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抽驗 97%市售生鮮芽菜大腸桿菌含量 超過可直接生食標準

文/食藥署

基於健康、美容、塑身等目的,近年來生機飲食、蔬食沙拉等以蔬菜水果為生鮮原料製備之供食方式倍受民眾喜愛。此類產品常販售於便利商店、生鮮超市、大賣場、有機食品專賣店,民眾亦可自行採買生鮮原料製備,然而未經加熱處理或充分清洗之生鮮蔬果,如有病原微生物殘留,可能造成健康危害。

食品藥物管理署調查市售非即食之豌豆苗(嬰)、苜蓿芽、豆芽等生鮮芽菜類產品40件,結果39件檢出大腸桿菌群超過1100 MPN/g,5件檢出大腸桿菌菌數15~460 MPN/g,1件豌豆嬰、3件豌豆苗及2件苜蓿芽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數3.6~240 MPN/g,其中自1件苜蓿芽及1件豌豆苗分離之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腸毒素產生能力。

大腸桿菌及大腸桿菌群常被用來評量產品的衛生狀況,金黃色葡萄球菌則常見於人體皮膚表面。本調查結果,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菌數偏高,且有金黃色葡萄球菌之存在,顯示產品可能於生產、包裝、運輸過程有被來自於環境或人體之微生物汙染,不宜生食,必須充分清洗後方能食用,否則恐將提高食品中毒發生之風險。

市售生鮮芽菜類商品,外包裝未標示可供即食者,應充分清洗後再行食用。如標示可供即食,則應符合本署公告「生食用食品類衛生標準」之要求。目前市售生鮮芽菜類產品大多包裝精美,型態多元,消費族群也有不斷增加的趨勢,但僅少數標示「須清洗後食用」,導致消費者有可能忽略清洗步驟而直接生食。

由於芽菜類莖葉細小易藏污納垢,呼籲業者加強此類產品之衛生安全,建議加註「須清洗後食用」之標示以提醒民眾,並建議消費者食用前務必充分清洗或加熱後食用,防止食品中毒之發生。

苜蓿芽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