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洪瑞珍非彼洪瑞珍 三明治引發的食安盲點帶來什麼啟示?

由左而右、由上而下分別是洪瑞珍北斗店、台中中山路店、台中自由店、台北重慶店,雖共用「洪瑞珍」名號,但各店負責人均不同。(記者潘子祁製圖)
由左而右、由上而下分別是洪瑞珍北斗店、台中中山路店、台中自由店、台北重慶店,雖共用「洪瑞珍」名號,但各店負責人均不同。(記者潘子祁製圖)

「洪瑞珍三明治」在香港引起46人食物中毒,為此香港食安中心宣布禁止台灣的洪瑞珍三明治進口,並呼籲港人不要以網購、攜帶方式將三明治帶入香港。由於「洪瑞珍」的15家店面彼此多無從屬關係,招牌三明治也各自生產,因此學者建議業者應制定標準流程,以把關生產、製造、運銷各環節,確保品質無虞。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認為「洪瑞珍案」值得借鏡。若情況反轉,是外國的散裝、「無品牌」三明治來台販售而出現食物中毒情況,「現有機制有辦法將各起食安事件串聯嗎?」因此他建議疾病管制署(簡稱疾管署)、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應共同建立監測機制,才能全面性的把關食品安全。

親族共享招牌一甲子,但多數分店「各自為政」

其實「洪瑞珍」並非創始人名,而是「創始店名」。第一代洪宜杉在1940年代擔任麵包學徒,學成出師後就在彰化北斗開「瑞珍商號」。日後親兄弟合資、展店,才正式以「洪瑞珍」的招牌闖蕩糕餅商場。

儘管各家都掛上「洪瑞珍」的招牌,但就和「太陽餅」一樣,消費者始終分不清哪家才是「創始店」。其中台中中山店更打著「中山路本舖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行銷口號,更讓消費者摸不著頭緒。

據上下游記者了解,北斗的洪瑞珍確是洪宜杉的創始店,而洪宜杉在家中排行老五,現店面已交由第二代洪峻聲經營,並在台南有直營分店;至於台中中山店,則為第一代老大的兒子,即家族長孫的洪泰雄經營,台中自由店則是洪泰雄的親弟弟洪幸雄經營。

另外,台北、板橋、新竹的「洪瑞珍」雖不知其經營者是誰,但不願具名的相關人員透露「全部都是第二代在經營,要不是親兄弟,就是堂兄弟。」可以確定的是,板橋環球店、車站店同屬一系,台北忠孝店、國光店又屬一脈,新竹、彰化二林則分屬兩人。

整體而言,除彰化北斗和台南店有明確的「總店-分店」關係外,其餘「洪瑞珍」多互相獨立,且招牌三明治也都有自己的製作方式、管理流程,僅部分商品像蜂巢肉餅、花生糖,統一由北斗工廠生產製造。

台中中山店為家族第二代長孫洪泰雄開設,其網站標榜「中山路本舖僅此一家別無分店」。(截圖自網站)
台中中山店為家族第二代長孫洪泰雄開設,其網站標榜「中山路本舖僅此一家別無分店」。(截圖自網站)

某「洪瑞珍」坦言早擔心客人帶出國

某家匿名的「洪瑞珍」向上下游記者透露,在香港事件發生前,已有許多遊客、民眾到分店表示希望「多帶幾盒回家和親友分享,」但店員都會向消費者解釋產品不耐放,且盛夏時節食品易腐,會建議消費者須在1小時內吃完。不過匿名者也說,「這還是願意說的顧客,有更多的顧客沒說,我們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再轉賣出去。」

消保處:面臨消費爭議,總店「責無旁貸」

面對「洪瑞珍」這樣「單一招牌,各自營業」的模式,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簡稱消保處)副處長吳政學說,的確和一般加盟情況不同。他解釋,一般發生大規模的食安事件,消費者可以明確找到加盟店的「總公司」釐清責任、求償,像50嵐、美而美等;但各自獨立的「洪瑞珍」,缺乏單一窗口,且部分商品還是「各自品管」,因此在責任釐清上會有一定的複雜性。

不過他強調,站在消費者的立場,還是希望消費者夠就近處理,而行政單位也會要求總店出面給予協助。他說,「我想可以掛『洪瑞珍』招牌,就有一定程度的責任,」但細節須再透過彼此契約釐清。

許輔:業者應建立標準品管機制,確保產品無虞

「洪瑞珍案」凸顯了地方生產的食物,流入全球市場中所引發潛在風險。現任台灣大學食安中心執行長許輔認為業者要避免類似事件,就得做到「完全標準化」的生產流程。

以麥當勞為例,業者會要求供貨商依相關標準供貨,而員工操作炸薯條、雞塊、烤漢堡肉的機器,都有一套標準流程,並隨時派人到現場稽核,以確保生產、製作到銷售每個環節都符合標準。

因此,「洪瑞珍」各店雖配方一致,但品管方式不同,就出現「潛在風險漏洞」。而其他連鎖加盟業者像手搖杯、早餐店,雖然有中央廚房供給原料,但「基於成本考量,業者很少到產地實地了解,」也無助於品質把關。

「反過來發生在台灣會怎麼辦?」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認為「洪瑞珍案」的一個重點,在於出現食物中毒的消費者透過「洪瑞珍三明治」而串聯起來;如果缺乏這條線索,整起事件恐怕會被視為「彼此獨立的個案,進而找不到出問題的原因。」

他進一步解釋,食安事件可粗分兩類,一類是不當使用添加物,稽查人員可以很明確從生產環節就查出問題;但「食物中毒」類的事件,涉及生產、運銷、保存等環節,非常複雜、不易釐清。而我國目前針對食物中毒的事件,並無「整體性」的機制,因此容易產生「事件彼此獨立」的錯覺。

葉彥伯舉例,「如果反過來,是香港的散裝三明治,完全沒有品牌,進到台灣來,那各地的食物中毒事件有可能被串在一起嗎?」因此他建議疾管署和食藥署應合作,建立共同監測機制,才能在食安事件發生時即時找出原因。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