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女王上菜 美味沙茶醬自己來 扁魚香料好滋味

星期日正午,高雄救國團所開的「料理.東南亞」課程即將準備上課,只見遠方有個人拉著推車、快步走向烹飪教室,擦肩而過之時,偷偷瞅了一眼推車裡的東西,隱約只見一袋袋圓胖的洋蔥、一包包通紅的乾辣椒、及一罐罐說不出名字的黃褐色粉末,還來不及思索這些食材的用途,拉車之人便精神地喊著,「快快快!今天要做沙茶醬!要備很多料!」這人正是來自馬來西亞、人稱「香料女王」的陳愛玲。

「很多人都以為『健康』等同於少油、少鹽、沒味道,其實不然,『香料』就是健康的調味料,能層層堆疊出鮮味、香味,勾引出人的食慾。」陳愛玲直到十多年前踏入台灣才真正開始認識香料,「雖說東南亞產香料、用香料,但也或許因為太習以為常,反而不會特別注意、甚至是忽略了香料。」

原本對「香料」可謂一無所知的陳愛玲,因為在高雄第一社區大學開了一堂東南亞文化課程,意外激發了深埋在心中的香料魂,「那時候單談文化,總覺得有些生硬,靈光一現才想到『飲食』就是最好的文化傳遞媒介,也才最貼近學員。」陳愛玲就此踏上鑽研香料之路。

陳愛玲不時湊上前去感受香料氣味(攝影_賴郁薇)
陳愛玲不時湊上前去感受香料氣味(攝影_賴郁薇)

印度取經 香料食療

陳愛玲首先到印度香料重鎮喀拉拉邦(Kerala)香料學院汲取香料經,進而接觸到阿育吠陀的香料食療理論,「其實這就等同中國的黃帝內經,講求藥食同源。」陳愛玲解釋,香料本身就是最天然的藥物。

以黑胡椒來說,因為能讓人體發汗、排濕,不僅可用來袪風寒,更是越南女人坐月子常食用的香料;香茅也是驅風大師,東南亞女人在坐月子時甚至會洗香茅澡;至於薑黃,則可以打通微血管,讓皮膚恢復彈性,「每多加一匙香料,就多了一種食療效果。」陳愛玲細細說道。

台灣料理與香料對話

學了一遭香料食療理論,陳愛玲回到了台灣,卻發現台灣人普遍對香料陌生、甚至不太敢吃香料,台灣料理也不常使用香料,「當然我可以選擇很大咧咧地把東南亞香料味道帶來台灣,但只怕台灣人會被這陌生的強烈味道嚇到,反而離香料更遠。」

因此陳愛玲選擇走另外一條路:去念高雄餐旅大學的「台灣飲食文化研究所」,進一步認識台灣在地飲食文化脈絡,創造「台灣料理」與「香料」的對話機會。

「說到底,台灣人就是喜歡吃到食物的『鮮』!」陳愛玲鑽研了許久才發覺台灣人深深迷戀著「鮮味」,因此台灣料理常用蔥、薑、蒜、米酒,去提出食物的「鮮」,再沾上沙茶醬、XO醬、豆瓣醬等豐富的醬料,就是台灣人的舌頭所熟悉的「台味」。

香茅切丁(攝影_賴郁薇)
香茅切丁(攝影_賴郁薇)

自製沙茶醬 扁魚蝦皮香料

以沙茶醬為例,陳愛玲解釋,台灣人吃沙茶醬時,第一口一定要嘗到扁魚、蝦皮的鮮味,「而這時就要靠香茅、南薑來抑制海鮮的腥味,並提出那股鮮味。」第二層香氣則是來自台灣人熱愛的花生醬、芝麻醬,細細咀嚼,最後才會隱約感受到淡淡的椰子香甜。

只見陳愛玲一邊專注地從香料罐中挖出一匙椰子粉,一邊尋找著五香粉,嘴裡還仔細叮囑著,「等等要用乾鍋炒椰子粉,五香粉、百草粉、南薑粉也都是乾炒到微微有點熱度就好!千萬不要炒焦了!」此時空氣中瀰漫渾厚的香料味。

「台灣人愛吃醬料,但一般市售醬料常會加上甘味劑、甜味劑等化學成分,其實對身體不好。」陳愛玲表示,然而,若抽離甜味劑等調味,只怕又不是台灣人所熟悉的醬味,「這時候就能利用層層堆疊的五香粉、百草粉來彌補甜味劑的缺口!」台灣人不僅不會發覺有異,甚至還會驚呼「沒錯!這丟係正港台灣味啦!」

扁魚要炸至酥脆(攝影_賴郁薇)
扁魚要炸至酥脆(攝影_賴郁薇)
熱鍋乾炒椰子粉(攝影_賴郁薇)
熱鍋乾炒椰子粉(攝影_賴郁薇)

東南亞野放 台灣喜歡把香料藏起來 

這些年來,陳愛玲細細研究台灣人的舌頭,發現了有趣的事:東南亞人下香料下得相當率直、毫不手軟,料理嘗起來味道豐富而強烈,「但台灣人喜歡把香料味藏起來,用香料要用得神不知鬼不覺。」在提鮮、去腥、增香的同時,還不能讓舌頭發覺香料的存在。

也因此,台灣人始終對蝦粉、辣椒、椰子粉等氣味強烈的香料敬而遠之,「像椰子粉,台灣人就是怕它那股『野味』!」陳愛玲笑道,所以才要用熱鍋乾炒、去掉椰子粉太直接的野味。

但話才剛說出口,陳愛玲便把剛泡開的乾辣椒倒入調理機,隨著攪拌棒攪動,嗆鼻辛辣的氣味竄入鼻腔,學員們面露驚恐地問,「老師!這樣真的不會太辣嗎?」只見陳愛玲氣定神閒地說,「放心放心!等一下辣椒的辣就不見了,會只剩下辣椒的香!」學員這才安心地把辣椒加入鍋中拌炒。

陳愛玲希望將香料帶入傳統台灣飲食中(攝影_賴郁薇)
陳愛玲希望將香料帶入傳統台灣飲食中(攝影_賴郁薇)

打破新移民與本土台灣的隔閡

「其實從香料也可以了解一個人。」陳愛玲用湯匙沾了一口學員拌炒的沙茶醬,閉上眼睛感受它在舌尖的氣味,「你也吃吃看!一樣的香料到了不同人手裡,會出現不一樣的味道!」確實,有人炒出來的醬鹹香夠味,但也有人炒出甘醇渾厚的醬味。

只見學員們也互相沾著彼此的醬料吃,轉頭問著老師「為什麼他可以炒出扁魚的味道?」「哇!他的吃起來好有台灣味喔!為什麼!」「因為我有放感情下去炒!」一名學員笑答,「啊!那是我忘了放感情下去!」陳愛玲跟學生們都笑成一團。

對陳愛玲來說,這不僅僅是一間廚藝教室,而是一種理解台灣人、認識台灣人的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會懂台灣人的習慣是什麼,也會懂你在說什麼。」那台灣人也會說,「哇!老師你好窩心!這你也懂!」從香料出發,用食物交朋友,彼此的心因此而更貼近。

放眼望去,整間烹飪教室幾乎全是台灣人,「這也沒辦法,很多新移民來到台灣,還是會選擇待在同背景的圈子,或許比較自在、習慣、溫暖。」談到這裡,陳愛玲表情趨於嚴肅,雖然一直都想努力帶新移民走進台灣人的圈子,「可是真的有難度!」只能繼續努力。

或許就跟當初選擇「用香料做出台灣味料理」一樣,陳愛玲始終認為,唯有願意走進台灣人的圈子,才有可能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交到朋友,「當然新移民可以選擇緊緊抓著家鄉味在台灣生活,這也是一種互動方式,但我總覺得這樣一來,彼此之間始終隔著一層薄薄的簾子。」

陳愛玲介紹香料功能中(攝影_賴郁薇)
陳愛玲介紹香料功能中(攝影_賴郁薇)

思鄉就研究香料

「其實我是把對家鄉的想念,投注在香料中!」本以為陳愛玲會陷入思鄉情緒中,豈知,她振奮地說,「過年之後,我要飛去寮國田野調查,去看看寮國當地有什麼香料、怎麼把香料用在料理上!」這八年來,陳愛玲每兩年就會飛往東南亞,學習、觀察當地的香料哲學。

這二十年來,陳愛玲因為「香料」而更貼近、認識家鄉,也因為「香料」而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交到朋友、不再孤單。

【怎麼用香料炒出沙茶醬】

1. 首先將澎湖扁魚、蝦皮炸酥並磨碎,扁魚與蝦皮的比例約為3:4。
2. 在鍋中倒入花生油,拌炒洋蔥末,炒至水分完全揮發(看油鍋泡泡變小就代表水氣快揮發完了。)
3. 再將紅蔥頭末加入油鍋,炒香
4. 依序添入辣椒泥、香茅泥、南薑泥拌炒
5. 再加入五香粉、椰子粉、花生醬、芝麻醬拌炒

小撇步:一定要使用花生油,花生油是沙茶醬的靈魂、精髓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 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