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岡的小麥產量排名全日本第二,自古以來,小麥都是秋冬時的水田裏作,水稻收割之後,農家會在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上旬之間播下小麥種子,用來補貼收入。小麥農家平均栽種面積大約在兩公頃以上,福岡有高達幾十公頃的大農,但在南部也有許多小農戶的集合耕作,形態殊異,大部份的農家都採稻麥兼作的經營模式。福岡主要栽種的小麥品種有三種,包含筑紫W2(拉麥)、軟質小麥竺後泉(チクゴイズミ)、專為九州開發的麵包用硬質小麥南方之香(ミナミノカオリ),全縣小麥種植面積約15000公頃(水稻栽種面積為38,500公頃),拉麥栽種面積約1000公頃左右,目前市場需求大過產量,未來希望能夠再擴大三倍。
日本小麥的流通方式大部分仍然是農家交給農協(JA),再統一出貨給製粉業者。福岡二十個JA中,有十九個JA有種植小麥,目前面積較廣的JA有糸島、朝倉、久留米等。上下游拜訪了系島市JA「麥部會」會長、小麥農家小金丸滿,請他分享參與拉麥種植的經驗。
麥子栽培興盛的系島
小金丸的父親是漁民兼農家,到了他這一代,才決定要專門作農。但他卻是當地數一數二的米麥專業農家。「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要種,就要種出業者夢寐以求,品質最好的小麥」是他的想法。
系島的麥子栽培規模大,以大麥和小麥為主,2014年啤酒用大麥面積為436公頃,全部交給麒麟啤酒,小麥也有415公頃。農家的平均面積為17.3公頃,其中半數以上經營超過20公頃的麥田,是福岡縣最大產地,後繼者也很多,目前有16戶是親子共同經營。
以小金丸家為例,春夏種了20公頃的水稻,到了秋冬,加上借來的田地,大麥加小麥達到40公頃,規模直追北海道,其中拉麥占了10公頃。人手其實僅有四人--小金丸夫妻、兒子、媳婦,但擁有超過10台以上的農機,大部分自己分期付款,少部分申請政府補助。
小金丸提到,效率良好的大規模經營,重點在於確實的分工,以及選擇適合的機器。「即使貴一點,確實整備的話能夠用非常久,是值得的投資。」
成立麥部會,編制「麥子栽培管理手冊」提升品質
為了提升小麥種植品質,系島成立了「麥部會」,共同擬定策略、提出年度目標。系島的麥子農家人數也多,一共有49戶,其中包含了4個農業法人。從2009年也開始栽培拉麥。
拉麥的管理特別注重追肥和排水,偏偏九州的小麥最容易受到雨水的影響,往年可達每十公畝400~450公斤的拉麥,去年(2014年)系島的收成只有354公斤。小金丸說:「2014年一、二月的時候一反往常,下了很久的雨,所以影響了收成。」他提到:「根據計算,如果沒有達到360公斤,就無法維持生計,因此確實做好管理與追肥十分重要」。
另外,栽培符合市場需求的小麥也是提高收益的方法,所以他積極的導入新品種。因此常常接受委託試種,在拉麥的一般栽培開始之前,就曾參與了三年的栽培試驗。
除了雨水,施肥量的多寡、田地排水是否良好也影響了小麥的品質與收成量,因此系島JA編制了「麥子栽培管理手冊」,供農家參考。
由於系島栽種了三個品種,播種順序也有若干不同,拉麥最早,在11月中旬播種,南方之香次之,最後才是竺後泉,為了縮短播種所需的時間,系島開發了小麥播種專用機器,可以同時播種和施用基肥,大大提升了作業效率,許多JA和農家還特別前來考察學習。
但系島JA表示,考量到大型倉庫的使用效率,讓小麥維持在兩個品種較好,拉麥是福岡縣的獎勵品種,栽培面積逐年上昇,2014年已達170公頃,南方之香則僅剩47公頃。
小麥分級,提升農家動力
自從2000年小麥由政府統一收購改為民間自主流通之後,統一收購金廢止,改為分級補貼,品質等級越高,能獲得的補貼越多,加上小麥收成之後,每個農家必須運送到農村大型倉庫(country elevator),一起乾燥儲藏,整體的品質非常重要,農家於是開始產生積極改善、團隊合作的想法。「以前也不知道自己種得怎麼樣,現在的話有國家標準,自然而然大家就會想要種出更好的東西。」
除了小麥分級補貼金,為了提升拉麵與麵包的自給率,國家也另外提供硬質小麥(拉麥)補助金,但由於拉麥需要第三次追肥,栽培成本較高,「補助金差不多就是拿來補貼肥料錢。」那為什麼還是想種拉麥?小金丸說:「只要品質好的話,大部分的日本人都會想選擇國產品。比起外國小麥,拉麥的拉麵更有麥子香,加上不容易爛又很順喉,更重要的是它是福岡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