,肥碩的時蔬像在健美,一個比一個還紮實有型,白蘿蔔粗壯、芥菜動不動就比臉大、高麗菜尖頭又翠綠……更不用說,蔬菜的種類樣式根本目不暇給,菜販不再如夏天高喊,氣溫太熱菜都爛掉或死掉。

煮成湯的白蘿蔔滋味溫柔,甜美迷人(攝影/徐銘志)
煮成湯的白蘿蔔滋味溫柔,甜美迷人(攝影/徐銘志)

龐大十字花科家族 冬季盛典

白蘿蔔當屬人氣王,宜當主角,任配角亦恰如其分不搶戲。新鮮的白蘿蔔多汁嗆辣脆口,經過火候的烹調竟轉化為綿密化口、高雅甘甜的滋味,令人為之著迷。吃法也多變。蘿蔔綠葉可拿來做雪裡紅;削去的厚蘿蔔皮也不用丟掉浪費,直接做成漬蘿蔔皮;更有人連皮帶肉做成了醃蘿蔔,脆口酸甜,日式台式韓式各顯風騷;成了湯品的白蘿蔔總是撐起風味的主體;和肉同燉同燒的蘿蔔沾染肉的氣息,讓人不吃肉也行;還有和米食結合的蘿蔔糕,完全烘托出白蘿蔔的風味魅力;透過陳年發酵、人稱黑金的老蘿蔔乾又是另一番世界,深沉渾厚,回甘無窮。

屬十字花科的白蘿蔔僅是這個大家族的一小成員。十字花科蔬菜的盛大是讓人驚訝的,舉凡白花椰、綠花椰、白菜、芥菜、薺菜、小松菜、青江菜、高麗菜、芝麻菜、羽衣甘藍、大頭菜、抱子甘藍……等皆是,絕大多數寒冬盛產的時蔬都在這個大家族之下,只是並未如白蘿蔔一樣都受到喜愛。這或許是因為部分十字花科蔬菜微苦、嗆辣的特色,加上烹調方式所致。

冬季盛產的十字花科蔬菜,家族其實相當龐大(圖中最左的A菜心非屬十字花科)(攝影/徐銘志)
冬季盛產的十字花科蔬菜,家族其實相當龐大(圖中最左的A菜心非屬十字花科)(攝影/徐銘志)

百變芥菜 微苦的大人滋味

芥菜應該是許多人的大魔王吧。記憶中,這每年僅會出現一次的食材就是在除夕年夜飯桌登場,又長又大的芥菜成了長輩口中的長年菜,吃一口才能長命百歲,卻因為已燉煮到缺乏視覺吸引力的芥末綠,加上帶苦的味道,總是帶點勉強與嫌棄才吃下肚。

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味蕾的「見識」增廣,於我芥菜已不再列為嫌惡食材,反而成為冬日限定食材的享受。會有這麼兩極的反應,除了越來越能欣賞甜味與苦味交錯或苦味回甘的風味層次之外,烹調的搭配與技巧肯定是功臣之一。

莖用芥菜菜心易熟甘甜微苦,經常拿來煮湯(攝影/徐銘志)
莖用芥菜菜心易熟甘甜微苦,經常拿來煮湯(攝影/徐銘志)

滾燙的芥菜雞湯,因添了蛤蜊而有鮮味,搭配汆燙過、不在湯裡久煮的翠綠芥菜,成了冬日暖身的美味湯品。又如,長大後才吃到的江浙㸆菜,冷熱皆宜。取芥菜最裡面最嫩之處,以醬油、冰糖、紹興酒長時間小火慢㸆,雖然色澤暗深芥末,嘗起來卻醬香十足,苦中帶著鮮明的甜味,非常討喜。

說起上市場買芥菜,多半會被名稱搞混,芥菜心?菜心?芥菜嫩心?實在是因為一個芥菜衍伸出的種類繁多,名稱又看起來極為相似。光是從小吃到的大芥菜就有又長又大俗稱「長年菜」的,及小小一顆、口感極為細嫩的「芥菜仁」。索性,根本不喊名稱了,每每跟菜販溝通時便以烹調方式作為描述,以買到心目中的芥菜。譬如,要做㸆菜的芥菜心、煮湯的菜心、長年菜的芥菜……甚至把能形容的都用上。

本地產的芥菜仁,是細緻很嫩的芥菜(攝影/徐銘志)
本地產的芥菜仁,是細緻很嫩的芥菜(攝影/徐銘志)

東西大不同 青花筍也有軟爛口感

跳脫芥菜,不少冬日蔬菜也同樣讓人容易搞混。白花芥蘭、黃花芥蘭與青花筍看起來頗有幾分相似;此時此刻盛產的菜心,其實也有兩種,一種是「莖用芥菜」的菜心,一種是又稱萵筍、A菜心的菜心(此非屬十字花科)。皆是長條棒狀的兩者,外觀上略有差異,萵筍看得出咖啡色的紋路,最頂端往往都還有A菜的嫩葉,而菜心則會有突起之處(實為被削去的葉柄尾端)。不過在風味上兩者可謂截然不同,萵筍帶有濃郁的A菜味道,往往被拿來清炒或作為脆口的涼拌菜,菜心則是清甜微苦,易熟,煮湯極佳。

清炒大概是我最常烹調十字花科蔬菜的方式,簡單又嘗得到蔬菜自帶的甘甜風味。大火快炒出的蒜香高麗菜,清甜可口;鍋裡慢煸的白花椰菜,爽口香濃;削去外皮的芥蘭炒得表面上菜,甘甜脆口。有時候就是橄欖油大蒜清炒,有時候添點辣椒,有時候起鍋前嗆點紹興酒、淋點辣油。無論如何,把蔬菜烹調得熟而不爛、保有脆口口感應是台灣人的最大公約數。

跨出國界,這個邏輯並非放諸四海皆準。幾年前,台灣製作義大利菜的翹楚Solo Pasta主廚王嘉平曾做過一道西西里菜,叫做溺斃的青花筍。在台灣因青花筍只在冬季有,是道季節限定菜色。這是將青花筍以紅酒、大蒜、辣椒、鯷魚、洋蔥等食材久煮而成,因烹調過程青花筍淹沒在湯汁之中,所以幽默的稱之「溺斃」。浸潤在湯汁久煮的青花筍自然軟爛無比,王嘉平說,蔬菜在義大利往往就是要燉煮的軟爛。就口感而言,這是台灣快炒文化中較少烹調蔬菜的思維。

快炒白花芥蘭菜,有著大火的鑊氣,帶著蒜香(攝影/徐銘志)
快炒白花芥蘭菜,有著大火的鑊氣,帶著蒜香(攝影/徐銘志)

說了那麼多十字花科蔬菜的好話,唯一讓人有點卻步的,當屬這些蔬菜很紮實的重量,沉甸甸的購物袋裡裝著的蘿蔔、高麗菜、大頭菜、菜心……買起來,可一點也都不輕鬆呢。只是,才準備走出市場,怎麼一旁近年才在市場廣泛流通的娃娃菜(抱子芥菜),堆得豐收滿盈,彷彿在跟我招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