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津貼不該被污名,但佔農業部預算四成,學者:不宜因選舉加碼,透支台灣農業未來

物價上漲全民有感,農民也不例外。近日朝野立委不分黨派紛紛提案修法,欲調高老農津貼,補貼老農生活費。然而老農津貼佔農業部本部總預算 41.4 %,假若如立委提案調至每個月 1 萬元,農業部每年將多支出 120 億,恐將排擠其他農業預算。

老農津貼出現的背景,是源於過往農民沒有退休制度保障,因此透過暫行條例,給予老農補貼。農業部前部長、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表示,農業部在 2021 年比照勞退制度,開辦農民退休儲金,便是希望讓農民能像正常勞工一樣有退休金,且老農津貼現在也定期隨著物價指數調整金額,不宜再貿然做政治加碼。(閱讀農民退休儲金制度,點選這裡

陳吉仲表示,台灣農業現在迫切需要冷鏈、省工、檢驗等基礎設施升級,一旦老農津貼加碼排擠預算,「農業只會退步」。

過往沒有退休金制度的老農,生活需要被保障,但也不宜無限加碼(攝影/黃名毅,上下游資料照)

老農津貼彌補過往農民無退休金保障,卻總在選舉年「被」加碼

老農津貼已有近 30 年歷史,從 1995 年開辦,年滿 65 歲、有農保資格並繳納保費 15 年的農民便可每月領取老農津貼。剛開辦時,每月金額為 3000 元,2004 年起上調至 4000 元,2006 年調整為 5000 元,2007 年起調升為 6000元,2012 年再調為 7000 元,2016 年則調至 7256 元,2020 年又調為7550元,2024 年起依物價指數成長率調至 8110 元。

近期國會立委競相提案要求再加碼,或是更頻繁地調升金額。國民黨立委游顥、黃建賓、張嘉郡提案加碼至 1 萬元,民進黨立委陳寶秀則主張加碼到 8550 元,立委陳素月主張調至 8300 元;民進黨立委王美惠、陳冠廷和蔡易餘則分別主張,老農津貼應以 CPI 指數每三年、兩年調整一次。

老農津貼的政策本意是照顧農民,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主任張宏浩解釋,不同於歐美多是大農企業,台灣農家多是小農、家庭式經營,過去沒有農民退休金制度,不少農民必須終身勞動賺取收入。為保障小農家計,老農津貼制度因此出現,政策本身立意良善,但每次金額調整時間都和選舉時間相近,「以農業經濟專業角度來看,非常奇怪」。

過去農民沒有退休金,不少農民必須終生勞動才能維持生計,政府因此發放老農津貼,但每逢選舉就有政治人物要求加碼,學者認為不宜(攝影/林怡均)

老農津貼佔據四成預算,農民退休儲金動輒得咎

過往農民沒有退休金才需要老農津貼,農業部 2021 年推出農民退休儲金制度,農民退休儲金比照勞退制度,以每月基本工資為基準,農民可自行提繳 1 % 至 10 % ,農業部也會提撥相對應金額到專戶,農民一路繳納至 65 歲,接著便可開始按月從專戶中提領退休金。

張宏浩表示,現階段老農津貼與農民退休儲金制度是雙軌並行,兩個政策相比,農民退休儲金更公平,因為老農津貼不分收入、齊頭式發放,但專業農及兼業農的收入完全不同,「齊頭式發放不公平」,倘若老農津貼加碼,首當其衝的絕對是農民退休儲金,農民自願提繳的比例會下降。

老農津貼加碼會造成多大的財政負擔?農業部輔導處副處長陳怡任分析,農業部本部去年預算為 1123 億元,加上農糧署、漁業署、林業署等相關單位,農業總預算為 1608 億元,目前老農津貼每月 8110 元,一年支出 465 億元,佔農業部本部預算 41.4%,更佔農業總預算 28.9%。

倘若如立委提案加碼到每月 1 萬元,陳怡任表示,每年支出將增加至少 120 億元,農業部會審慎評估立委提案,但農業部總預算不變,老農津貼一旦加碼,其他農業預算將被排擠。

陳吉仲認為,老農津貼現在每四年會隨 CPI 成長率調整,且考量到農民經濟狀況,農保保費一直沒有調漲,保額則不斷調升,立委要求加碼是政治手段喊價,口口聲聲說是為農民著想,事實上會害了農民,有心人士可能會因此分割農地,取得農保資格,領取老農年金,而台灣農業現在迫切需要冷鏈、省工、檢驗等基礎設施升級,一旦老農津貼加碼排擠預算,「農業只會倒退」。

老農津貼紓緩生活壓力,卻也傷害務農形象

老農津貼是否該加碼?農民看法不一。雲林縣青農聯誼會會長謝志坪表態贊成,他具備農保資格,現在還未到領取津貼的年紀。謝志坪認為,農產品價格長年被抑制,以水稻來說,公糧價格 13 年未調,「國人都想要加薪,農民也是」。

謝志坪認為,萬物齊漲下,農村生活成本雖然低於都市,卻也漸漸感受到通膨威力,鄉村很多老農都靠老農津貼過活,加碼可以紓緩壓力。不過他強調,「但也不該加到 1 萬塊,這樣會造成國家財政負擔」。

高雄果農蕭女士種有芭樂及香蕉,現年 81 歲的她,每月領取老農津貼後,會用來買菜、買肉,抑或繳納水電費。她認為,老農津貼加碼是好事,因為農民變老後,體力一年不如一年,農二代也不見得留在農村,不少老農孤苦無依,又種不動田,無法靠農產收入過活,老農津貼是每月唯一的生活費。但她觀察,的確也有農民中年時開店、兼職賺了很多錢,生活優渥卻依然會領老農津貼。

高雄市美濃區雜糧產銷班第三班長蕭成龍則不贊同,他直言,「一直加,要加到什麼時候?」政治人物平時不關心農民,每逢選舉,卻拿老農津貼亂開政策支票,老農津貼的支付是用全民納稅錢,但農民免繳稅,老農津貼加碼將不斷加深「農民討補助」的刻板印象,也使越來越多人看不起農民。

嘉義縣青農聯誼會前會長陳育旗也反對加碼,他雖有農保資格,卻希望老農津貼「趕快取消」。陳育旗表示,老農就算不耕田,農地出租也有收入,津貼加碼發放將排擠農業政策預算。農業部近年推出了農民退休儲金,與一般勞工的勞健保、勞退制度相比,老農津貼、農民退休儲金制度如同「一國兩制」,此外,老農津貼最初明明是社福政策,卻年年被政治人物炒作令人反感,「弄得務農不像正常職業」。

學者:老農津貼應納入社會福利預算,更應獎勵老農釋出經營權

貿然提高老農津貼是飲鴆止渴。張宏浩指出,老農津貼立意良善,但究竟該保障到什麼程度是需要討論的,老農津貼已有調漲制度,政策本質更接近社會福利,應併入國家社會福利預算中,「不應該由農業部概括承受」,農業部才能把預算挹注到育種、設備研發、天災救助、職災等重要常態性政策中。

老農津貼不只牽涉到錢,也牽動從農結構。張宏浩曾針對老農津貼進行研究,他發現,老農津貼發放金額越高,農民資格繼承比例越低,因為老農津貼領取資格為農保,農民為了領取年金不肯輕易釋出農地,導致年輕農民常常租不到土地,讓實耕農不易取得農保資格。

此外,老農津貼制度也使得統計資料中的務農者年齡越來越高、政府不易掌握從農者資訊。相較於青農,老農對新事物的接受度越低,老農比例增加,農業轉型速度越慢。

陳吉仲也表示,如果政治人物真的有心照顧老農,應獎勵老農釋出農地的「經營權」,老農仍保有農地「所有權」,並享有農保資格,農地釋出後,老農可以退休、青農才能使用。

老農津貼暫行條例是否有落日可能?

佔據農業部四成預算的老農津貼,近 30 年來都只是暫行條例,是否能有落日的一天?對此,陳怡任回應,《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確實不可能永遠暫行下去,但目前也沒有設定落日、退場時間。

為了讓農民有退休金,農業部便在此基礎推出農民退休儲金制度,老農津貼與農民退休儲金相加,越早從農、繳納退休儲金的農民獲得的保障是優於一般勞工退休金、國民年金的。

延伸閱讀:

農民退休金條例三讀通過!退休金加上老農津貼,繳滿30年最高每月可領3萬7千元

農民退休金下週開始申請!繳40年月領4.5萬,農退勞退可重疊,實耕者也可參加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