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林一寬

走進盆栽裡的風景

許多市井巷道經常見到的植物,民眾不會特意找適合花器加以照料,往往被視為缺乏特色或「臭賤」沒價值,但一花一草都具有待發掘的美感,只要經由修剪塑形與盆器配置得宜,便能展露微物之美。

起初訓練綠手指是從仙人掌開始,後來多肉植物陸續加入,數量漸多就找容器組盆,我鮮少將植物留在原盆中,因枝葉愈漸擴展需移至大盆,再者是把屬於自然的生命,回歸植物界多樣性的狀態,讓他們被囿限在小塑膠盆中的形體舒張成一片自然。

盆裡的小自然

我的組盆概念就是在容器中以植物為素材進行構圖與雕塑,將相異植株在空間裡的關係連繫起來,藉由不同葉形、色彩的對應,或種植位置與盆器的多樣款式,讓單一植物的特質更加突顯。

植物組盆與製作花束不同,尤其景天科多肉生長狀況若良好,葉片緻密如花,活體植物若以花團錦簇的形式填塞入盆,看似繽紛豐沛但每種植物的特殊性便在花團中隱沒。我習慣保持株距讓個體分明地展現,又相互襯托聚合成盆器裡的風景。

這一年多到藝文空間進行園藝工作,必須探看日照、通風等環境條件,更借重園藝工具書與圖鑑的參照。除了深刻感受對活體生命的同理心,更反思植物被視為消費品的物我關係。

植物也是市場上的一種商品,被規格化地生產出來,民眾多會選擇三吋、五吋或七吋盆的植栽,更高大的價格越高。若要作造景設計,即便選購多樣植物,同一規格盆栽的莖葉高低都差不多,無法在土盆裡「構圖」。

從方法學到美學

我會在接案時使用自己養的植物,工作現場也有些現成植栽,許多市井巷道經常見到的植物,民眾不會特意找適合花器加以照料,往往被視為缺乏特色或「臭賤」沒價值,但一花一草都具有待發掘的美感,只要經由修剪塑形與盆器配置得宜,便能展露微物之美。

去年仲夏來到老屋改造為工作室的「台灣藝術田野工作站」做植栽設計,初期進行的是大門邊的水泥盆,我從家中帶來許多虎尾蘭,若將不同植株組合在盆器或園圃中,完全不疏枝便群聚植入,多株叢植雖然顯得豐美繁盛,但虎尾蘭橫向生長的地下莖會抽出新葉,保留株距除了讓冒出的新葉有舒展的餘裕,也可前後排出長葉和短葉的高低層次。

植物脫盆直接置入挖洞的土中,自然是最安全的處理方法,一旦修剪不當有可能造成植株死亡。但花市裡賣相好的尤其叢生型植物,盆面看似美葉繁簇,盆下經常已是根系過密,好幾株纏結在一起,不僅沒有空間讓新葉伸展,澆水稍多便導致根爛。雖然分株、剪根會造成移植初期狀況不太穩定,但我總是預留空間,讓植物的多樣性能充分展現,這是園藝經驗與摸索植物的心得,緩緩地發展成自己的植栽美學。

締造水泥盆中的觀葉小徑

近期我偏好運用單樣植物的多品種,在這水泥盆中集合了虎尾蘭、黃邊虎尾蘭、銀灰虎尾蘭三種,葉有長短分別,葉面斑紋亦有不同型態,便依構圖將這三種錯落安排在不同位置。

這座水泥盆是我閱讀淨化空氣植物資料的實作器皿,除了有效吸附二氧化碳的虎尾蘭,還有各項淨化指數都很高的白鶴芋,能移除揮發性有機汙染物。這兩者葉形都比較長,我選用相似葉形的植物透過不同色調來搭配。

某日看到路邊擺著密密麻麻的盆栽,枝葉上掛著販賣自家植物的紙條,我的目光很快停留在一盆頗有高度的暗紅朱蕉,紫紅色的葉片簇生於莖頂,另有一盆高度較低,但側枝相當茂密的彩虹竹蕉,細長葉片上有紫紅細紋。朱焦與竹焦的木質莖幹細長挺立,可拉高與下方虎尾蘭與白鶴芋的層次落差,並在多樣的一叢綠色調中植入傘花狀紫色,構成視覺的三角中心點。

民宅植栽通常已養一段年月,長至相當高度,經過剪枝型態也較豐富多變,主人常因清空間而出售,物美價廉是不錯的選擇。

我將紅葉酢漿草種在水泥盆受光最充足的一側,在角落一小叢作為構圖的收邊。由於盆座的背景也是整面水泥矮牆,便以吊盆種垂墜的紫錦草,往下延伸的紫色莖葉掩飾灰色砌牆的冰冷與銳利。

暗處的深綠色虎尾蘭和對角的暗紅朱蕉與黃邊虎尾蘭之間,闢了一條前寬後窄的小道,中間鋪黑白夾道的卵石,以此推出整體空間的縱深感,觀賞這盆中叢林時彷若受到邀請走入庭園小徑。

披毛防塵的植物陣列

2樓的半露天平台有矮牆花座,現場有幾株鑲白色邊的銀邊到手香,後來在園藝店發現斑葉到手香,便購回進行植栽組合。

近年出版的室內植物工具書,不少附有淨化空氣表格,其中一個欄目為單位葉面積滯塵力,對照書中相同效能的植物,便自我主張地理解為葉面有絨毛的即有此功能,沾沾自喜地想著:到手香全株披毛應當有此效用,那就來種一排阻擋灰飛塵埃的絨毛植物吧!

到手香若非鑲邊品種,很容易引起民宅盆栽自生雜草的觀感,雖然植物都是造物者的精心設計,才不理會人類的看法兀自生長,一般書中介紹的都是具觀賞價值的植物,非洲菫在滯塵方面得到的評比很高,便決定加入絨毛系列清單中。

空間主人帶來一大盆臥地延命草,莖蔓垂墜下來有綠色流瀑的美感,葉面也有些微絨毛,我順勢將這幾種披著毛的植物依高度、色調排列,深綠色葉的非洲菫排在靠中心處與淺色到手香為鄰,中心偏左處臥地延命草流瀉而出,肉質葉片倚貼著矮牆上懷舊五彩石磁磚,顯露形色相襯的拼貼趣味。

待在室內賞玩花草也是親近自然的方式,近年觀葉植物受喜愛的情況明顯升溫,花綠斑斕的身影進入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場域,我持鏟子花剪將之雕塑造形,轉身穿過莖稈與葉叢,領受植物反饋的一方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