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農舍不必臨路?林聰賢表態,只談枝節恐淪炒地皮 看待農地不要只有價格

宜蘭農舍興建不必再臨路?此議題一度引發多方論戰,認為解禁恐有炒作之嫌。不過代理縣長陳金德日前再度宣示,將會從法制面上進行改革,最快從明年元旦起,宜蘭農舍就不用再蓋在邊邊角角,「不僅減少車禍、看起來也好看一點」。對此,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今首次表態,直指相關課題要解套,一定要與農業發展有關,不要只從枝節著眼,不然會被誤解是「炒地皮、為特定人士解套」,亦不要只用「價格觀念」看農地。

同時,農委會也強調,無論地方法規如何調整,若牴觸中央原則就是無效,保護農地絕對是大前提。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攝影/劉怡馨)

農舍臨路要解套? 陳金德:減少車禍發生 漂亮農舍天公地道

為何需要解套宜蘭農舍臨路?陳金德指出,農地要建農舍,若限制建在邊邊角角,這樣怎麼住人?一輛車也無法出入,因臨路轉角影響行車視線,路邊車相撞的車禍也很多。況且,農民不是都穿蓑衣、赤腳,牽著自行車,很多人都會開車,農民打拼一輩子,要建一間農舍,整理得漂亮點,住好一點,有一輛車可以出入,這是天公地道的,法律也沒規定說農舍要建在邊邊角角。

而針對農委會強調《農發條例》規範農舍需臨側臨路,宜蘭縣政府農業處代理處長李新泰則強調,這指的是在興建農舍需上繳的「農業經營計畫書」格式裡有此項目,但這只是行政指導,並非《農舍興建辦法》的條文。

日前陳金德接受上下游採訪時,表示農舍臨路臨側位置掐死農村發展

YouTube video

元旦起農舍興建不再受限臨路? 陳金德辦公室:預計明年實施 農會都贊成

因此,是否從《申請興建農舍及農業設施容許審查辦法》著手改變?陳金德辦公室秘書透露,「還需後續跟中央溝通。」縣府會將在這一、兩周內舉辦公聽會,待公聽會結束,會將完整辦法送至農委會,把該走的行政程序走完,「預計」、「希望」明年元旦實施。

此外,辦公室也表示:「其實沒有改很多,目前已與縣內十個農會討論過,十個都贊成。」呼籲外界應該到實際農村看看,既存問題必須務實解決,「我們不會沒事找事。」

員山鄉農會:農舍臨路限制多 標準應合理訂定

舉雙手支持的宜蘭縣員山鄉農會游姓總幹事也解釋,農會界應該都贊成,甚至98%有農地的農民也都這樣覺得,「總不能限制得那麼不合理。」且沒田的人都說農地要農用,但有田的人卻不是這樣思考的。

游也強調,此事應該從務實面去思考。鄰路,連車都停不進去;鄰側,又會造成隔壁農作物照度不夠,而結不了穗。因此更應該訂出合理的標準,讓人可以住、車可以停,再去罰不合理的違規;而不是將標準訂得嚴苛,讓有需要的農民只能被逼著違規,又加以重罰。

林聰賢:與農業發展無關的防線 農委會會緊守

面對地方喊話動作頻頻,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今首度表態。他指出,「目前都還沒看到相關方案送進會裡,但我們原則非常清楚,農舍就是跟農民、農業有關,我們充分尊重農民住宅需求,且如果因為農業需要,農業設施我們現在也給地方更多授權,真正要發展農業的部分,我們都會鬆綁,但跟農業無關的那條防線我們會積極守住。」

若宜蘭需要解套 林聰賢:不要只談枝節 恐淪為炒房地產

此外,林聰賢亦強調,如果農民確實有居住的需求,應該要把城鄉規劃、農民的住宅需求整合策劃,例如早期推動的集村農舍就可以解決,還能避免農地零碎化;如果宜蘭縣政府已經需要解套的課題,就必須要從三農的問題來談,要找到核心,不要講到枝枝節節,「否則會被外界誤以為,是為了炒房地產或為了某些人解套,這對農委會來說,就不會有任何退讓空間。」

「當大家願意回到農村生活,就必須仰賴農地生產,那就不會拿去蓋房子嘛!」林指出,現階段確保農地的政策不會改變,但如果一直用「價格觀念」去看待農地,用經濟角度來換算農地價格,那農村就沒有機會;但農地不是只有生產經濟功能而已,對生態、環境都有很大貢獻,如果台灣農地一再水泥化,繼續不斷把農地釋放出去,熱島效應也會越來越嚴重,那就是台灣大災難。

陳吉仲:法律上有依據 任何地方法規若抵觸就是無效

就法規上的變革來看,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也直言,任何地方政府要修訂農舍興建的相關法規,都必須要依照「經營企劃書」的規範來做;且《地方制度法》第三十條即載明,自治條例與憲法、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之法規或上級自治團體自治條例牴觸者,無效。農舍要合法興建的大前提,就是不能影響農業生產,無論哪個地方政府都不能違背。

延伸閱讀:

陳金德專訪01:打臉農委會,農舍「臨路臨側」非法律,農民不需遵守

陳金德專訪02:農舍位置掐死農村發展,誰有權利要農民種田,讓台北人來看田園風光?

陳金德專訪03:台北拆百分之一的違建,我宜蘭就拆違規給你們看

陳金德為農舍砲打中央,陳吉仲:造成農地破損就是違法,彭作奎重批不可思議

站在新舊農業交叉口,堅守宜蘭價值或農地轉現金?│如何落實農地農用?

【圖表分析】陳金德欲強硬修法,宜蘭將重返農地狂飆年代?

陳登欽/那些我們奮戰的宜蘭價值,那些讓我們傷痕纍纍,站穩不易的一小步!

陳碧源/農地改革不能回頭,呼籲陳縣長,請讓宜蘭走出自己的光榮路!

宜蘭田中央│張良一 攝影專題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