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里圳灌溉區內的農田在豐水期竟然出現乾涸龜裂的現象(圖片提供/陳椒華立委辦公室)

上游水庫水滿滿,下游農田竟無水灌溉,后里農友抗議,水權分配重工輕農,農民如何生存?

鯉魚潭水庫的水多到滿出來,下游農民的田卻不見半滴水,后里地區不分老農青農四處搶水,到底發生什麼事?今(28)日多位台中市后里區農民偕同立法委員陳椒華、多個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質疑今年非缺水年,為何農業灌溉用水會嚴重不足?即使在豐水期,后里圳灌區農民仍需等待五天半才能輪流灌溉一次,導致農地乾涸、農作乾枯的窘境。

環團指出,鯉魚潭水庫雖以供應民生用水為主,但民生與工業用水並未分管,水源可能被工業用水擷取,近年科學園區用水需求每年上揚,儘管《水利法》第18條規範,農業用水應優先於工業用水,然而水源分配之「重工輕農」現象逐年惡化,呼籲政府不應漠視農民用水權利。

農委會農水署回應,將與水利署溝通,希望未來水利署在滿足其水資源分配規劃之後,可以盡可能滿足農民的用水需求,也將討論未來將五天半輪灌機制調整為四天輪灌的計畫可能性。

后里圳灌溉區內的農田在豐水期竟然出現乾涸龜裂的現象(圖片提供/陳椒華立委辦公室)

農民代表:明明是豐水期,但卻不見水的蹤影

今年以來雨水豐沛,一別去年大旱陰影,全台水庫多半都已裝滿,尤其去年最為缺水的中部地區水庫,如鯉魚潭水庫水位當前更達到99%。然而在水資源十分充裕的當前,卻傳出台中市后里區有多處農田缺水灌溉的狀況。

台中市后里區農業與環境保護協會理事長廖明田表示,目前農水署實施五天半輪灌一次的措施,農田浸潤程度不足,農機根本難以翻田,后里灌溉區田區周圍不論老農、青農都在找水,自己三十甲田地也亟需用水,為了尋找水源,甚至還因此意外摔破膝蓋骨。他憂心道,農民靠耕作養家,現在無水可用,要大家怎麼過活?

台中市后里區公館里里長馮詠淮說明,后里圳在豐水期理應不該有搶水現象發生,結果今年在地農民卻搶水搶到「互罵打架」,而且現在大安溪不只溪水被上游士林壩攔截,就連伏流水也完全沒了。他強調,農忙期就大約一個月,農民只要求這段時間有水可以淹田,避免農作乾死,政府不應讓農民在豐水期還面臨無水可用的窘境。

今年不缺水,但灌溉溝渠內卻是乾得見底(圖片提供/陳欽全)

馮詠淮質疑,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過去在環評時承諾,大安溪上游士林壩每日放水量,應會維持每秒2.7公噸(CMS)的生態基流量,此外還要提供農水署所提出的下游后里圳灌溉計畫的用水量,然而從台電的「士林壩放水量」資料來看,7月前半個月都只有2.7 CMS,也就是只有給生態基流量的份,供應給后里圳灌區的水卻是「一滴都沒有」,中水局真的有信守當初的承諾嗎?

身兼稻農與台中市后里區農業與環境保護協會創會會長陳欽全則強調,政府在調配水資源時,應當要讓農民知道,究竟政府會給農民多少水,應該要有切結書,而且要提供農民在用水不足時,可以反映並且能解決問題的溝通管道。

面對農作逐漸在田中乾枯,多位農民臉上寫滿無奈(攝影/馬振瀚)

鯉魚潭水庫現勘,水已滿出來,農民卻無水灌溉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表示,7月20日到鯉魚潭水庫現勘,發現水庫已滿,且不斷流入景山溪,但是今年大安溪放流量卻不到去年的一半,下游后里圳灌溉區五天半才輪灌一次,許多田根本還沒灌滿就斷水,土地甚至出現乾裂,上游豐水、下游缺水的現象讓人甚是不解。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台中辦公室主任鍾瀚樞指出,從2017年到2021年都屬於缺水年,中區水資源局水源調配小組亦都有成立旱災應變小組,然而,今年屬於豐水年,鯉魚潭水庫當前水位達到99%,也並未成立旱災應變小組,可是大安溪上灌區在7月上旬、中旬的放水量,扣除去年乾旱停灌外,竟是歷年同期最低。

近年農民需要搶水灌溉的事件頻傳,鯉魚潭水庫雖以供應民生用水為主,但民生與工業用水並未分管,水源實際上是有被工業用水擷取的可能性,也有規避《水利法》第18條,農業用水優先於工業用水的規範。陳憲政強調,「政府不應漠視農民用水權益」,使政策上原本就趨向「重工輕農」的現象更加惡化。

YouTube video
大安溪是鯉魚潭水庫的重要水源,主要是經由位在大安溪中游的士林壩跨區截引。在當前鯉魚潭水庫已呈滿水位的情況下,是否應停止士林壩的截水工作,讓水資源回歸大安溪,使下游農民有更多的水可以使用。(影片提供/張豐年)

工業進,農業退:農業用水遭挪作工業使用可能性加劇

若攤開水利署歷年農業用水量統計報告可發現,台灣整體農業用水量呈逐年遞減的狀況,但從國科會針對全國各科學園區的用水量統計來看,則能發現工業用水明顯成長,尤其位在本次缺水灌溉田區旁邊的中科后里園區,近五年用水量更已成長了26%。

在記者會上,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營建組組長謝東進說明,目前中部科學園區日均用水量約在14萬6千公噸左右,待台積電擴廠完畢後,日均用水量會再成長9萬公噸,他也承認,中科用水量確實呈現逐年成長趨勢。

儘管中科在場承諾,未來將會提高再生水使用量至日均 1 萬公噸,相關工程已正在施作,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副處長涂君怡亦表示,會盡力輔導各園區提高再生水使用比例。但是能否真的趕上工業用水的成長速度,仍未可知。

對此,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強調,近年全球陷入糧食危機,四處搶糧情況嚴峻,政府需重視農業用水遭轉移至工業的問題,應即時挽回當前「重工輕農」的狀況,莫使未來國人的糧食供應被掌握在他國手中。

台中后里農民北上抗議豐水期卻無水可用(攝影/馬振瀚)

水利署、農水署:水資源供應會彈性調整 未來會討論縮短輪灌週期

面對農民提出灌溉用水在上游被大量截走的質疑,農委會農水署署長蔡昇甫回應,每年各區水資源如何調配,水利署仍是主管機關,農水署只能盡可能向他們表達農民需求,之後也會建立起更緊密的溝通機制與溝通頻率。

他說明,五天半輪灌一次已是當地行之數年的模式,今年雖然雨量豐沛,但是剛好遇上天氣炎熱與田區十多天沒降雨,才會使農民特別明顯感受到圳路水量不足。昨(27)日已在例行會議上和水利署溝通,希望未來水利署在滿足其水資源分配規劃之後,可以盡可能滿足農民的用水需求。

農委會農水署簡任技正朱志彬也在記者會現場保證農民之後用水無虞,並會回去討論將五天半輪灌機制調整為四天輪灌的可能性。

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副局長潘禎哲解釋,中水局有落實環評時的承諾,也有依法和農水署、自來水公司等用水人代表,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水源調配會議,但天氣狀況對供水影響大,因此放水量也會彈性調整。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