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
  • 市集
  • 副刊
  • 認識上下游
  • 關於《副刊》
個別期數
  • 首頁
  • 飲食
    飲食
    「長嶋家」的削冰(攝影/周姚萍)

    鎌倉夏日風物詩

    端午節製作埔姜花束,洗個藥草湯浴,醒身醒腦(攝影/陳牖心)

    春夏野採手札

    灑上南瓜籽與花生碎粒的新鮮川燙野菜,山A菜與過貓(攝影/楊依璇)

    夏至的三叉蕨

    (攝影/許育銀)

    溫柔的清晨——地瓜稀飯

  • 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
    球狀少足蟲科Sphaeropauropodidae(攝影/林敬峰)

    低速夜觀計畫

    (攝影/劉振祥)

    紅仙水

    (攝影/簡龍祥)

    坐在金山銀山上討飯的我們

    公園的湖面倒映天空(攝影/鄭育慧)

    夏日香草漫遊(上)

  • 藝術
    藝術
    (攝影/真然)

    在鍋裡,或在展場:那些我們稱作雜草的植物

    豬籠草小苗 創作練習 加了小小的莖(圖/鄭杏倩)

    植物繪的課堂上

    (圖/李政霖)

    畫術

    (繪圖/李政霖)

    脊椎心情 (上)

  • 人物
    人物
    (插畫/周憶璇)

    留下來的人

    樸pu與妮nim眼睛發亮著,說著,我們在泰國的工作是理髮設計師(攝影/脈樹・塔給鹿敦 Baisu Takiludun)

    達谷蘭山丘的泰國理髮設計師

    (繪圖/周憶璇)

    一位年輕博物學家的冬天日記

    澄山筍切片竟有玉石感(攝影/邱勤庭)

    添仔與澄山筍

  • 書摘/書介/書評
    書摘/書介/書評
    (攝影/簡龍祥)

    坐在金山銀山上討飯的我們

    (攝影/游旨价)

    當野火襲向阿拉斯加時…《尋找北極森林線》的現場之一

    花粉已飄散的臺灣雲杉的雄毬花(攝影/藍永翔)

    《旅行在樹梢》臺灣雲杉的生理生態學

    (攝影/楊理博)

    草藥

  • 圖片故事
    圖片故事
    (攝影/鄭琬融)

    探訪黑暗的所在:重回「廣島」核爆點(上)

    (攝影/鄭琬融)

    探訪黑暗的所在:重回「廣島」核爆點(下)

    澄山筍切片竟有玉石感(攝影/邱勤庭)

    添仔與澄山筍

    原從事幼教的三女兒謝汶遑看不下去長期勞累工作與全身是傷的鐵人媽媽,疫情前辭掉工作回左鎮幫忙。(攝影/邱勤庭)

    阿娥米食,左鎮文化資產

  • 專欄
    專欄

    絕對的海

    首圖(繪圖/周憶璇)

    不要告別

    王爾德的寂寞花園

  • 人生不插花 Podcast
    人生不插花 Podcast

    EP209 妝花—世界植物插畫演進史的藝術之美與科學思辨

    EP208 你可知道里山里海?(下) / 校園公園的綠生活

    (圖/黃彥慈)

    EP207 你可知道里山里海?(上) / 從山林到家之間的林園療癒

  •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To display trending posts, please ensure the Jetpack plugin is installed and that the Stats module of Jetpack is active. Refer to the theme documentation for help.
Latest
  • Latest
  • Oldest
  • Random
  • A to Z

飲食

攝影/陳洲任
飲食

暖胃暖心料理秘方

陳洲任·2019-11-17
簡單把牛邊肉在鑄鐵鍋內煎一煎上個顏色,直...
Read More
攝影/劉怡伶
飲食

用煲底的火,熬湯

劉怡伶·2019-11-17
加入奶油高湯裡熬煮適當時間,菰米會爆開來...
Read More
攝影/李昉容
書摘/書介/書評飲食

冬天海鮮肥甜,該吃一頓海味餃子

李昉容·2019-11-17
劍蝦剝殼後斬剁成泥,混入調味好的肉餡裡,...
Read More
攝影/李昉容
書摘/書介/書評飲食

燜一鍋最愛的臘味煲飯

李昉容·2019-11-17
煮好的米飯掀蓋,趁熱下一把切細的青蒜末,...
Read More
春天自長出來的野生番茄,雖然果實袖珍,但野性十足。 攝影/葉品妤
生態/環境飲食

菜園裡的野菜密碼

葉品妤·2019-11-01
野菜的最佳採集地點當然是野地囉〜住在鄉下...
Read More
原住民的燉湯聖物,麵包果核仁若煮湯後的蠶豆。攝影/洪愛珠。
生態/環境飲食

光復鄉野菜之旅 遊走一座野菜味的市場

洪愛珠·2019-11-01
早上八點半,抵花蓮光復第一市場。以臺北人...
Read More
紅橙黃綠白紫,除了味道酸甜苦辣鹹分明外,原住民簡直把野菜當作顏料塗抹於餐盤上。攝影/洪愛珠。
飲食

藝術家的野菜餐廳

洪愛珠·2019-11-01
天生是依山傍海的阿美族女生,自帶野菜似的...
Read More
攝影/吳比娜
飲食

肉漬仔,台南人必備家常菜

吳比娜·2019-10-16
我們四季就是這麼漂亮,食物、產品就是一個...
Read More
繪圖/Leo Li
飲食

家家都有道本家菜:我家的牛肉羹

方聲·2019-10-16
見父親找來大鋁盆,依肉條多寡加入粗粒地瓜...
Read More
攝影/羅品喆
飲食

家的早餐桌上

羅品喆·2019-10-16
懷抱著「你們家早餐,桌上放的是什麼?」這...
Read More
秋,外廊上垂吊一百個柿子的魄力。現今多半是薰蒸安保柿,顯得自然曬乾的柿子更珍貴。曬好前小朋友就會忍不住偷偷拿走一個又一個。
飲食

四季家務

山田奈美 (Yamada Nami)·2019-10-16
到了秋冬,空氣開始變得乾燥,便要開始準備...
Read More
攝影\古碧玲
飲食

我家的買菜男人

方秋停·2019-09-30
不起眼的小攤撐持、關聯一家子的生存脈絡。...
Read More
攝影/古碧玲
飲食

市場裡的八點檔

凌煙·2019-09-30
或許對丈夫、孩子有埋怨,買的卻都是他們愛...
Read More
書摘/書介/書評飲食

逛市場、接地氣

韓良憶·2019-09-30
手上的保冷袋變重了,肩上扁扁的花布袋則變...
Read More
Load More
copyright ©上下游News&Market。上下游副刊由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贊助支持。
  • Facebook
  • RSS
  • 關於《上下游副刊》
  • 個別期數
  • 文章分類
    • 飲食
    • 生態/環境
    • 書摘/書介/書評
    • 人生不插花 Podcast
    • 藝術
    • 人物
    • 圖片故事
    • 樂讀食譜
  • 所有作家
  • 《上下游新聞》
  • 《上下游市集》
  • 認識上下游
Start typing to see results or hit ESC to close
副刊第三十五期 | 水光十色 副刊第一OO期 | 煮在瘟疫蔓延時 副刊第三十四期 | 消魂水果 副刊第四十期 | 日光與時光 第三期 | 男人上市場
See all results

Subscribe today

Subscribe to stay up to date and stay notified about exclusive offers and fashion tips.
[mc4wp_form id="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