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瓢蟲、長腳蛛當環境指標,綠保農作範圍擴大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5年前開始和林務局合作,推動「綠色保育標章」,用友善環境的耕作方法,復育水雉、翡翠樹蛙等保育類動物的棲地,這個月起慈心另外納入「指標物種」、「紀念性物種」和「棲地環境營造」,讓田裡沒有保育類動物的農民也能加入綠保標章,目前已和花蓮區農改場合作,把對環境敏感的長腳蛛、橙瓢蟲納入指標,邀請民眾多多購買有善作物,用嘴巴守護生物多樣性。

沒有保育類動物也可加入綠保標章

67
(上)橙瓢蟲和(下)日本長腳蛛適合做為水稻田中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代理指標(圖片來源/花改場)

長腳蛛、橙瓢蟲是農民的好朋友,喜歡吃飛蝨、蚜蟲等危害稻子的生物,近年卻因農藥、除草劑過量使用,逐漸消失。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范美玲2012年開始研究稻田生物多樣性,發現有機田區的長腳蛛、橙瓢蟲數量是慣行田區的2倍,說服7位農民共6.6公頃田區,營造適合長腳蛛、橙瓢蟲的棲地環境,今年4月成為首批以「指標物種」加入綠色保育標章的區域。

以往僅田裡有保育類動物的農民,才能申請綠保標章,2013年起慈心新增「特殊動物」,讓沒被列入保育類的昆蟲「大田鱉」也能申請,不過許多農民即使不用農藥、化肥,田裡也不見得會有珍貴稀有的野生動物,因此慈心今年4月再度新增「指標物種」、「紀念性物種」和「棲地環境營造」等概念,鼓勵更多友善栽培的農民。

慈心基金會專員陳榮宗表示,想用「指標物種」加入綠保標章的農民,必須提出相關數據,證明田裡的生物多樣性,慈心會先書面審查,再實地現勘,確認農民使用適合該生物的農法,花改場這次便累積了3年資料,未來希望和學者、農業單位合作,建立稻田生物多樣性的資料庫。

圖片1
圖片提供/花改場

但是到底什麼樣的動物才適合作指標物種呢?花改場作物環境課助理研究員林立說,首先要對農業耕作方式敏感,像長腳蛛、橙瓢蟲就不喜歡農藥;第二是不能太小,寄生蜂出現的田區生物多樣性也很豐富,但是寄生蜂實在太小了,年輕人都不一定看得見,更何況老農民,長腳蛛、橙瓢蟲就是肉眼可見的生物。

此外,這兩個指標生物一年四季都看得見,二期作如果休耕,會自動躲到田埂,因此田埂必須保留一些草。

范美玲說,農民可在幼穗分化期時,在一定範圍的田區用網子輕掃,觀察有多少橙瓢蟲,有機允許使用的資材如苦茶粕,施用過多仍會影響田中生物,此時可以比較掃網前後的生物數量變化,如果先前觀測有10隻橙瓢蟲,用了生物資材後只剩1、2隻,農民就知道要調整用量。

種田埂、挖生態池也可申請

10985241_1058716677489243_5749193041948258516_n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專員陳榮宗(攝影/林慧貞)

這次加入綠保標章的7位農民都是花蓮銀川有機米的契作班員,不過陳榮宗解釋,有機雖然和綠保標章一樣都不能使用化肥、農藥,但有機不一定能加入綠保,「譬如有機田區的田埂可能是水泥,綠保著重的是整體生物多樣性,所以可能希望農民在田埂種一些草,讓生物棲息。」這次還有銀川農民特地挖了生態池,增加生物多樣性。

全台已有145戶加入綠保標章,保護近200公頃土地,目前僅花蓮提出「指標生物」的概念,范美玲說,現在初步以稻田研究為主,因為宜蘭、花蓮大多種稻為生,無農藥、化肥只是基本,未來將進一步建立適合該指標生物的耕作方法,推廣到更多東部農民。

除了用生物當守門員,慈心另外納入棲地營造指標,鼓勵農民用「環境」認證,例如挖生態池、小溪、淺溝等,或是營造草生田埂、灌木綠籬、竹林、自然演替的休耕地或雜地,經過專家審核後也可加入綠保標章。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