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導致稻米品質產量下降,台日專家進行水稻耐熱試驗經驗交流

近年來全球暖化議題日漸受到重視,因為氣候型態的急劇變遷,恐導致水稻產量及品質下降。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是位於臺灣最南端的試驗研究機構,近年來有鑒於平均氣溫有升高的現象,擬針對水稻的耐熱性進行研究,因此特於日前(7月15-18日)邀請日本九州大學知名學者松江勇次教授來臺發表專題演講,並與國內水稻研究人員進行相關議題交流,期能為台灣水稻耐熱品種選育及試驗引導正確的方向,並建立試驗研究的國際合作管道。

松江勇次教授在專題演講中指出,日本福岡近年來受高溫影響,導致當地產出一等米的比例下降,直接影響農民的收益;高溫可抑制穀粒內澱粉合成基因的表現,促進澱粉分解基因的表現,導致蛋白質含量提升及穀粒變硬;在高溫下生產的米粒變硬,主要是支鏈澱粉的長短臂比例改變所導致。松江教授也提出高溫逆境下的理想水稻株型,期望藉由降低分蘗節位,並由上穗位產生較多的二次枝梗來著生穀粒,以確保穀粒充實良好。

日本目前已陸續著手進行耐熱品種的選育,其中,由松江教授育出的「元気つくし」品種,被日本穀物檢定協會給予最高的食味評價,但其耐熱機制目前還在探討中。松江教授表示,許多人認為產量與品質無法同時兼顧,但他卻深信在產量、外觀及食味品質中一定可找到平衡點,這也是他希望實現的夢想。

高雄場場長clip_image002表示,雖然在日本影響水稻品質的臨界溫度為25℃,但台灣地處亞熱帶,其栽培,品種應有較高的耐熱性;臺灣大學教授盧虎生也證研究結果顯示,影響台灣水稻品種品質的臨界溫度約為26℃。黃場長表示,高雄場水稻向來以良質米為選育、研究及推廣重點,且因該場位於臺灣最南端,很適合作為耐熱水稻研究的基地;另因臺灣的緯度較日本低,臺灣目前的現況可能是日本未來的環境,期望雙方可以透過試驗合作,共同了解水稻耐熱機制研究,達成選育耐熱品種的目標。

高雄場作物改良課課長吳志文表示,台灣目前水稻耐熱品種篩選試驗處於起步階段,技術尚未成熟,藉由雙方意見交流及現場田間技術指導,可確立未來試驗方向,也期望透過雙方技術交流,奠定臺灣在作物耐熱逆境研究方面的良好基礎。

松江教授解說理想水稻株型之特性-1

(上)松江教授解說理想水稻株型之特性(下)松江教授與台灣水稻研究人員合影。

松江教授與台灣水稻研究人員合影-3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