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農師與教師 北市將推「食農教育農場」認證

食農教育怎麼做?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農業發展科近日推出種子教師培訓營、食農教育課程申請,預計培訓一百位種子教師、協助十六所國小舉辦食農教育課程。這次培訓將作為學校與有機農場的橋樑,由農夫到學校協助建立農園、或帶學生到有機農場學習,後續並推動「食農教育農場」的輔導與認證。

預計培訓一百位食農教育種子教師

10441956_892789007403537_6553899065364151862_n
食農教育教師參考手冊,協助教師在教學中進行食農教育。 提供/張瑋琦

去年台北市產發局農發科首次推廣「食農教育課程」,由五位有機農場的農夫教師,以及二十位小學教師,在八所國小進行了七週的食農教育課程。

今年台北市擴大辦理,預計培訓兩梯次、共一百位種子教師,每梯次共有十八小時的課程,包括介紹食農教育與有機農業等理念、分享國內外的食農教育案例、到有機農場參訪。報名資格需為台北市的國小教師、營養師、有機農民、農會推廣人員,若有多餘名額則開放給外縣市。

長期推動食農教育的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張瑋琦,擔任台北市推動食農教育的課程設計顧問,她表示以往在小學推動食農教育的困難在於,小學教師對農事不熟悉而卻步不前,因此她設計了一套食農教育教師手冊(http://ppt.cc/xrBd)供教師參考,搭配十八小時的種子教師培訓課程,讓小學教師對有機農業、當季食材、食品添加物、食品工業等面向有一定的認識。

張瑋琦說,國小教師對農業有一定理解後,搭配原先擅長的教案設計能力,在國語、自然、社會、數學等學科或彈性時間、綜合活動等領域,都可以帶入食農教育的教案。

1-1
食農教育教師參考手冊內容之一

農事課程 農師到學校或學生去農場

10381985_892791457403292_7173794417224717149_n
台北市產發局農發科指出,學校申請食農教育課程,若校內有空間作為農園,將媒合有機農場農夫到學校當農師,協助學校進行農事體驗課程。 拍攝/楊鎮宇

在種子教師培訓課程之外,台北市產發局農發科也開放食農教育課程申請,協助學校進行一系列的農事體驗課。有意願推動食農教育的國小都可以申請,若學校有空間設立農園,將媒合台北市的有機農場農夫到學校擔任農夫教師,或者是帶學生到學校附近的有機農場進行農事課。

不論農師到學校上課,或是學生到農場學習,參與的學生都有實際操作的機會,七週的課程包括整地、育苗、照顧作物、堆肥、採收、料理到小農夫市集。

台北市產發局農發科指出,協助學校與有機農場建立關係,不然能讓農夫發揮他們的農事專業,也讓老師與學生對有機農業有實際的體會。此外,今年也將規劃「食農教育農場」的輔導與認證機制。

食農教育農場 開啟學生的五感體驗

10419635_892794267403011_2033260869926591035_n
此張瑋琦認為農業主管機關與教育主管機關應媒合學校與農場進行交流。 拍攝/楊鎮宇

竹教大副教授張瑋琦解釋,台北市雖然不是農業縣市,但都市近郊地區仍有近五十家有機農場,只要在農場設施、課程設計、教學方法上通過認證,就能成為「食農教育農場」,有助於學校選擇進行食農教育的合作農場。

「經過農政主管機關認證的食農教育農場,有能力發展出六週或一學期的農事課,接著就是期待更多學校願意帶孩子走入農場了。」張瑋琦說,食農教育農場不只有農地,還要有飲食體驗設施,才能結合「食」與「農」,而且與一般休閒農場舉辦單次體驗活動不同,必須有能力規劃一系列的農耕課程,在作物的週期中啟發學生的五感體驗。

學校與農場建立連結後的食農教育

10462654_892797774069327_82980146324975185_n
台北市推動的系列農事體驗課程,最後會有小農夫市集,小朋友體驗賣菜。 提供/張瑋琦

張瑋琦認為,台北市推動的「食農教育課程」,目標是為學校與有機農場間搭起互動的橋樑,農夫老師的農事專業搭配學校教師的教學專業,才能深化食農教育。

台北市大直的永安國小自然教師傅國強報名此次的種子教師培訓課程,他認為國小的課程有提到環境污染、農藥化肥的缺點,但是「怎麼樣的做法可以對環境友善?個人可以怎麼做?」等面向談的比較少,因此他希望透過此次培訓課程,帶一些想法與作法回學校,運用在課堂教學。

傅國強也提到,學校內之前就有一塊空地設計作為菜園,但使用率不高,因此另外兩位導師也希望透過食農教育培訓課程,帶學生實際體驗農事。

台北市的食農教育相關資訊如下:
國小食農教育課程:http://ppt.cc/8p5Q
食農教育種子教師培訓課程:http://ppt.cc/HvUy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