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食農教育 嘿呦~拔蘿蔔之旅!

大安溪X苑裡圳  溪地變農地

苑裡是大安溪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從火炎山開始地勢逐漸降低,有利水圳開闢,大約在日治時期大正10年左右完成,苑裡除了有百年傳統的藺草編織產業,也是苗栗重要的糧倉,這裡的農夫幾乎都種水稻或芋頭,靠苑裡圳引大安溪的水源來灌溉。

"二期稻作收割後,這裡普遍都播種油菜花或向日葵來施肥,這裡是火炎山下的農田,位於現大安溪旁。(後方是火炎山)"

“二期稻作收割後,這裡普遍都播種油菜花或向日葵來施肥,這裡是火炎山下的農田,位於現大安溪旁。(後方是火炎山)”

汪洋中的一粒米農場位於苗栗苑裡,農夫彭啟軒說起這裡的故事,以前大安溪沖積出來的幾乎都是沙和大石頭,就是人家常說的「溪仔田」,所以土壤不足,日治時代因日本需要台灣生產糧食供應軍隊,因此蓋水庫、水圳系統來灌溉,築鐵路來運輸糧食和其他資源,他說腳下的田是在阿公那個年代(日治時期),靠人力、石板車和鐵軌,從火炎山上運石頭和土下來填地,才讓溪地變農地,現在這裡整齊劃一的農田樣貌大約是十年前重劃好的,因為農地重劃後才出現大型機具好走的柏油道路,但重劃後可以讓牛在裡面洗澡的大水圳以及傳統石砌的田埂都消失了。

"重劃後的水圳多了觀景臺和步道,但這樣對水資源是否有幫助?能讓民眾更了解水圳嗎?"

“重劃後的水圳多了觀景臺和步道,但這樣對水資源有幫助?能讓民眾更了解水圳嗎?”

農夫家到大安溪的直線距離約400公尺,他說每當颱風天下大雨時,都可以聽到大安溪轟隆隆的水聲,民國48年八七水災時,大安溪潰堤淹到這邊的田裡,後來堤防增高後,至今河水還沒有越堤過,但年年墊高的河床,讓人擔心未來的水患;過去這邊的人為了悼念八七水災的慘痛,每年農曆7月29日都會提著三牲五禮去河畔祭拜,但10年前開始這樣的習俗就消失了,年輕人大部分也不記得了,但老人家還是會在家裡祭拜。

"大安溪的河床快跟道路一樣高了。"

“大安溪的河床快跟道路一樣高了。”

苗栗也有外來人口買地種農舍的狀況,因此灌排分離是一個問題,但農夫彭啟軒認為即使做好灌排分離,但排掉的水也是一種浪費,「以後另一個比較重要的是缺水的問題。」春耕時期這裡需要大量用水,如果沒分配好也會缺水,因此上下游的農民會協調好,讓上游的人先播種,下游的人則晚3、4天再播種,一個願意互助與溝通的農村,要消失也不容易吧!

汪洋中的一粒米 半農半工的有機農夫

"滿特別的門聯,可惜沒拍到上聯和下聯!"

“滿特別的門聯,可惜沒拍到上聯和下聯!”

"農夫彭啟軒自己留種的有機稻米。他有一台自己的碾米機,碾出白米、胚芽米、糙米三種,他說機器要常常清潔,否則有時候半天就長蟲了,因為稻殼上一定會有菌和細小的蟲卵,這是大自然的東西。"

“農夫彭啟軒自己留種的有機稻米。他有一台自己的碾米機,碾出白米、胚芽米、糙米三種,他說機器要常常清潔,否則有時候半天就長蟲了,因為稻殼上一定會有菌和細小的蟲卵,這是大自然的東西。”

他們從阿公的年代開始種稻,大約90年了,在他的記憶裡,上一代除了種米外,也會在農田旁搭個洋菇寮種菇,多少增加收入,以前是他的父親在種米,會使用農藥和化肥,後來他接手後想說種米也是自己要吃的,加上附近朋友也邀他加入山水米─鴉間稻的產銷班,因此就開始種有機米,雖然產量比較低,但好在父母都沒有反對,直到這兩年他們覺得山水米的商業味道太濃厚,才決定自產自銷,彭啟軒是一位半農半工的農夫,平日在桃園的工廠上班,他說有時下班後看到整區都是草,甚至還要花好幾個小時以上來除草,而他開始種米後慢慢覺得不一定只要種米,於是也種其他雜糧。

嘿呦嘿呦~拔蘿蔔、學蘿蔔、吃蘿蔔!

"MIT興大驗證農產品市集去年一月舉辦「嘿呦嘿呦~~拔蘿蔔活動!」,最右為市集經理吳珮綺,最左為創辦市集的老師之一,興大土環系的吳正宗老師。"

“MIT興大驗證農產品市集去年一月舉辦「嘿呦嘿呦~~拔蘿蔔活動!」,最右為市集經理吳珮綺,最左為創辦市集的老師之一,興大土環系的吳正宗老師。”

今年年初1月25日MIT興大驗證農產品市集舉辦農事體驗,那時市集帶著大小朋友到苗栗苑裡「汪洋中的一粒米」農場一起拔蘿蔔,在農夫家前院裡忙著打點大小事的就是市集的經理和興大的學妹,一旁還有一位賣咖啡機的先生,他是農夫一家的親戚,也忙著幫來訪的市集朋友添倒咖啡和熱可可,此時來參訪的市集朋友把帶來的菜都拿到了農家的廚房,一旁的農田裡,大小朋友已經拿出自己帶來的番薯、玉米開始焢窯了。

"大家在廚房後面聊天,這個畫面很舒服。"

“大家在廚房後面聊天,這個畫面很舒服。”

"聽說這叫做稻田裡的餐桌+一家一道菜!"

“聽說這叫做稻田裡的餐桌+一家一道菜!”

想享受好玩的市集參訪,在衛星導航不太能發揮功能的農村裡,必須有上山下海的心裡準備,來參訪的市集朋友都能自己找到路,真的很厲害!農夫家的長輩說今天老天爺可能很開心喔!不然平常這裡冬天都是刮大風啊! 農夫彭啟軒說這附近大部份都是老農,以耕種水稻為主,靠機器耕種,管理水、草、肥料就好,畢竟沒有其他的人力下,要種蔬菜是很困難的,而他自己種蘿蔔是想讓大家來體驗,如果拿去賣的話只有價格,而沒有價值了。

一人200元的報名費加上帶一道菜,除了體驗拔蘿蔔外,還有美味的傳統料理可以吃到飽,最後返程時每一家都帶著好多的蘿蔔回去,回家後只用清水不需調味,連皮下鍋的蘿蔔味道真的非常清甜!

"拔蘿蔔前先來張大合照!"

“拔蘿蔔前先來張大合照!”

"雖然拔蘿蔔要使盡吃奶的力量,但小朋友都超愛,玩的好開心!這大概是農夫所說的─比賣蘿蔔更有價值的東西!"

“雖然拔蘿蔔要使盡吃奶的力量,但小朋友都超愛,玩的好開心!這大概是農夫所說的─比賣蘿蔔更有價值的東西!”

"小朋友興奮的拔蘿蔔,通常父母當然就是拍照啦!XD"

“小朋友興奮的拔蘿蔔,通常父母當然就是拍照啦!XD”

為了迎接大家來體驗,農夫一家的長輩們一早就在後院用大爐子準備好吃的傳統料理了,有鹹湯圓、炒米粉、薑母鴨等,老人家說炒米粉就是不能有湯汁,要炒到米粉都入色才是熟了,這次油放的少,是為了讓大家拌香噴噴的薑母鴨湯,如果炒濕了就沒辦法拌湯吃了!

"農夫的岳母從雲林來,一大早為來拔蘿蔔的市集朋友準備炒米粉,香味讓人食指大動!"

“農夫的岳母從雲林來,一大早為來拔蘿蔔的市集朋友準備炒米粉,香味讓人食指大動!”

"湯圓是請隔壁的農夫做的,也是有機的喔!"

“湯圓是請隔壁的農夫做的,也是有機的喔!”

一般蘿蔔會種在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避免較難採收,農夫彭啟軒雖然用水稻田種蘿蔔,因為控制好水量和避開大雨季節,在收割後,種了油菜花和向日葵來為土壤施肥,同時撒了白蘿蔔種子,等到60-80天後就可以採收了,但附近有些種蘿蔔的田卻因為翻土播種後灌水,加上未注意天氣而碰到大雨,於是蘿蔔全軍覆沒,沒辦法舉辦拔蘿蔔活動。他為了第一次辦拔蘿蔔活動,觀察了兩年的天氣狀況,也種了好幾次的蘿蔔,加上看中央氣象局的資料才決定去年11月播種。

從葉子看不出蘿蔔的大小,他告訴大家只要看到冒出土的白蘿蔔身體,就代表可能是比較大條的蘿蔔,而白蘿蔔的根若是一條的,通常一定很好吃,裂開的蘿蔔則代表在生長期間吸到比較多的雨水;一般在市場上都會看到一條條大小、模樣都很標準的蘿蔔,興大土環系的吳正宗老師說種蘿蔔前通常會深翻耕,而這裡種過水稻,下面會有犁底層(比較硬),因此蘿蔔生長受到阻力就會容易往旁邊長。

"農夫正在跟來體驗的市集朋友說明蘿蔔的生長和型態問題等等。"

“農夫正在跟來體驗的市集朋友說明蘿蔔的生長和型態問題等等。”

"農夫說要拉著蘿蔔葉搖晃蘿蔔的身體才好拔,通常冒出土的代表比較大顆!"

“農夫說要拉著蘿蔔葉搖晃蘿蔔的身體才好拔,通常冒出土的代表比較大顆!”

跟著大小朋友在田裡嘿呦嘿呦的拔蘿蔔,農夫彭啟軒教大家拉著蘿蔔的葉子搖晃它的身體就會比較好拔,小朋友通常不會只是拔蘿蔔,而是觀察田裡的昆蟲然後興奮叫喊,引來其他小朋友一起圍觀,有幾位大朋友拔蘿蔔的動作非常熟練,原來是來自出身農家的兒時訓練,他們說「庄腳囝仔」很喜歡玩這個。

"小朋友除了拔蘿蔔外,也很喜歡玩碾完米的米糠,完全不怕癢!"

“小朋友除了拔蘿蔔外,也很喜歡玩碾完米的米糠,完全不怕癢!”

"因為未翻耕就種了,所以蘿蔔長的大小不一,但是有機的連皮煮湯實在超美味。農夫家的長輩要把這些蘿蔔曬乾做蘿蔔乾還有蘿蔔糕,葉子也留下來做雪裡紅菜!"

“因為未翻耕就種了,所以蘿蔔長的大小不一,但是有機的連皮煮湯實在超美味。農夫家的長輩要把這些蘿蔔曬乾做蘿蔔乾還有蘿蔔糕,葉子也留下來做雪裡紅菜!”

大家拔完蘿蔔後,農夫彭啟軒要讓大家看不整地直播水稻的耕種方式,他將自家的稻米去殼後,用糙米直接撒播在田裡,小朋友們在後面興奮的跟著他,還不時到播種機前被噴一下,跟他玩的很開心,也抓一大把的米幫忙撒。市集的大朋友問說為什麼不帶殼?他說因為殼上面多少帶有菌或細小的蟲卵,所以一般的育苗場會先消毒後再種。

興大土環系的吳正宗老師說不整地直播栽培的方式在歐美已經流行很久了,這個方式很符合環保和生態,但產率低(被鳥吃掉或被雜草掩蓋),國外因為地大所以可以接受部分的損失,台灣地小若用直播法,還會引來附近農民異樣的眼光,而用糙米直播比起帶殼稻米,發育狀況會比較一致。

"農夫正在跟大家討論不整地直播稻米的方式,一一回答大家的問題。"

“農夫正在跟大家討論不整地直播稻米的方式,一一回答大家的問題。”

"農夫將自家的糙米倒入直播機後,準備要出發播種了!"

“農夫將自家的糙米倒入直播機後,準備要出發播種了!”

他種的是台梗9號米,是以日本北陸100號為母種和台農2414為父種,有幾個小朋友看到一大盆黃色的糙米裡竟然有幾顆紅色的米,覺得很新奇,他說稻米在生產好幾代後,偶爾出現幾顆接近原生種的稻米,這也是遺傳過程自然的變異。

"不同稻米品種雜交後,偶爾會出現接近原生種的稻米,有待驗DNA後才知道是什麼品種。"

“不同稻米品種雜交後,偶爾會出現接近原生種的稻米,有待驗DNA後才知道是什麼品種。”

"小朋友對紅色的米很好奇,想多找幾顆帶回家!聽到「原生種」好像特別想認識它!"

“小朋友對紅色的米很好奇,想多找幾顆帶回家!聽到「原生種」好像特別想認識它!”

"揹著直播機被小朋友追著跑,農夫笑得超靦腆!"

“揹著直播機被小朋友追著跑,農夫笑得超靦腆!”

"小朋友被直播機噴到稻米,覺得很好玩,笑得好開心!"

“小朋友被直播機噴到稻米,覺得很好玩,笑得好開心!”

農夫彭啟軒研究這種直播栽培法約兩年,確定自己可以種出一定量的收成後才決定今年也要嘗試,但他目前不推廣這種直播法,所以以親友享用或少量購買者為主,畢竟收成的產量對農民而言很難維生! 提到之前市面上出現混米的情形,農夫彭啟軒說他自己碾米來吃,可以吃出台梗8號和台梗9號的不同,但是混在一起就吃不出來了,而9號、8號、11號的產量不同,比例約是4:5:6,可見混米的利潤很明顯。

"活動結束後許多人都跟農夫買米帶回家,有白米、糙米、胚芽米三種,混煮後的口感很協調,也不需要浸泡或分開煮,大家問起米的保存,農夫說米買回去開封後一定要放冰箱,不然很容易長米蟲。"

“活動結束後許多人都跟農夫買米帶回家,有白米、糙米、胚芽米三種,混煮後的口感很協調,也不需要浸泡或分開煮,大家問起米的保存,農夫說米買回去開封後一定要放冰箱,不然很容易長米蟲。”

從春耕播種到現在,不久前這批直播稻米收割了,1分地的產量只有120公斤,比起一般有機栽培約300-400公斤的產量更少,他說這種米種出來比較小粒,但是真的比一般米好吃,有一次自己的孩子吃了直播收成的米,開心的直說好好吃,跟平常家裡種的有機米不一樣!

彭啟軒自從開始自產自銷後,喜歡透過臉書和部落格分享農田裡的大小事,除了在網路上,市集的消費者也時常在市集聽他分享關於種田的事,而他想要做自己想要的食農教育,所以也會配合農作來規劃活動讓大小朋友有機會體驗農事。

MIT興大驗證農產品市集已經成立第四年了,農民除了每週日到市集擺攤外,也會在市集上輪流分享農業上的知識,市集偶爾也會和農民合作,舉辦農場參訪和農事體驗活動,臉書上也時常分享農民的大小事,而市集以小農為主,許多農民都多樣化種植,農場的生態因此而豐富,農民也常帶來不一樣的農產品。興大是農業大校,有些農業相關科系的同學會到市集去和農民交流,甚至到農場實習,農民市集不只讓農民和消費者可以互動,以一所農業學校來看,更有許多層面的意義。

想知道市集資訊的朋友可以上臉書搜尋”MIT興大驗證農產品市集”,也別忘了到市集支持農民喔!

MIT興大驗證農產品市集:
地點一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中興大學小禮堂前廣場)
時間一每週日8:00-12:00
粉絲頁一 https://www.facebook.com/mitnchu

汪洋中的一粒米:
粉絲頁一https://www.facebook.com/gp1975fa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