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林俊安

清晨五點的「肉粿」

那是一碗經由豬油煎過的肉粿,其實粿本身就已經是熟的,但多了這道油煎,除了在加熱外,更可讓綿密的粿體不至於因加熱而散開,外表也因為油煎而多了酥脆的口感。

攝影/林俊安

[dropcap]這[/dropcap]個賣早食的食肆,在離家不遠的隔壁村子上,久聞其盛名,卻始終未有機會一窺究竟;營業時間,出奇的早,四點五十分開始營業,傳聞在七點三十分前後就會販售一空。

這不是我習性上會出門覓食的時間,加上已北上多年,待老家的機會本就不多,更別說一早5點這種難事了。

必須的早起,在天還是黑矇矇的時辰出門,幾天前就盤算著,該來探探這家店,車庫門緩緩升起,老家門外的市場攤商也才剛掀起布帆、搭起攤架,準備著一天生意的開始。

純由米漿製成,像「九層粿」那樣的質地

路上總是可零星的見著早起正準備上工的人,這景色在台北常見,只是這時段出現在台北街上的人,很有可能都是拖著一夜狂歡後的疲憊正要返家。

攤子開在路口,一間在南部會被稱之為工寮的小屋,屋旁恰巧矗立的路燈,戲劇性地將小屋照亮的有點荒村野店的風情。已經零星坐著不算少的客人,每人面前擺著一樣的食物,經過一夜的休息,早晨的味覺應當是最清醒的;小攤賣的食物叫「肉粿」,那是類似蘿蔔糕之類的米食製品,但不同的是,「肉粿」單純由米漿製成,其中沒有任何配料,也因為只有米漿,所以特別綿密,大約就像「九層粿」那樣的質地。

就了座,老闆只問我要大碗或小碗?我搞不清大小碗的分別,比了比隔壁桌的客人說:「跟他的一樣…。」

攝影/林俊安

那是一碗經由豬油煎過的肉粿,其實粿本身就已經是熟的,但多了這道油煎,除了在加熱外,更可讓綿密的粿體不至於因加熱而散開,外表也因為油煎而多了酥脆的口感。至於豬油烹飪的過程中,經常都是香味的主要來源,上頭加顆煎雞蛋,讓這碗肉粿看起來更像是早餐,最後再淋上帶有虱目魚肉的羹湯;就在我搞不清這到底是固體還是液體的時候,就把一碗不算小的「肉粿」吃(喝)完了。

淋上帶虱目魚肉的羹湯 以餵養透早工作的勞動階級

我相信米漿製成的「肉粿」,絕對是為了餵養早起工作的勞動階級,淋上帶有虱目魚肉的羹湯是為了更容易入口吧? 尤其在吃完後,店家還準備了一大壺溫熱的烏龍茶供客人飲用。老闆還會親切地向熟客遞上香菸,我記得以前在「飯桌攤」,老闆都會在結帳處放上香菸供客人自行取用,也算是傳統的人際交往吧?

清晨五點三十分,老家附近的一碗「肉粿」,真的令人滿足!一日之啟,如果是在這樣簡單不失隆重的早餐中甦醒,那肯定是絕對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