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新政:放山雞需在室內餵食 雞農:毫無意義

為了防範候鳥帶來禽流感病毒,農委會規定明年6月起,所有陸禽都要採「密閉式」或「非開放式」養殖,須有圍網及屋頂,引發放山雞農民強烈反彈,痛批毀滅放山雞產業,昨天下午農委會開會決議,放寬放山雞限制,只要飼料桶和餵食區有遮蔽即可,不必全區圍起來;不過雞農認為,餵食區一定要在室內是強人所難,希望農委會再修正。

「都是樹怎麼圍網?」雞農抗議農委會新政

放山雞不是一種雞,而是台灣傳統飼養方式,雞隻在山間奔跑運動,肉質結實有咬勁,是許多老饕最愛,成為許多鄉鎮的觀光特色,產業界估計,台灣約有40到50萬隻放山雞,又以台東比例最高。

密閉式養殖是指全室內養殖,非開放式則是禽場有屋頂,周圍附設圍網,和放山雞的飼養方式完全背道而馳,因此消息一出即引發農民強烈反彈,批評「放山雞場動輒2、3公頃,根本圍不起來」、「周遭都是樹,難道要我們把樹砍掉嗎?」揚言到農委會丟雞蛋抗議。

10615487_797927023588902_6919657593878924976_n
圖片提供/美濃人字山養雞場

農委會改口,放山雞可半開放式養殖

為了平息農民怒氣,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畜牧處,昨天下午邀請產業團體開會,初步決議,放寬放山雞飼養限制,齡期35天後的雞隻,比照鴨鵝等水禽,採「半開放式養殖」,只要飼料桶和餵食區有圍網、屋頂遮蔽即可,平常還是可在山上放養。防檢局近日將送專家會議討論。

農委會畜牧處家禽生產科科長李宜謙表示,放山雞平常也有雞舍,養小雞或供雞隻晚上休息,由於飼料比較容易引來其它鳥類,因此規定須放在有遮蔽的地方,但白天雞隻還是可以在外吃草、吃蟲,兼顧產業和防疫平衡。

山區候鳥少,農民批政策沒意義

不過許多雞農都說,山上不像沿海有很多候鳥,要求飼料區放在室內根本沒意義。

黃漢忠近年在台東達仁鄉原住民部落推廣放山雞,12公頃只養3千隻,密度是一般雞場的十分之一,下雨時才會讓雞在室內吃飼料,平常都放外面讓牠們配青草吃。

他表示,雞在1.5個月大時就開始放山,「淋雨也不怕,像企鵝一樣」,進室內吃飼料,牠們反而會怕怕的,且山區候鳥不多,還常有大冠鷲,一般的鳥不太可能過來,無法接受農委會的政策。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鹿野放山雞農也說,飼料都是放在外面讓雞吃,「做十幾年了,也沒得過嚴重的禽流感」,這次疫情主要是在西部,且每個放山雞場間的距離遠,不解為何限制。

美濃放山雞農劉文峰更直言,這麼做毫無意義,禽流感病毒若真要入侵,根本無所不在,重點是給雞自由奔跑、健康的生長環境,增加抵抗力。

針對農民的反彈,李宜謙強調,目前在外餵養飼料的放山雞農是少數,且飼料放在外面,一半以上會被其他鳥類吃掉,集中在室內對農民比較好。

10351454_785373534844251_8681942699865261216_n
放山雞農認為,讓雞自由奔跑、健康,可以增加抵抗力(圖片提供/美濃人字山養雞場)

小字典:什麼是放山雞?

許多業者都宣稱自己養的是放山雞,但放山雞可不是只有把雞放出來而已,為了明確執法,農委會和產業團體昨天在會議達成共識,未來必須符合以下三點才能稱為放山雞:

1.放山面積是禽舍兩倍。例如禽舍100坪,放山範圍就要有200坪

2.不剪嘴。一般密集飼養擔心雞隻互相啄食打鬥,小雞時就會剪嘴,但放山雞需要在外啄食,不能剪嘴。

3.飼養時間至少14週以上。一般白肉雞5~6週就可上市,仿土雞約11~12週。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