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長民族植物學的義大利美食科學大學院長Andrea Pieroni(攝影/毛奇)
專長民族植物學的義大利美食科學大學院長Andrea Pieroni(攝影/毛奇)

從人類學起手的美食科學——專訪義大利美食科學大學院長Andrea Pieroni

美食科學同時包含料理創作、感官經驗創造和實作的成分,致力擴張人類經驗的邊緣,窮盡文字與口語的描述。在上述這一切極富想像和創造力活動的同時,還得宣稱自己是「科學」,如何將這一切歸納在邏輯秩序裡?

「美食科學」(Gastronomic Science)到底是什麼?這是個大哉問。

慢食運動創辦人Carlo Petrini在他經典著作《慢食新世界》(原書名Buono, pulito e giusto. 意為:好、潔淨、公平)裡提到,美食家過去僅能依靠自學而成,從不斷向人請益,從一再得吃東西經驗中自我學習,實為孤單的美食家自學之路。如今人們可以嘗試將美食科學羅列在當代的學科範疇內,美食科學集結了生物、化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生理學…。然而,若要嘗試建立一門專屬「美食」的「科學」道統,此事困難之處在於,如何從口腹之慾的感官經驗,連結到精神方法哲學的討論——這個過程到底是屬於是經驗式呢?實証的呢?還是推導。

(攝影/毛奇)
(攝影/毛奇)

美食科學同時包含料理創作、感官經驗創造和實作的成分,致力擴張人類經驗的邊緣,窮盡文字與口語的描述。在上述這一切極富想像和創造力活動的同時,還得宣稱自己是「科學」,將一切歸納在邏輯秩序裡。如此眾聲喧嘩,每個人都可以說上點什麼的狀態,莫衷一是的混亂,形塑出美食科學的曖昧性格。怎麼說呢?能夠想也不想地就吃,直接從身體受器的回饋感到愉悅和不足,是單純性格的餽贈,但也註定一再推倒哲學思考的城垣。

自從來到義大利美食科學大學進修,發現到這間學校的課程知識安排中,「人類學」十分重要。授課老師的知識系譜都有混血特徵,歷史不只是歷史,社會學不只是社會學,是人類學與文化學的混合。從第一個禮拜開始,講社會「純淨與危險」分野的瑪麗・道格拉斯(Mary Douglas)、講「生食與熟食」、「烹飪三角」的李維・史陀(Levi Strauss)、講「甜蜜與權力」的希德尼・敏司(Sydney Mintz)、講品味風格區辨(Distiction)的Pierre Bourdieu等人名就一再又一再地出現在課堂中。連請來教授寫作的紅酒部落客/專欄作家,又是好幾個人類學博士。姑且不論文科博士畢業出路,我想知道,到底為什麼這間欲發展「美食科學」的學校如此看重這個知識呢?

專長民族植物學的院長Andrea Pieroni很爽快地答應了約訪,在短短的課前一個小時,要回答我提的大哉問「人類學知識在美食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專長民族植物學的義大利美食科學大學院長Andrea Pieroni(攝影/毛奇)
專長民族植物學的義大利美食科學大學院長Andrea Pieroni(攝影/毛奇)

關鍵字:「人類學」

Pieroni表示,在這間世界上第一間以美食科學為名的大學,”ethos”(精神體氣)、這間學校的知識樑柱,就是人類學。因為,為了瞭解食物到底意味著什麼,你必須要有人類學的透鏡(lens),只有透過人類學的知識,你才能夠知道食物在不同文化與群體中的意義。同時,也只有在人類學的知識基礎上,才知道什麼叫做「食物主權」(food sovereignty)。人類學在食物的另一個意義是,跟社會的永續(social sustainability)有關,不只跟環境有關係,也跟促進社會創造再生產有關係,人類學家也學習和關注這些事物。

關鍵字:「民族植物學」

民族植物學在當代社會的運用,跟文化交流有關,也是紀錄傳統、了解吃食文化的重點。比如說在皮耶蒙特,春夏交際的此刻,婦女們會採集野生啤酒花來製作家常煎蛋fritata,這是非常日常的食物。同一時間的西西里島人,都在外面採集野生菊苣(chicory, 義大利文cicoria),帶苦的蔬菜,與大蒜和橄欖油同煮,是南義大利貧窮人的家常菜單。這些取自環境的材料,以文化自然自長的方式被使用。這就是ethnobotany。我最近剛出版了一本書,是關於義大利傳統草本植物(herbs),如何在傳統料理中被運用。大部分都是野生的,而非人工栽種的。這不是像實驗般重新發掘可以吃的食物,而是去尋找那些本來已經存在的事物。

關鍵字:「移動」

關於「移動」概念。跟歐洲有關的移民食物,跟地域(territory)、跟文化交換有關係。比如番茄義大利麵,麵條發源自中國、亞洲,番茄來自美洲,而將它們放在一起是義大利人。是文化交換的結果。因為每個餐點在這個世界上,都跟其他接觸,自己也一再再三地發明創造,料理是動態而非靜止不動的。移民更是創造新食譜的大將。比如Polenta是玉米粥,玉米來自美洲,義大利人迷上它的美味。在皮耶蒙特你可以看到很多文化交換跟移動的結果,不只是人的移動,同時也是想法與概念的移動,比如在不靠海的這裡有很多的鯷魚料理,這是來自南方,跟山與海、薩丁尼亞的交換。也好比香菜,發源地中海,現在南美洲大量使用,遠比原產地用得太多。

關鍵字:「食物」

不只是你消化的食物。跟飲料有關係,表示跟文化有關。在其他意義來說,不只是餐點,是歷史文化,換句話說,食物絕不只是某事物而已,食物是過程,食物不是只有咬的生理動作。

關鍵字:「義大利食物」

披薩。發源從貧窮的南邊義大利區域,基本上是一個烤麵團,有啥放啥;番茄,乳酪,是價格低廉的食物,是每天的食物,也是街頭食物。但他可以成為一個全義大利都能夠認同的食物,跟傳播到美國有關。這種轉換對我來說當然是非常人類學式象徵的。而且它存在於每個義大利人的廚房裡,每個人都能做。披薩就是我們現在的文化、我們的驕傲。

說到麵團,葡萄酒和麵包在義大利天主教信仰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宗教象徵中,麵包是耶穌的身體,葡萄酒是基督的血。對義大利人來說,地方料理又有更重要的象徵意義,因為義大利整個國家的形成是很晚近的事。所以食物既是集合眾人之物,也是具有極大差異性的。比如說,本地朗格(Langhe)的奶酪(Panna Cotta)甜點,提拉米蘇則來自威尼斯區域,大概經過60, 70 ,80年代這三十年的洗禮,他們變成了義大利甜點的代表。每個義大利人在家都吃奶酪,吃提拉米蘇。在這之前,鮮奶油其實是很貴重的食物,拿去做乳酪都來不及了,遑論放在甜點之中。提拉米蘇原本是很區域限定的食物(niche product)。當移民義大利餐廳,開始要提供義大利食物、創造「義大利性」,這些方便的家常美味甜點逐漸取得了代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