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水田除草器具的進化

穀雨剛過,三不五時還是下著陣雨,毗耕計畫的田區中水稻田到是還好,除了預防性的用枯草桿菌噴灑外,大多的時候都是在面對對抗雜草的工作。田梗上的雜草當然是用背負式割草機,外加牛筋繩可以在有石頭的田梗上幾乎戰無不克,除了少數的怪草外,僅管如此,勤份點,兩週除一次田梗的草也是足夠了,比較頭痛的一直都是在不使用除草劑下,水田裡的雜草怎麼除去或是抑制。

首先水田在插秧前要整的夠平,因為水稻在插秧後約兩週內水不是能放高的,這兩週就足夠讓雜草冒出頭來了,若是水田整的不夠平,那大概高的地方草已經不只是冒頭而已;早期的農民是跪著挲草的,挲的動詞指的是搓的動作,在雜草冒頭時,搓下去,這時草就又會長慢一些,受詞雖然是草,但實際操作起來,挲的是泥,所以老一輩的農民說:「挲草挲草,要挲泥不是挲草。」非常的貼切。

跪著挲草的少年

 當然跪著挲草不是好受的,一整個都是靠腰…力,弄了個一整天,挲不了多少水田的,所以聰明的先人開發了水田除草工具,它有個正式的名稱,”水田中耕除草器”,早期農村中稱為「鐪耙」或「豐年車」,在日本稱為「 田押し車」。

 豐年車的使用是利用車底的鐵片輪齒把水稻行間的泥挲一遍,代替跪在水田的痛苦,不過因為一行一行的走,直的走完還有橫的,雖然沒有跪在水田中靠腰…力的痛苦,腳力的負擔還是不小的,想想在水田中要花多少力量才能把腳從泥中拔起,在下步的時候更是舉步維艱,深怕採到幼小的秧苗,還要同時前前出力,推、推、推,我這要是弄個一分地也會被打回原形-“奧孝年”。

   

我走在水田中間,手中握著「 豐年車 」,邊走邊發出賀賀賀的聲音,我想祖父當年駕「車」在水田的樣子應該也是這樣吧!

有天看附近的郭大哥正好在芋頭田用”水田開溝器”,跟他借來試試,水田開溝主要是在水田泥巴中開條水溝出來,方便快速的灌水,尤其在水田面積比較大或是整地沒整平的形況下,很需要使用,我就是屬後者啦,就像前面的問題,整平也是個有技術的事,差個3~5公分是有的,所以有的地方灌水深了,有的地方水還沒到,這時候水田開溝器就有很大的幫助,它可以把一條溝把水導到想去的方向,當然拿來當挲草也不是不行啦,必竟有”挲”有差嘍,將就著用!

用單行的開溝器來挲草是省了在水田中推動的力量,只是上百行的要走,總還是要花一些工夫。最近偶然在網路上看到有些新農友用刷地板的長刷來挲草,我也弄了一把,原理也是像豐年車一樣,只是輕了些,推的力量少用了些,當然我還是為了少走兩埫,組裝了自已的挲草工具!向大家介紹-“光輪2001農青號”

“光輪2001農青號”擁有最新的人體工學設計,人力無段式變速,絕對環保不吃油不排廢氣,使用一次省去走三趟的力量,最神奇的是,價錢低廉,僅要90元!

水田在2週後比較能把水放高了,使用光輪2001農青號就很輕省,方便在水田中奔馳,這是我自已講的,其實附近的幾個老農民是來回看了很多次是傻眼吧,一直追問我拿這個要幹嘛,我則是採迂迴戰術,四兩撥千金把話題引到別的事上,當然會這樣的原因還是跟光輪2001農青號不太好用有關啦。

最後一項工具了,是真的多排式帶引擎的豐年車,這是國人自行研發的機種,有力!!!一次3行,效率上升300%,最多可加到5行,500%的效率阿,鄉親!! 當然如果插秧的時候交插的插植行比較少時,使用上會更省力,省去一直抬起來放下,進一步如果插秧的師父工夫再好一些,把一列一列也對的整齊,可以挲的草就不只是行還有列了,這樣雜草要長起來的機會是更少了!!!

 

對任何農業種植來說雜草控制的重要性是不用強調的,而如何多元的利用不同的地勢、生物及機器來控制則是體現人類在自然中與自然共存的能力,利用水田中水位的高低、滿江紅、金寶螺都可以是控制雜草的手段,再不行用人工或機具來挲草也可以達到抑制的作用,如此總是可以少用一點除草劑,多一點的生態多樣性嘍!

是誰在水田裡下蛋!

====後記
台灣長期忽略農業的發展,筆者在找水田除草農機時一度想從日本引進,日本在水田除草器具發展上,因有許多無農藥長期的支持者,使得這些傳統被保留下來,並且再改良,成為活的農業發展,這是值得我們省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