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印象畫一顆巴吉魯。(周憶璇/繪)
憑著印象畫一顆巴吉魯。(周憶璇/繪)

夏之禮物-地瓜小魚乾巴吉魯湯

細細品味土地的賜與,任綿密柔軟的果肉纖維在湯中與舌尖擺動著,以及那隱約散發花生香氣的果核,即使微帶淡淡苦味也掩滅不了其爽朗清新的口感。

麵包樹主人贈與了幾顆黃澄澄的果實,阿美族語稱之為「巴吉魯」的麵包果,貌似小號的波羅蜜,外皮凹凸不平遍佈著小圓丘,貌似厚厚的戰甲實則有彈性,薄薄表皮的內面蘊含乳狀的汁液,相當黏稠,要想削皮,即使使用了抹油的刀子,最後膠狀物仍會層疊如結痂般附著於刀上,必須費上好一番工夫,才能讓刀恢復如常呢。之後,熱心友人聽聞此事,嘗試將切過麵包果的刀子在火上烤熱後清洗,據說事半功倍,有機會也打算試試這方法。

黃澄澄的麵包果「巴吉魯」貌似小號的波羅蜜,外皮凹凸不平遍佈著小圓丘。(周憶璇/攝)
黃澄澄的麵包果「巴吉魯」貌似小號的波羅蜜,外皮凹凸不平遍佈著小圓丘。(周憶璇/攝)

把海的氣息與土地的笑容融合一碗吃下肚

雖然本日的主角:有核麵包果(breadnut)在南亞地區被戲稱為「窮人的麵包樹」,但它烹煮後有著宜人的清甜,四周伴隨柔軟的纖維,細緻可口。產季約在盛夏,成熟的巴吉魯們在果樹上展現著數量可觀的豐盈,一棵樹就擁有一身熱鬧的慶典似地,那樣宣示著時令。生命力旺盛的樣貌,總令人覺得吃了果實就會能量滿點。麵包果沒有波羅蜜外型那樣霸氣凌人,反而長得圓滑憨直許多,味道也溫順清柔。

將麵包果切塊後,加入小魚乾和切塊地瓜,讓麵包果湯從冷水煮起,直到滾沸後轉小火再慢慢燜煮,仿效阿美族傳統煮麵包果的方法,將麵包果去皮去心,果肉煮得幾近爛熟,加點小魚乾,滾後兩分鐘調味即可。細細品味土地的賜與,任綿密柔軟的果肉纖維在湯中與舌尖擺動著,以及那隱約散發花生香氣的果核,即使微帶淡淡苦味也掩滅不了其爽朗清新的口感,夏至這天,把海的氣息與土地的笑容融合一碗吃下肚,此一從汗流浹背削皮啟始的山珍海味,最終獲得的回饋著實令人身心感到滿足愉悅。

地瓜小魚乾麵包果湯。(周憶璇/攝)
地瓜小魚乾麵包果湯。(周憶璇/攝)

如乾煎金針菇般,讓甜味濃縮鎖住在條狀的肌理中

聽說這有核麵包果果肉也可紅燒、涼拌,或做成麵包果酸辣湯或酥炸麵包果,特有的核仁,無論烤、炸、炒、煮,味道更是有獨樹一格的風采。我原先獲得了四顆麵包果,用了其中兩顆煮湯,另外兩顆自上回削好皮後,還靜靜躺在冰箱,想試試不同的作法,但炎炎夏日光是想到開伙,無論煎、煮、炒、炸,就彷彿在逼人的暑氣上火上加油,讓人有點遲疑。於是貪懶的我,索性將整顆果實剖半後切片,集體在切片表層均勻抹上橄欖油與些許鹽巴、胡椒粉,然後平鋪在烤盤上,送進預熱200°C的烤箱中,自此不需看顧地讓它烤40分鐘。

烤巴吉魯片意外地更加展現其特有的口感和氣味。(周憶璇/攝)
烤巴吉魯片意外地更加展現其特有的口感和氣味。(周憶璇/攝)

當實驗結果出爐,意外地發現這樣的作法,滋味也相當不錯呢!空氣中散發近似清新的酵母的氣味,口感倒是堅韌許多,如乾煎金針菇般,讓自身的甜味濃縮鎖住在條狀的肌理中,油鹽附著的表層則是遍佈乾烤的鹹香,尤其混著油鹽香的核仁,更是表現突出,整體吃起來有點考驗牙口的耐心就是了;然而一體兩面地,忘卻時間慢慢咀嚼的過程中,會讓口腹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基於對麵包果的熱情與好奇,料理之外,動動手指敲鍵盤請教了google大神,方得知台灣原住民中,只有在達悟族和阿美族的部落見得到麵包樹的蹤影,心裡暗暗想著:植物的遷徙,也恰恰與南島民族移動的歷史緊緊牽連哪。

生活與植物息息相關,稱麵包樹「chipogo」的達悟人,以往並不把麵包果當食物看待,麵包樹主幹主要擔任造船時的重要材料,以及住屋用的中柱、主屋之踏腳板,也能用來製成木盤等日用品,樹汁液則能作為黏接劑使用,樹皮則用來製作繩索及樹皮布。

無核麵包樹被譽為「超級食物 」

而稱麵包樹為「巴吉魯」(Pacilo)或「vacilol」的阿美族(註),有個溫暖的傳說:久遠之前,祖先乘小木船飄洋過海抵達台灣東部時,帶來麵包樹種子,種植在住家周遭,各家養的牛就綁在麵包樹底下,牛的排泄物成了麵包樹的養分,因此,每棵麵包樹長得又高又大,結實纍纍,提供族人美味且能夠分享給眾人的食糧。

熱帶地區常見無核麵包果(breadfruit),有著淡綠色的表皮,切開後乳白色的內在有著些許蜂窩狀的細孔,如海綿般的果肉本身的養分非常充足,不但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胺基酸含量更勝大豆,南亞地區稱該種為「富人的麵包樹」,為它著迷的植物研究者Dian Ragone甚至稱其為「超級食物」。此果實必須煮熟後才能食用,據說乾烤後會散發濃郁迷人的麵包香氣,光想像起來就令人垂涎。不過,台灣常見的麵包果「巴吉魯」,和熱帶地區的麵包果品種不同,幾乎是都是有核麵包果(breadnut),黃橙色外衣底下的果肉結構,比起無核麵包果似乎更接近波羅蜜的樣態:有許多果核與纖維明顯的果肉。

無論「巴吉魯」的營養價值能否與無核麵包果匹敵,受到土地滋養的盛夏果實,已足以成為歡喜品味的充分理由了,受惠者一邊書寫的同時,再次嘴角上揚地誠心感謝餽贈。

註:中南部阿美族稱「facidol」,花蓮北邊的南勢阿美群稱呼麵包樹為「阿巴魯」 (Apa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