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清真小吃的奶油烤餅與豌豆泥配烤餅,攝影/陳虹宇

緬甸食物,吃的時候就開始想念了

某天早晨吃完阿薇的麵時,我剛好看見門口一個店員在削芭蕉莖,這才知道芭蕉莖的心也是魚湯麵的重要原料。這裡也售有各式涼拌麵食,我還沒有一一嚐遍,總之,都拌著堅果尼與辛香料,隨便一點都很美味。

「你上輩子有可能是緬甸的出家人,搞不好當過sayalay(緬甸女性僧人),不然怎麼會跑來這裡。」有一年夏天,我到靜樂禪林待了一個月,禪修兼做廚房志工。某天洗菜時,一旁協助我的緬甸華人志工大哥這麼說道。

靜樂禪林位在南投國姓鄉的山上,是緬甸帕奧禪林在台灣的分院,裡頭長住的出家僧人八成來自緬甸,來幫忙或參加禪修營的,也大半是在台緬甸人。因此,到了靜樂禪林,簡直有如「偽出國」,不時可以聽到緬甸話的交談聲,所有的路標與告示都是中文與緬甸文並列;早餐與午餐的菜色,也是一半緬甸菜、一半台灣菜。

在寺院,禪修者們基本上都要遵守「過午不食」的戒律,也就是一天之內,只有太陽出來後至中午前的6小時內可以進食,其餘時間需要斷食,簡直稱得上是當前流行的斷食減肥法。

不過,一個月斷食下來,我的體重並沒有減輕,我將之歸咎於緬甸式早餐實在太好吃,讓我早餐總不由自主地吃了太多,午餐又為了晚上不要挨餓也吃了很多,完全抵消掉斷食的效果。

在我居住的那個月裡,早餐天天不一樣,兩個禮拜才會重複一次。

阿薇小吃店的魚湯麵、椰子湯麵與涼拌米苔目(攝影/陳虹宇)

我最喜歡的早餐菜色,是椰子湯麵,溫潤的咖哩椰奶湯中,燉著馬鈴薯、軟爛的肉以及切碎的水煮蛋,配上辣椒片與麵,整個人都暖了起來。另一個常見的湯麵,是魚湯麵,魚燉到與辛香料一同燉至化開,吃時幾乎咬不到魚肉,卻又滿嘴的鮮味。

至於我在緬甸吃過的豌豆千層餅以及涼拌麵,也是常出現在早餐的主食,不過正統千層餅在台灣不容易取得,緬甸主廚直接以蔥油餅來代替,再準備一碗充滿紅蔥香味的豌豆泥。

靜樂禪林畢竟是個禪修中心,個人雖然鼓勵大家接觸禪修,但若為美食而去恐怕動機不純,又修行者的生活也非人人能適應。要吃緬甸食物,實在不必跑到偏遠的南投山上,滿足點可從台灣兩大滇緬聚落著手,分別座落在交通便利的新北中和華新街以及桃園龍岡。華新街的緬甸食物種類相當齊全;龍岡則以雲南食物為主,市場販售的食材也較豐富。我個人的建議是,兩個地方各有強項,都相當值得探訪。

華新街 滇緬食物千滋百味

華新街上的滇緬族群,主要是1960-1980年代從緬甸本土移居來台,因此華新街上聚集了緬甸各地不同種類的美食。

其中,「李園清真小吃」以及「阿薇小吃店」,是緬甸朋友的推薦必訪。

李園清真小吃主要販賣烤餅與千層餅,兩種餅皆有豌豆泥以及奶油砂糖的口味。我個人推薦可以點奶油烤餅與豌豆千層酥,現烤烤餅又香又有嚼勁,配上奶油與糖吃起來更香;炸得酥脆的千層餅,搭配豌豆泥則能增添口感。李園還有販售美味的稀豆粉,也值得一嚐,再配上緬甸奶茶,可說是完美的緬甸早餐盛宴。

阿薇小吃店販賣道地的緬甸麵食,魚湯麵與椰子湯麵味道都非常好,某天早晨吃完阿薇的麵時,我剛好看見門口一個店員在削芭蕉莖,這才知道芭蕉莖的心也是魚湯麵的重要原料。這裡也售有各式涼拌麵食,我還沒有一一嚐遍,總之,都拌著堅果尼與辛香料,隨便一點都很美味。

華新街底有幾間販賣雲南食物為主的餐廳,我最常去的是「滇城雲南美食」,裡面有賣乳扇、豌豆粉、稀豆粉、涼拌皮蛋等滇緬經典美食。不過,若要論雲南食物大本營,我認為還是龍岡厲害。

龍岡 雲南飲食大爆炸

龍岡忠貞市場的眷村居民,多半在1950年代從雲南以及泰緬邊境移居台灣,因此當地飲食特色上以雲南食物為大宗。

這趟拜訪龍岡時,剛好有在地人朋友導覽,寫下當日行程現學現賣一番。

走入忠貞市場,會注意到四處散落著米干店(我把米干理解為雲南湯板條),攤販除了賣當令蔬果外,也會賣香蕉花、南薑等東南亞風味的食材。

「清真園」藏在擁擠的市場攤販中,老闆是雲南穆斯林,販售現烤烤餅以及稀豆粉、咖哩雞肉麵等麵食,店很狹小,食物,卻在吃的時候已經開始想念了。

「阿美金三角點心」則是販賣甜食為主,除了傳統雲南甜食,如炸紫米粑粑、雲南破酥包外,也有販賣乳扇乳酪蛋糕等創新美食。店內的一大賣點,是有一間透明廚房現。

李園清真小吃的奶油烤餅與豌豆泥配烤餅(攝影/陳虹宇)

場製造雲南破酥包,製造破酥包時,麵皮得先抹過油、捲成長條,再分割成小團捏成包子,因此包子麵皮相當有層次,口感豐富。

當日午餐,則在「雲南小館」點桌菜,紫米粑粑、炸乳扇、大薄片、過橋米線都既道地、實惠又美味。

寫到這兒,種種過往回憶與味覺記憶不斷湧入腦海,令我越寫越餓,準備哪一天再訪華新街與龍岡了。或許我上輩子真如那位緬甸華人大哥所說,是個緬甸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