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連慧玲)
(攝影/連慧玲)

「浮浪」青年、海人與海事

鹽味的皮膚,無遮蔽的海平面,有些刺眼且讓人因此披戴沉默的濱海時光。

這些透過各個詩作線條,層層描繪出的海港時空——即使他所書寫的海岸事物並不限於東海岸或花蓮,卻仿若融合為一個名為「海岸人生」的結界,那裏頭,有一些被作者譚洋的文字定置網所圈圍與指認的人物、時間與氣味,以及受命運的洋流在或遠或近牽動後留下的短暫波紋。

結構和機遇/在海風中漸漸變硬/黏在一起

閱讀這本詩集時,我彷彿與一位來到海港生活工作的青年同在現場。而這位青年的祕密身份,是詩人:他以細密的觀察,支撐出一張透著波光的文字之網,我便逐步被誘捕進這些以海港為集散地的人事物,所構成的一幅幅鮮跳的生活圖景中。回顧四面環海島國臺灣,所產出的海洋書寫,卻少得令人喟嘆。但現在,我們終於迎來了,一本以海岸生活圈為書寫對象的詩集——《浮浪》!

譚洋的詩,擅於掌握從某個場景開展的敘事線,看似是種隨性述說,卻有著令人感到愉悅的流暢和律動。事實上,這些如此貼近口語或日常對話的文字,幾乎褪去了多餘裝飾,有時讓我幾乎忘記我正在讀詩。而我認為,這樣「貼地」且相對「鬆弛」的文字,在對主題的掌握同詩意的拿捏上,恰恰是十分不容易的。

也可能因為如此,我認知到他的詩文魅力,即是當讀者進入了詩中敘事之流時,在某個不經意時刻,遇到作者輕巧地撥送出的一排浪花、一股氣流,使我們突然得稍加停頓、感覺,或使我們的視線退遠,在面對那些已經開始令我們產生親切感的被描述事物時,有了調動觀看距離的彈性。

這些詩,即便其中少數可能略顯過於平淡,但它們和有些刻意透過文字去彰顯作者性情,或企圖展現書寫技藝而精心雕琢的詩,產生了明顯的差異。相較之下,我更加喜愛這種被生活真實澆灌孕育、對其命題反覆咀嚼與經驗(或者說書寫者被其命題反覆咀嚼與經驗),從而枝開葉展的詩文字。

(攝影/連慧玲)
(攝影/連慧玲)

《浮浪》以四輯組成,分別為「船仔人」、「兩行水手」、「遺落港」、「防風林裡的碎浪」。裏頭的大部分詩作,呈現強烈的現場感和身體感。在詩集的第一輯「船仔人」裡,前半輯的詩,如同一系列有關海港工作現場的田野觀察取樣紀錄,我們能感受到寫詩的那人,既是個生活者,同時也是這個海港生態圈的見習者:

每艘船總有這麼一個船員

靜靜下樓抽油 掃地 清理救生衣

提醒你不用講他的名字

然後隱沒在下一班船的廣播裡

——〈沒有名字的大哥〉

在海腳家裡

擺一張大圓餐桌

有時是美夢

有時是嘲諷

——〈無人〉

但漸漸地,有些句子在輕鬆一如闡述身邊小故事的節奏中,帶出了第二層現實,例如:

來源成謎的深海大魷魚

在每個人都認得的油鍋裡滾

別的魚都找到

屬於自己的砧板和湯鍋

不會掉進這裡來

——〈漁市〉

或形式鮮明且統一的「兩行水手」一輯裡的:

「說『去海邊一下』,就是要帶些東西回來。」

他在吧檯聊起,拎著酒杯像扣下魚槍板機。

(攝影/連慧玲)
(攝影/連慧玲)

——〈獵人〉

到了「防風林裡的碎浪」一輯裡,多是近兩年的作品,除了書寫方式的轉變外,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愈發成熟的詩人筆觸。同時,不少處的詩中所反映出的,則是某種粼粼的內在現實:

水深及膝的地方

其實沒有浮力

波浪在那裡爆炸,死去

看似最安全的地方

那水深其實最難站起來

——和生活多麼相像

——〈碎浪〉

還有些詩,顯示出對現實的刺問和批判——即便某些詩作中的批判,是基於對被書寫客體的深刻理解和關照:關於海洋資源的衰竭、關於海洋法規、關於海洋遊憩業、關於海沙問題、或關於一隻被獵殺的海豚及其背後的結構性網絡:

海風摻著實話刺進耳朵

鏢旗魚的三支槍頭

已經埋進船上人們背心的縫線裡

一頭倒鉤責任理念,一頭絞緊人情事理

剩下一頭在海面上碎成北風

船隻緩緩輾過這些漣漪

——〈鏢〉

當然詩集中也有些語氣詼諧,且不乏黑色幽默浮動的小詩,例如〈「海人」〉、〈佈道者〉、〈不是故意的〉……用更輕巧的方式,挑起我們對主題的興趣或思考。

作為一本主題明確的詩集,詩作字裡行間,自然充滿各種海濱元素——但是,是以一個擔負其中一種工作者角色的視角,而非過客或遊人。

透過這樣的視角所描寫的海人們,無論是有意識或更多時候是被生活和海洋律則推向各種日常搏鬥中,日復一日,或是「兩行水手」篇章中一則則句法簡潔但有效勾出角色與環境之餘韻的人物速寫,在譚洋筆下,時常散發出被海的巨大存在所浸透的遼闊無常氣息——當然有時也是一種近乎無可消解的等待或空缺氣息:鹽味的皮膚,無遮蔽的海平面,有些刺眼且讓人因此披戴沉默的濱海時光。

這些透過各個詩作線條,層層描繪出的海港時空——即使他所書寫的海岸事物並不限於東海岸或花蓮,卻仿若融合為一個名為「海岸人生」的結界,那裏頭,有一些被作者譚洋的文字定置網所圈圍與指認的人物、時間與氣味,以及受命運的洋流在或遠或近牽動後留下的短暫波紋。

他筆下的人,尤其是那些船員海腳漁人船長,透露著海上勞動者的特有氣息和語言節奏,同時,讀者也能感受到,彷彿對他們而言,海洋是一條巨大彈力網,那些依存著它生活的人們,擺盪在「無能為魚」的生理條件限制、陸地生活的相對缺席、海上經濟活動的引力、和個體內在需求之間……

然而終究多數的他們仍是,選擇一次又一次地,跳上船,出海去——在詩人的見證下:

柔軟在柔軟地消逝

微小的堤防

永遠不變的昨天

像漁港和某個獨自垂釣的人

靜靜忍耐著時光

——〈命運〉

書名:浮浪

作者:譚洋

出版:小寫出版

出版日期: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