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Ⅱ 香川讚岐之夢
找回香川烏龍麵真味
「讚岐烏龍麵」在台灣耳熟能詳,「讚岐」是日本古行政名,真實地理位置就在現今的四國香川縣。這裡林立上千家烏龍麵店,幾乎是日本烏龍麵的代名詞。
溫暖少雨的香川,自古和兵庫縣、岡山縣,並列日本三大小麥適種區,農民習慣米麥輪種,11月種小麥,6月種稻米,節奏緊湊,從小麥收成到稻子插秧,經常不到半個月,以前還是一株株用手插秧的時代,村子的人互相幫忙,插秧結束時,大夥總會吃上一碗自製烏龍麵,犒賞連日辛勞,並祈求今年稻米豐收。
直到半個世紀前,還可見到一台台水車順著河流,散佈在丸龜、坂出、綾川沿岸。卻因一場大雨中斷了歷史悠久的地產小麥傳統。
1950年末期,香川遭逢罕見雨害,小麥大歉收,澳洲ASW小麥(Australia Standard White,澳洲標準白麥)順勢登日,由於價格低廉,操作簡單,製成的麵條白皙透亮,打得日本小麥潰不成軍,本國生產的「地粉」烏龍麵逐漸淡出舞台。
然而,香川人沒有忘記那段輝煌、充滿人情味的歷史。烏龍麵對香川人是日常,也是文化,他們夢想著,有一天要再度用自己種的小麥做烏龍麵。
1992年香川啓動了圓夢之旅,靠著各方努力,香川試驗場連續育成了2個適合做烏龍麵的本土品種,名字就叫做「讚岐之夢」。香川也成為日本第一個發展在地小麥育種的地方縣市。
面臨雨害、農地零碎與農友高齡化三大難題,香川靠著結合試驗場、縣府、烏龍麵店、農民、農協(JA)、當地小型製粉廠的力量,完成了恢復在地小麥做烏龍麵的歷史傳統,十分值得台灣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