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重磅調查/專題報導


2018

地域振興協力隊 & 移居地方的人們

榮獲2018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優勝


除了加強輔導本土林業,林政單位預備以「林下經濟」替山村經濟找到康莊大道。然而,林業要從過去的「林木生產」轉型「林下、森林副產物」經營,牽涉到「林業使用」解讀、林下經濟容許範圍、及各項法規限制,是否可能找到混濃林的新經濟模式?

入圍2018年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


除了加強輔導本土林業,林政單位預備以「林下經濟」替山村經濟找到康莊大道。然而,林業要從過去的「林木生產」轉型「林下、森林副產物」經營,牽涉到「林業使用」解讀、林下經濟容許範圍、及各項法規限制,是否可能找到混濃林的新經濟模式?

三十年的層層積累有如密實堅硬的沉積岩,最近柯金源出書了。《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記錄》,厚度四公分,重達一點五公斤。環保運動前輩陳玉峯老師作序說,這是「環境地藏王」所著的「山海大經」,柯金源自己則把這本書定義為「給新世代的環境備忘錄」。

入圍2018年卓越新聞調查報導獎 入圍2018年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 入圍2018年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