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巧可

清炒魚膘

媽媽說炒魚膘一定要用煙仔虎的,大小剛好容易熟透;如果用烏魚的,容易因為魚白過大而不容易熟透,在翻炒的過程中更容易破損。

⼩時候餐桌上偶爾會出現一道白色長條狀的料理,我不知道那是什麼,只知道是魚的某個部位。媽媽說那是魚鰾,但無論如何,反正是魚我都喜歡。媽媽會把它和大蒜一起炒,但要非常小心的炒,因為它非常細皮嫩肉,一不小心就會破掉散掉,而且它的口感軟軟的,沒什麼特別的味道,所以爆香的步驟更為重要,才能顯現這道菜的美味。

後來才知道,這個白色物體叫做魚膘,也有人叫它魚鰾,但是兩個功能可是大大不同;魚膘則是白色的公魚才有,因為那是魚的精子,而魚鰾是調解浮力的器官。但兩者無論發音或是字體都非常相近,所以經常令人誤解。

媽媽說炒魚膘一定要用煙仔虎的,大小剛好容易熟透;如果用烏魚的,容易因為魚白過大而不容易熟透,在翻炒的過程中更容易破損。煙仔虎這個名字我從小聽到大,每次問媽媽這個魚的國語叫什麼,媽媽總是想很久後說:「煙仔虎就是煙仔虎啦。」又問了其他叔叔阿姨,也沒人能為我解答這種魚的國語到底叫什麼。可能鄉下人就是習慣以台語來稱呼它,反正大家都聽得懂。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大家口中的煙仔虎還真的沒有中文名字,只有學名叫做「齒鰆」。煙仔虎是南方澳海域特別盛產的魚種,和鮪魚一樣同是鯖魚科,但體型比鯖魚來得大,身體圓滾滾。另外,與煙仔虎(白肉)同類型的又有巴鰹(俗稱花煙、三點仔煙)與正鰹(俗稱煙仔),但後面兩者為紅肉魚。其中正鰹也就是鰹魚,多製作成我們熟知的柴魚高湯或柴魚片。

這三種相似度極高的魚,同樣都有非常兇猛的利牙,但煙仔虎特別喜歡追捕煙仔,因此煙仔便成了牠的主食兼點心。從煙仔虎的名字上有個虎字看來,便不難想見牠肯定是非常火爆的浪子魚種,產季於每年春天最為肥美。

(本文轉載自《台灣灶咖,家滋味:廚房裡的飯菜香,每個人最想吃的媽媽味料理》)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8998?sloc=main
  • 作者:巧可
  • 出版社:創意市集
  • 出版日期: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