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來有杭菊的香、西洋蔘的甘、枸杞的甜與薄荷的涼,很是舒坦。 攝影/周姚萍

何處尋帖清補涼?

到迪化街老中藥鋪買藥材時,老師傅皺眉低頭抓著藥,一副酷樣,隨後卻主動說要幫我將細碎的薄荷葉裝入小棉袋,又見我問店員是否販售現成的生脈飲藥包,再告訴我:「參鬚、黃耆、麥冬,加上薄荷煮水,就算一種生脈飲。這種天氣,喝了很止渴。」

[dropcap]在[/dropcap]舊市區巷弄間的港式煲湯小店,點一盅蜜瓜雪耳燉豬腱老火湯。雙色哈密瓜連同雪耳、響螺、腱子肉燉得軟爛,喝一口,淡淡的清甜、濃濃的滑潤,飽含食材原味。

哈密瓜與其他瓜類同,有清熱解暑功效;雪耳、響螺則都是潤人的。

喝著湯,想起那年的夏。

燉鍋可補脾胃、清熱滋陰的藥膳。將雞肉汆燙,加參鬚、黃耆、麥冬、紅棗,注水蓋過雞肉與藥材,小火燉煮。
攝影/周姚萍

那月日,走在銅鑼灣的街頭,從未經歷過的熱,整座城像剛從火燙陽光直烤的港灣打撈起似的,連街帶人,全淌著熱氣與溼氣。

是啊,既熱且溼!我們借宿的朋友家,有陣子無人居住,門窗緊閉,皮沙發都讓黴菌染得星星點點,全副的老人德行。無法,大夥兒進門第一天,只能耐性打理起那些惱人的霜白。
城裡鎖在濕熱裡,但到了香港東北,不一樣了。

有教室成了繪畫樂園 綠地裡處處是裝置藝術

香港友人K與理念相同者在新界租地、養地,抵擋蠶食鯨吞的開發。我們搭地鐵到沙田與K會合,再搭他的車,下車後步行過田埂,指認著那是通菜(空心菜)、那是菜心。再經水渠、綠樹野地,抵達那塊種了荷花與稻米的田;彼時新米剛收成,荷花初綻,凝著香,飄於空中。

喝來有杭菊的香、西洋蔘的甘、枸杞的甜與薄荷的涼,很是舒坦。
攝影/周姚萍

又到坪輋參加「空城藝術節」。藝術節的舉辦地點在廢棄的坪洋公立學校,人口寥落的村,當天鬧鬧熱熱,人潮川流。孩子在學校入口,以蘆葦桿畫畫,畫一朵花,畫一架梯,畫心中的願望。牆上貼的,滿是來訪者留的畫與字:「巨輪下的東北新界」、「我愛大自然」、「我愛坪洋」、「坪輋村校展演」、「保衛家園」……

入內,禮堂裡陳列著自村民收集來的物件與故事,還有此處歷經開發的照片。再走,有教室成了繪畫樂園;草葉搗成的綠彩,在紙上幻化出孩童的塗鴉,晾於繩上,等著風乾。

往外,綠地裡處處是裝置藝術。海藍色的鞦韆,以粉白字寫著:「閉上眼,遙起你的回憶。」;竹編的「竹迷藏」,取自村民搭瓜棚的老智慧;泥土地上,清晰可見被鋸得傷痕累累的大樹根斷面,長出一把新木椅。

禮堂裡傳來音樂聲響,年輕人登台唱起了歌,歡快而充滿希望。

不知是東北地大,濕熱空氣有處可去,得了自由?還是這些愛土地的人已將熱與溼,以及連帶引起的燥,轉化成了其他?

點了桑寄生茶,只因裡頭有一顆蛋

後來再訪香港,是到離島拜訪好友J;年末十二月,不冷,陽光大出時更好似夏日。

耶誕節前夕,我們沒擠進市區人群看華美燈飾與櫥窗名品,而直驅東北古洞,拜訪遵循古法的醬油釀製廠、小型養豬場、收集廢木料再生家具的鋸木廠,還有一人耕作著大片田野的農夫。

回到五光十色、人聲雜沓的市區,J帶我鑽進一家西方節日較少客人光顧的餐廳,吃麵點、喝糖水。那時我看著菜單,對於一些陌生的糖水感到好奇,最後點了桑寄生茶,只因裡頭有一顆蛋。
桑寄生是種中藥,具有祛風濕、強筋骨等功效。

臭草,臺灣名為芸香,與綠豆和海帶搭配煮成甜味的綠豆臭草海帶湯。
攝影/周姚萍

「為什麼要加蛋呢?」那褐色的蛋簡直滷蛋似的,偏偏是甜的,對我來說充滿違和感,所以向J詢問。
J答道:「因為雞蛋對老人、小孩等任何年齡層的人,都是滋補之物。」

沒有胃再納一碗糖水,否則我還很想試試綠豆臭草海帶湯。海帶不都是烹煮成鹹食嗎?但這兒竟與雞蛋同樣成了糖水食材,很是勾引人好奇;至於臭草,臺灣名為芸香,與綠豆和海帶搭配,可清熱、解毒、排溼。

幾天後,我總算一償心願,在離島長洲的一間小食肆吃到綠豆海帶湯,可惜是簡略版,缺了臭草一味。

港人講究食材各有脾性,總應著季節調養生息

那回旅行,我跟著J吃吃喝喝,聽她侃侃而談,才識得香港人既講究吃,更講究食材各有脾性,總應著季節,藉食材脾性調養身體。

像是夏季,香港人就喜食「清補涼」,亦即清熱補水的老火湯或糖水,用以健脾、去溼、潤肺;其材料通常包含綠豆、淮山、蓮子、芡實、薏米、百合、紅棗、南北杏等,有的也會放入沙參、玉竹、陳皮、龍眼和西瓜。

而在臺灣就是涼補了。

時序入秋,處暑已過,暑氣雖漸消散卻依舊炎熱,且「秋老虎,毒如虎」,於是,尋來了人人可做的簡易涼補藥方。

香港「空城藝術節」舉辦地點在廢棄的坪洋公立學校,人口寥落的村,當天鬧鬧熱熱,人潮川流。
攝影/周姚萍

將枸杞與西洋參放入水中滾沸,再入杭菊、薄荷葉悶泡,便得可清肝火、明目、補氣,舒肝理氣的養生茶,喝來有杭菊的香、西洋蔘的甘、枸杞的甜與薄荷的涼,很是舒坦。
或燉鍋可補脾胃、清熱滋陰的藥膳。只需將雞肉汆燙,加參鬚、黃耆、麥冬、紅棗,注水蓋過雞肉與藥材,小火燉煮至雞肉軟爛即可。

到迪化街老中藥鋪買藥材時,老師傅皺眉低頭抓著藥,一副酷樣,隨後卻主動說要幫我將細碎的薄荷葉裝入小棉袋,又見我問店員是否販售現成的生脈飲藥包,再告訴我:「參鬚、黃耆、麥冬,加上薄荷煮水,就算一種生脈飲。這種天氣,喝了很止渴。」

生脈飲一般以人參、麥冬、五味子熬煮而成。老師傅的傳授,讓我能取燉湯藥材與泡茶藥材重新組合,即可得解熱、益氣、生津之生脈飲。

季節顛盪之際,涼補或清補涼可調養身體、安定心神。只是,今年以來,諸事變化多端、難以寧定,真不知該到何處,尋一帖可舒緩這燥熱世界的清補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