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讚岐之夢的挑戰

05 讚岐之夢的挑戰

大雨依然下不停

讚岐之夢的栽培趨於穩定,卻也面臨和台灣如出一轍的農業困境:雨害、高齡化、耕地零碎。

香川以前溫暖少雨,土壤多為粒子粗的花崗岩與安山岩,排水良好,但是近年冬季不僅降雨增多,時間也完全錯亂,香川每年小麥面積大約都在1500公頃上下,2013年收獲面積卻創下5年新低,只有1399公頃。

香川JA營農部農業擔當部長吉本康

香川JA營農部農業擔當部長吉本康

「梅雨沒雨,梅雨過後才下大雨。」香川JA營農部農業擔當部長吉本康搖搖頭說,2012年11月一直下大雨,剛好是小麥播種期,有些農民乾脆就不種了,2014年8月收割時雨也很多,還加上2個颱風。

日本用「作況指數」衡量產量變動,以100為基準,2013年讚岐之夢2009豐收,總生產量為5590噸,每10公畝產量為375公斤,作況指數為122。但是細看之下,就會發現長期的作況指數變動非常激烈,同樣都是讚岐之夢2000,2008年的作況指數為109,隔年卻只有62。

比起暴雨,小麥更怕長時間浸水,香川試驗場也和福岡一樣,推廣農民使用逆轉型耕耘機,播種時,順便將溼氣少的土往上翻,讓小苗長得好一點。

香川JA則年年制定詳細的肥培管理、田間技術手冊,9月下旬、也就是播種前2個月,發放栽培管理海報,舉辦各式各樣講習,教農民挖明暗溝的排水對策、霜害管理等,肥料、種子、農藥也都由JA統一採購。即便如此,仍無法完全解決雨害問題。

香川試驗場研究員三木哲弘說,未來可能會取出「近緣種」中,對於溼氣比較有抵抗的特性,育出耐濕的品種,不過育種要很多年時間,現階段對抗氣候變遷,還是先以輔導栽培技術為主,例如施合理的氮素。

1-1280

這台是逆轉式翻土機,播種時順便將溼氣少的土往上翻,讓小苗長得好一點 。

33

在易下雨的地區,鐵牛車後輪設計成三角形,可比避免泥濘時卡在土中動彈不得 。

24年産糸島-096(整地開溝)

整地開溝用的機器(圖片提供/東福製粉)

農民平均年齡70歲,高齡化隱憂難解

小麥栽培面積近年難以擴展,也跟香川現在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有關。隨著都市化,香川的從農人口逐年減少,縣府統計,2000年還有5萬戶,共15萬9千多人,到2010年僅剩3萬9千戶,9萬5千人。香川人口總數為100萬人,從農人口卻占了不到1%。

香川農民平均年齡超過70歲,為了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縣府和JA近幾年積極輔導新手農民,補助一年研習薪水,每月支薪。不過香川縣農政水產部農業生產流通課課長輔佐大山興央坦言,雖然近5年,平均每年都有超過100人轉職從農,但還是比不上遞減的速度。

香川JA營農部農產販賣課課長北崗泰志

香川JA營農部農產販賣課課長北崗泰志

讓人裹足不前的原因在於,種麥的收益比不上別的工作。香川JA營農部農產販賣課課長北崗泰志表示,近30年,香川陸續栽培4、5個小麥新品種,10公畝收益約3、4萬日元(等於每公頃3、40萬),但蔬菜就高達10~15萬(每公頃100~150萬),為了提高收益,農民多採複合經營,種麥之餘也種菜。

日本平均上班族薪水約3、400萬日元,小麥沒種到10公頃,根本無法維持生計。

然而,香川農地重劃少,農民也不願意被重劃,所以JA和縣府推出許多集中農地的獎勵,例如前文曾提到的「集落營農」,由地區聯合耕作,生產面積8公頃以上便能獲得獎勵,2013年限制要20戶以上,但2014年取消,希望降低門檻讓更多人願意參與。

由於稻米和小麥的機械可以共用,所以縣府十分鼓勵米麥輪作,如果輪作,一公頃的收入為160多萬日元。JA 2014年的目標是讚歧之夢2009面積達到1750公頃,從農者176人,46個集落營農組織,「一鄉村一農場。」

香川試驗場也研發出一款新的肥料,混合原肥和追肥,利用不同的溶解速度,讓肥料在不同時間溶解,施基肥同時就把這一季的肥料一次解決。三木哲弘說,烏龍麵的筋性不用太高,讚歧2009穗重,基肥不用多,比較需要第二次追肥,這款肥料則更省了一次施肥勞力,但價格較高,並非每個農民都想用。

農友多田孝夫:還是自己種的小麥最好吃

香川JA透露,日本近年的農業政策隨著執政黨而轉變,2007年,自民黨執政時推動大農,民主黨上台後則重視個別農民補助,現在又換自民黨執政,走大農制、自由貿易的老路,因為要推動加入TPP,必須以大農制提高國內產品競爭力。

但香川JA立場始終如一:「地區農業要由地區守護,」北崗泰志說,畢竟香川小麥是地方自己需要、栽培出來的品種,「還是自己種的小麥最好吃了。」

香川農村緊鄰都市,對於要不要發展農業,當地人有截然不同的反應,有人希望農地變建地,多少賺一點錢,7、80歲的老人家,則不願意賣地。

對於香川三木町的農民多田孝夫而言,種麥是一輩子的事。多田家七代務農,由於父親心臟病身體不好,他從16歲時就開始管理家裡的田地,20歲時父親過世,年紀輕輕就扛起家業。多田從2000年就栽種讚岐之夢2000,當時由兩個農家打前鋒,他便是其中之一;2013年種稻8公頃,小麥則預計有12公頃。

多田孝夫幾乎是香川小麥歷史的活教科書,他提到:「以前每個村落裡都有小小的製粉場,農家會把收成的麥子拿到製粉場磨成粉,付點加工費後再拿麵粉回家,做成烏龍麵或是糰子或煎餅,所以以前的小麥都是自家消費,不像現在烏龍麵店林立。」

多田的兒子就住在隔壁,平常是上班族,假日時會到田裡幫忙。問起兒子是否願意繼承家業,多田只淡淡地笑說:「我也不知道,他沒提,要是想做就做吧。」

香川農民多田孝夫16歲就開始種麥,提起以前家家戶戶自己種麥到附近磨粉的場景,十分懷念

臉書快速留言

我要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