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徐彩雲

一元復始,韭韭長長

親手栽植的櫻花,灑上鹽巴後重壓,製成淺粉通透的「櫻花漬」,用牙籤一朵朵挑出來,皺皺的,上頭還掛著鹽粒,在沖下熱水的那一剎那,美麗的漂浮旋轉,裹著花香蕩漾…把番茄船嵌入旖旎嫩綠的韭菜中間,隨意灑上番茄籽,再把韭菜剪成一段一段,可沾蒜頭醬油或橄欖醋,濃郁清淡兩相宜。

李銘盛在自家花園採收韭菜,這是陪他長大的菜。(攝影/杜靜容)

春日正好,暖陽燦放。

粉嫩的梅花,在枝頭上薰起一陣疏疏淡淡,含笑、櫻花也來湊熱鬧,馨香引路,來到台灣第一位行動藝術家李銘盛位在苗栗市的居所,對他來說,只要有客人來訪,就是過年。

櫻花漬韭菜洋菇 烹調起來就是藝術

上一次在他家慢條斯理吃大餐,非常正式,盛裝出席。當時我跟孩子的爸尚未成為交往對象,兩位忘年好友,密謀一場感情加溫的策略,他刻意提供花園新城的老宅,讓我們遠離塵囂,一邊盪鞦韆,一邊俯瞰閃亮亮的無敵夜景,甚至化身大廚,煎炒煮炸,視情況說笑話,保持愉快氣氛。菜單已忘,倒是從第一到最後一道菜,都用花花的大陶盤「一盤到底」,重複盛裝,「慢」是唯一的「動詞」。

大約八、九分飽,我頻頻推說:「太飽了,吃不下了!」沒想到他拿出秘密武器說:「吃這個可以開胃,助消化!」這是他親手栽植的櫻花,灑上鹽巴後重壓,製成淺粉通透的「櫻花漬」,用牙籤一朵朵挑出來,皺皺的,上頭還掛著鹽粒,在沖下熱水的那一剎那,美麗的漂浮旋轉,裹著花香蕩漾,果然又讓胃口大開。

喜愛自然花草的天性,到哪兒也不會改變。隨著他移居頭份、北京,最後在苗栗市落腳,許多爆炸性的創作,來自生活的小細節,各種驚天動地的稱謂,被我們五個小孩形容的「怪阿伯」輕輕帶過。

 兩條番茄船航行於綠波蕩漾的人生路途上。(攝影/徐彩雲)

每回跟這位前衛藝術家聊天,開場白總是故鄉美濃,身為最小的孩子,對老母親有著深深的依戀,第一件公開作品是1981年的《故鄉美濃》 攝影展。「妳去美濃吃粄條的時候,有沒有覺得上面的韭菜放得特別多?這是陪我長大的菜,幾乎每家都會種,不用灑藥,四季皆有的蔬菜來源。」代表長長久久的韭菜,美濃人稱為「快菜」,是他的思鄉情懷。

10年前,他從我公公的菜園移植了韭菜苗,種在院子裡,非常好照顧,等長到一定長度,用剪刀貼著土壤處剪下即可,他用最簡單的川燙保留略嗆的原味。「本來上頭我想裝飾胡蘿蔔,昨天剛好有朋友送番茄來,我就拿來裝飾,放一點紅色,我切成船的樣子,代表生活正在航行。」他把番茄船嵌入旖旎嫩綠的韭菜中間,隨意灑上番茄籽,再把韭菜剪成一段一段,可沾蒜頭醬油或橄欖醋,濃郁清淡兩相宜。

接下來要演繹的是白白嫩嫩、肉質肥厚的洋菇。

韭菜用乾燥的林投葉一把一把紮起;下方是洋菇,既然如此稱呼,表示為外來品種。(攝影/徐彩雲)

開火後,他用手感覺鍋子的熱度,再把切成片狀的洋菇放入鍋子,逼出水分。「早期美濃老家種過洋菇,對這種食材很熟悉,加上曾經一個人住,嘗試後覺得好吃又方便。」他提到1990年代在德國波昂做展覽,認識一批臺灣留學生,包括專注於新媒體藝術的王俊傑和袁廣鳴。「初來乍到的袁廣鳴,不知道要怎麼吃,也不太會做菜,我教他幾樣西方和東方食物的應用,國外很容易買到洋菇或草菇,只要炒熟就好,結果他很喜歡,還可以加奶油、起司,很多變化,終於解決吃飯的大問題。」

回到正在處理的基本款,氧化後的洋菇,色澤漸深。起鍋前,加一點點開水,「唰」地一聲,水蒸氣讓香氣瀰漫開來。「我不會蓋上鍋蓋,讓味道越來越濃,開始冒煙以後,放一點點鹽巴,釋放甜味。」

這次的食客眾多,我們一家七口,加上李銘盛和杜靜容夫婦,無法一盤到底,他還是找出花花的大陶盤盛裝洋菇,上方還裝飾了盛開的杜鵑花,變化款是放上起司,微波融化,又是另一番滋味。

 美麗的大陶盤盛裝簡單滋味的洋菇,上方還裝飾了盛開的杜鵑花。(攝影/徐彩雲)

大陶盤出自於陶藝創作者林振龍的工作室,是李銘盛在1983~1986年間,拍攝《攝影畫家》時,認識藝術家鄭善禧,再連結到常常幫藝術家燒製陶盤的林振龍。李銘盛笑著說:「我在1990年代的簽名是『李總統』,林振龍看到以後,以為李總統真的來過,跟很多人宣傳,後來才發現是李銘盛。」

烤橘子華麗登場

這位在戒嚴時期就用嬉鬧、挑釁,甚至搗蛋來打破遊戲規則,跑得太前面的藝術家,在他的專書《我的身體我的藝術》中,鉅細彌遺提到許多他關注的議題;2000年代至今,挑戰「似畫非畫」,像是2005年發表《掃地對我來說就是畫畫》,其他像是「另一美術館」時代的射箭、踢足球、摔角……,都是他「作畫」的方式。

2020年底的《行動‧冥想》,是用冥想的方式畫畫,有些顏色單一,有些花花綠綠,一幅幅畫布任由心神帶領,將無垠的浩瀚推至最大值。他十分推崇紐約藝術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作品,「雖然是身體藝術的展現,呈現的方式卻是繪畫。」

水嫩多汁的烤橘子,是李銘盛為愛妻準備的防寒點心。(攝影/徐彩雲)

最後華麗登場的是「烤橘子」,彷彿捧著一盅黃澄澄的小太陽,暖心暖胃。

「我1994和1996年在東京、橫濱做展覽,朋友帶我去逛市場,看到扁扁的、形狀很漂亮的茂谷,又甜又好吃,那時台灣還沒有生產,我想到小時候灶頭底下有炭火、煮完飯、火快熄的時候,會把橘子放在灰燼裡面,後來變成用電鍋、微波爐,因為我太太怕太寒,不愛吃,烤過就沒問題。」

熱氣沸騰的烤橘子,可以轉化橘皮的燥烈和果肉的寒涼之性,酸酸甜甜,水嫩多汁,帶點皮的苦味,是一道養生點心。

作法如下:

  1. 用刀削去頂端,使之像個蓋子。
  2. 可撒鹽或冰糖,或完全不加任何調味。
  3. 蓋回蓋子,蒸煮或微波至沸騰。
  4. 將果肉及湯汁一起食用。

身體種下的山林記憶,力行生活裡

李銘盛還有一項絕招,就是從來不用任何複雜的器具煮咖啡,方法非常原始,把咖啡粉放入鍋子,加水煮滾,快要溢出鍋緣時,馬上熄火,待咖啡渣沉澱就大功告成。

他的廚房和浴室,擺放好幾個桶子,用來盛裝洗菜、洗米和洗手的水,要澆花澆菜。「以前美濃真的很鄉下,坐巴士到高雄要一個半到兩小時,賺錢機會很少,只能靠耕種維持生活。我常常站在家附近的水圳旁,等母親從田裡工作結束,一起走回家。」身體種下的山林記憶,不因16歲到台北以後而停止,到世界各國做展覽,他最關心的還是環境,而且身體力行。

大陶盤盛裝著含笑,淡雅的香氣飄散四方。(攝影/徐彩雲)

他在《山脈-我們的母親》展覽中,畫布上搖晃滴落著各種顏料,看似意境悠遠的水墨畫,到底訴說什麼樣的故事?如果在同一幅畫的一隅,一次放一樣物品,例如:一尊純金佛像、一臺玩具車、神奇寶貝、小小的塑膠軍人模型或是他應邀在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火球與圓》(代表樹的年輪)縮小版,其實產生了不同的意義與思考,延續著他一慣的批判風格,犀利精準,但是多了一些溫柔的佐料,調味著幽默感與萬分感慨,交織的力道就在當下迸裂釋放,喚醒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