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吃不飽餓不死─何處是原鄉青梅出路?

編按:本文為莫拉克新聞網記者針對2012高雄桃園地區的梅子產業,進行之系列觀察,前文提及桃源鄉今年缺水導致梅子短少,但價格卻未因此上揚,雖農會有開列最低收購價,但盤商仍聯合壓低價格,本文訪問一位在地方經營已久的中盤商,整理台灣整體青梅產業變動,以及盤商的成本結構,深入探討原鄉梅子產業交易實景,閱讀其他前文請見文末附註。

————————————————————————————

整體青梅產業變動,加工、產地均受影響

位於南橫公路上的高雄桃源,是台灣梅產量最高的原鄉。根據農糧署的官方統計,應當有3,700公噸年產量,但是官方統計是由農政系統透過農會電話訪問搜集,農人有時因為農忙或不重視而隨便回答,不見得精準。長年有在收購梅子的龍山農場老闆吳崇富認為,根據他的收購量倒推全桃源總產量,桃源區從建山到梅山一線的青梅產量,每年應有5000-6000公噸之譜。他說:「以前全盛時期(約民國83-84年)日本訂單動輒一、兩千公噸。當時杆打梅一公斤有40-50元之譜,不像現在杆打梅有10元/公斤的價格就算很不錯。」

與台灣所有產業類似,外銷導向取得的榮景,也會因為外銷失利而破敗。過了剛說的83-84年間的青梅種植高峰期,很快的,由於中國大陸走經濟改革開放路線,其相對廉價的原物料與勞動力價格產生磁吸作用,「一兩年間,全部外銷廠都到大陸去了;一、兩年中完全被取代」。(吳崇富語)工廠外移到大陸,取用大陸相對廉價但品質也不錯的青梅,連日本的蜜餞工廠也採用「大陸梅」取代「台灣梅」了。

南部的梅子酸度夠,比起中部(南投、復興、信義)的梅子粒頭大,但是水分多,酸度不足來說,更適合做蜜餞用;過去除了外銷日本,也提供台南、彰化員林等大型蜜餞工廠。後來東南亞、大陸都開始種植梅子,加上傳統製造業外移潮,原本集中在台南縣幾家品質較好的大型食品廠也外移,只剩下少數幾間還有做蜜餞的員林工廠。

員林的蜜餞廠過去在業界被泛稱為「殺豬仔廠」(台語),拿便宜的梅子下槽加大量化學調味製造低價蜜餞著稱。因而國內的青梅價格開始一落千丈,出現農友記憶猶新的不敷成本狀態:「最糟糕的時候,青梅一公斤只有4塊錢」;當然青梅品質也相應一落千丈。

到了民國97年,有鑒於價格與品質雙雙低落,農民生計與廠商的原料穩定性雙輸,農糧署出面召集廠農合作方案,找來甲仙農會與蜜餞工會上桌協調,每一年產季前提早與農民約定收購價與收購量,才擋住從民國85年到96年間長達10年的「青梅跳樓價」的無政府狀態。

今年氣候異常,梅子產量減少1/3至一半,甲仙農會按照產農合作議定以每公斤收9元收購,而地方中盤卻在開盤的第二天就掉價一塊錢成為每公斤8元,這使得農友優先以滿足農會的約定量為主,已經傳出有中盤收不到貨的情事。但為何民間收購價仍不見上升?究其原因,乃是因為青梅價格從所謂「開盤」開始,就是上游買家,即集中在員林為主的幾家蜜餞廠寡頭決定,再往下告知協助其收購的中盤商,中盤商即使各自供應不同的老闆,但在工廠端都已經把價格說死了,似乎也沒有調整的空間。

IMG_6313一把磅秤、一本收據是幫中盤代收梅包的必備

一把磅秤、一本收據是幫中盤代收梅包的必備,這位負責記錄斤數與包數的人,通常也有收0.5元/公斤的酬勞

若持續僅提供原物料,不論中盤農人均利潤有限

自己擁有約300噸青梅年產能的龍山農場老板吳崇富先生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中盤利潤也有限」。他說:「我把青梅收到員林去交工廠,我取貨與供貨的差價算兩塊錢,其中一塊錢要給司機;然後我自己秤,把0.5元的過秤工省下來給農人。剩下的每公斤0.5元,我還要算上(青梅到了工廠後)石頭、葉子、袋子扣我的」。

吳崇富坦言:「今年由於青梅減產,我在勤和以外幾乎收不到貨,昨天我的車子從拉芙蘭拿9包(梅子)下來」。吳崇富表示:「坦白說,僅收梅子不會賺錢,因為實在太累了,沒有錢賺」。

他自己在寶來有梅子園,足以供應自家工廠製作梅加工製品所需,擔任中盤收購桃源山上的梅子,成為越來越沉重的負荷。「很累,體力負荷不了」但是為何放不下?仍然是著眼於一個市場競爭性的問題,「我如果放棄收購,農民就累了;至少我去可以抑制『他們』把價格down太低」。

這個「他們」,指的是老江、中江、小江等幾位桃源那瑪夏地方人士耳熟能詳的幾個中盤。不過,吳崇富認為,「農會有在收,中盤也不會撐得下去,農會收9元,我們收8元會撐不住,也收不到貨」。

今年由於氣候異常產量變少,讓中盤較往年困難收貨的狀況,算是特例。由於產農合作機制所消化的青梅量約佔正常產量的3-4成左右,剩下泰半的青梅仍然只能拿給上述幾位盤商,這幾位盤商互相是堂兄弟叔姪關係,所以被寡頭壟斷售價的風險仍高。

種青梅還看不看得到出路呢?假如一直走販賣原物料的路線,那要想跳脫目前困境肯定很難。吳崇富認為,「重點是桃源要像信義鄉很多人在醃梅子、賣梅子」,「你看像現在大家說到梅子想到哪裡?信義鄉!我們梅鄉的名聲都沒有拿回來」。

他認為原鄉需要的契機是,「產地自己醃,自己找地蓋梅子工廠」。也許,「未來因為大陸的原物料跟工資也都看漲,我們還會有機會把日本市場拿回來」。

原鄉農業已經不再是小米芋頭的生計作物,自然也逃不脫國際原物料局勢的影響。在沒有外銷管道、內部蜜餞市場有限,加上外移出去的台商回銷大陸蜜餞成為市場主流之下,依靠販賣竿打青梅原料維生的原鄉農業,自然只有進一步破敗。即使祭出廠農合作機制,也只能把收購價格定在不理想的每公斤9-11元,讓台灣已經不具競爭力的蜜餞產業願意繼續用台灣青梅,也讓原鄉梅農維持在「吃不飽,但也餓不死」勉強糊口狀態。

1梅包 多少家庭生計靠汝而行

(上)梅包,多少家庭生計靠汝而行。(下)梅包上打滾的孩子

IMG_6321梅包上打滾的孩子

梅子相關文章閱讀:

桃源2012梅產業(2) 延後開盤日與壟斷 青梅產少依舊「沒價」

桃源2012梅產業(1) 梅李收成數量與價格均不穩定,不如恢復自耕自食?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