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斷交、九二一大地震與22K——咖啡

咖啡,以後來居上之姿盤據此間日常飲食的冠軍;精品咖啡,更是當代文青的飲食標誌。自英商德記洋行將首一百株咖啡輸入台灣後,就成了台灣被殖民史的一頁…

[dropcap]每[/dropcap]個咖啡愛好者可能都聽過這個傳說:衣索比亞牧羊人柯迪的羊群,吃了一種紅色果實後變得活蹦亂跳。好奇心驅使下柯迪也嚐了這種野果,發現果實具有興奮作用。他將此發現帶給了遠在阿拉伯半島南方葉門修道院的修士。結果修士認為是惡魔作怪,將紅色果實丟進火裡。沒想到果實在火中散發出令人垂涎的香氣。於是他們將這些被火烤過的豆子收集起來,磨成粉倒入裝滿熱水的容器裡,發明了世上第一杯咖啡。

雖然這只是個傳說故事,但從中可以推測,衣索比亞是咖啡的原產地,而阿拉伯人則是世界最早飲用咖啡的民族。

插畫/麥浩斯出版提供
插畫/麥浩斯出版提供

英國人嗅到了咖啡的商機,想比照茶葉模式在台灣種植咖啡

一九○七年東京舉辦勸業博覽會,台灣恆春生產的咖啡生豆受到肯定。最早可信的咖啡記載來自十五世紀葉門的蘇菲派修道院。蘇菲派修士夜間修行時利用咖啡來保持警覺。一四一四年,咖啡已經從葉門往北傳到了麥加與麥地那。再傳入埃及開羅、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拉克巴格達,以及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等大城市。一五五四年,這些地方已經存在為數不少的咖啡館。一五六五年咖啡傳入地中海的島國馬爾他。這是咖啡首次傳入歐洲。

一六五八年起,荷蘭到印度及斯里蘭卡栽培咖啡。並漸漸擴張至印尼,成為歐洲咖啡主要的供應地區。一七二七年,法國與荷蘭在圭亞那發生糾紛,葡萄牙出面仲裁時趁機獲得咖啡種子,引進巴西。一八五二年後,巴西成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產國。一七七三年美國境內發生波士頓茶黨事件。除了進一步引發一七七五年美國獨立戰爭,也導致美國人放棄茶葉開始轉向喝咖啡,成為今日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費國。隨著歐洲列強在世界各地殖民與貿易,咖啡傳入全世界。

清朝在一八七四年牡丹社事件爆發後,才真正開始積極治理台灣。一度打算輔導原住民栽種咖啡等作物。不過,真正付諸實行的是英國人。英國人嗅到了咖啡的商機,想比照茶葉模式在台灣種植咖啡。一八八四年,英商德記洋行自菲律賓馬尼拉輸入一百株咖啡苗。

日本統治台灣初期便計畫栽種咖啡,一九○七年東京舉辦勸業博覽會,台灣恆春生產的咖啡生豆受到肯定。一九一五年日本大正天皇繼位典禮,台灣咖啡再度獲得讚許。當此期間,大稻埕知名茶商李春生將台灣生產的咖啡運送至英國倫敦,也蒙英人賞識。

年輕人貧窮化 反倒提升了台灣咖啡的品質

國民政府來台後來各單位戮力復興咖啡栽培,台灣漸漸恢復咖啡栽培盛況。一九五七年後,雲林躍上台灣咖啡栽培面積第一名,維持十多年之久。但好景不常。一九六五年美援結束,美援機構農復會也面臨改組,停止關注咖啡品種的發展。一九七九年中美斷交,加上全球咖啡生產過剩,台灣咖啡出口受阻,政府遂不再提倡咖啡栽培。

一九九九年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為了兼顧災區水土保持與農民生計,並藉由觀光休閒產業振興經濟,政府積極輔導農民於檳榔園內混植咖啡。二○○九年政府實施大專畢業生至企業實習方案,導致企業紛紛以22K作為大專畢業生的起薪,年輕人貧窮化。行動咖啡車或特色咖啡店突然間變成了年輕人創業的首選。許多年輕人投入咖啡產業,致力提升台灣咖啡的品質。

二○一三至二○一四年,數十支台灣生產的咖啡躍上國際舞台,也有數位年輕人獲得世界烘豆大賽、杯測大賽冠軍。台灣咖啡產業蜚聲國際。(本文摘自《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


《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