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麥豆種植 「咱糧學堂」開課囉

在台灣種小麥已經很稀奇,更稀奇的是竟然有小麥長在畦溝裡!這是屏東縣僑德國小,為了測試小麥的生長環境所做的小小實驗,他們是參與喜願共和國「豆麥見學」的元老學校。長期推動台灣雜糧復興的喜願共和國,為了讓小朋友認識自己吃的食物,連續三年走進國小校園,今年開設「咱糧學堂」,號召小朋友種自己的小麥、大豆、芝麻,更首度結合農改場做教育推廣。

喜願共和國「總兼」施明煌說,大家都只看到科技業的RD(研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其實農改場也有許多臥虎藏龍的研究人員,小朋友透過農改場的解說和實地種植,是最棒的環境教育,「我們不僅種作物,也種人。」

IMG_1839
橋德國小的學生嘗試種植小麥(攝影/章雅喬)

走入校園推廣食育 走出教室學習農業

吃飯還是吃麵?午晚餐時間,許多人心中常舉旗不定。隨著飲食西化,近年麵食。已經成為民眾的主要糧食;根據農委會統計,國人熱量來源,13.4%來自麵粉,16%來自米,去年進口小麥達到136萬噸新高,加上每年230萬噸的大豆進口量,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僅有三成。

喜願共和國為了不讓台灣被糧食進口國掐著脖子,從2007年推廣種植小麥、大豆,近兩年更和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合作,舉辦「小麥見學」、「豆麥見學」,讓小學生自己種大豆、小麥,今年擴增芝麻、蕎麥,號召50所小學加入「咱糧學堂」—國產雜糧復興的校園勸學計劃。

笑稱自己什麼都「兼」的施明煌表示,小麥代表的是主食,大豆代表蛋白質,芝麻可以榨油,三者是不可或缺的營養,但台灣不僅大豆、小麥自給率低,連各種沙拉油都從國外進口,今年特別推廣芝麻,希望喚起大家對糧食安全的注意力。

取名「咱糧學堂」也大有玄機,咱糧就是「咱們的糧食」,念起來和雜糧很像;計劃名稱從日文「見學」改成「勸學」,取自荀子典故,希望能勉勵更多小學生,看見台灣農業的價值。

1148797_690782360949345_1029621894_n
喜願共和國總兼施明煌(右1),在校園推廣食育,也會走到校園關心生長狀況(攝影/林慧貞)

小孩學習種小麥 「是教室裡永遠學不到的課」

「這是一堂教室裡永遠學不到的課!」屏東縣僑德國小是活動元老,從第一年只有六個班參加,到第二年全校師生與廚工媽媽都「撩落去」,計劃負責人林嘉文老師說,原本擔心種植時間長達五個月,小朋友會沒耐心,想不到學生很喜歡觀察植物生長,連假日都主動來學校澆水,特別是成績較後段的學生,看著小麥從無到有,心中充滿成就感。

僑德國小學生為了比較不同的種植方法,去年突發奇想,將小麥種在畦溝裡,結果因為土壤缺水,能留水的溝裡,小麥竟然長得比畦上好,林嘉文笑道:「小孩子的創造力,永遠出乎老師意料。」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文宣部主任羅德水表示,台灣的農業單位只重生產、 不注重食育;但食物連結土地,透過種植、照顧、收割的過程,孩子可以學到如何和大自然相處,是最難得的教育。

全教總為繼續深化農業議題,今年特別編組「社會發展部」,除了替「孩子碗中的未來」努力,也預計培養種子教師,探討台灣各地的土地徵收、農業休耕等問題。

結合農改場 看見農業研發的價值

今年「咱糧學堂」首度結合公部門,帶小朋友到台中區農改場、台南區農改場、高雄區農改場參觀,讓研究員成為小朋友的老師。

施明煌不諱言,台灣的雜糧政策有很大的問題,但除了批評,還要找出解決之道,農改場就藏著許多答案,「在這裡,小孩子可以看到農業無限的可能,知道農業是充滿希望的。」

透過這個計劃,小朋友無形間也扮演了農業研究和社會的橋梁。「大家都說高科技產業的RD很強,其實農業也有很多厲害的RD啊!」施明煌認為,農業博大精深,許多研究員花上一輩子時間,研發新品種、新技術,對台灣的貢獻不比高科技產業少,這些價值應該被看見、討論。

IMG_8910

小麥收成300噸 明年「麥向500」

兩年的校園推廣計劃,總共已經對3500名師生、80多所學校撒下種子。但是回到現實,今年農友的小麥收成量,讓施明煌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因為休耕地活化的轉作獎勵,明年喜願小麥的契作面積,從前一年的205公頃,躍升到500公頃大關;憂的是,今年小麥單位面積產量下降,原本預估收成500公噸,卻因氣候異常,只收300公噸,有些陰雨嚴重的東部區域,甚至全軍覆沒。

對老天爺的捉弄,施明煌以一貫樂觀的笑容回應:「繼續努力囉!」但今年他不敢再預估收成量了,「農作收成的秘密,只能在心裡用想的,千萬不能說出口。」

「咱糧學堂」

◎報名辦法
報名日期:即日起(8月26日)到2013年9月9日
報名方式:
※傳真:填妥報名表,傳真至02-2585-7559並來電確認。
※電郵:填妥報名表,電郵至my1030@nta.org.tw,會以電郵回覆確認。
完成報名並不等同於已成為「參與實作學校」。報名截止後,將篩選50所學校,通知成為參與實作學校。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 TEL:02-25857528
本案聯絡人:林儀慈老師(分機207)
報名窗口: 楊上慧秘書 (分機310)
網址:http://www.nftu.org.tw/news/news_view.aspx?NewsID=201308261659456273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