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作物停灌補償出爐,實耕者才能領!陳吉仲:將與肥料實名制勾稽 ,地主勿申請

針對桃竹苗停灌引發的爭議,農委會主委昨 (21) 日下午率各級主管前往桃園舉辦「攜手抗旱 共度難關」座談會,來自桃園、新竹各地共一百多位農友出席。主委陳吉仲表示,絕對會讓所有實耕者領到補償,「否則大家可以來農委會找我抗議。」

陳吉仲希望農民理解停灌是不得已的決定,但已為農民爭取最高補償(攝影/楊語芸)

蔬菜補償金額出爐 凡作物受損者皆從優補助

農田水利署署長蔡昇甫說明,今年無颱風侵台、梅雨僅帶來過去六成的雨量,停灌之所以集中在桃竹苗地區,是因石門至德基水庫今年 6 月至 10 月降雨量紛紛創下歷年新低,有效蓄水量也不樂觀:石門水庫僅餘 45.2%,德基水庫甚至低至 20.6%。

蔡昇甫說,要完成桃竹苗地區的二期稻作,需要 1.3 億噸的水源,但桃竹苗的水庫蓄水只有 1.2 億噸,既然水源無法完成供灌的任務,農委會只能下這個艱難的決定。

「政府沒有辦法影響老天爺下雨與否的決定,但絕對可以協助農民度過難關、維持生計。」蔡昇甫說。他於座談會上再次說明補償金的申辦方式。另外,除了已經公布的柑桔類、甘藷、大豆每和牧草的補償金額外,他又公布更多作物的補償標準,細節如下表。而未在表列中的作物,他也呼籲農民提出申請,只要確認受損,政府都會從優補償。

同時,蔡昇甫也重申停灌補助是針對實耕者發放,開放申請 4 日以來,已有 10,935 位農友、5,000 多公頃稻田申請,約佔受損面積  30%。為協助農友儘速領取補償金,水利署除調動新北市的同仁前來桃竹苗地區支援外,亦會擇期進行巡迴受理,方便農民申請。

停灌補償標準(資料來源/農委會)

補償金申請與肥料實名制勾稽,地主切勿申請

主委陳吉仲表示,身為農委會的大家長,他的任務就是要照顧全體農民。「我當然可以去跟經濟部拍桌子,說不准農田停灌。但災情繼續嚴重下去,大家就只能領天然災害每公頃 1.8 萬的補助。」他表示災情既然已是事實,就應該幫大家爭取更好的補償。「我當然知道 14 萬無法真正彌補大家實質的付出,更遑論感情的投入,但希望大家理解,這真的是一個不得已的決定。」

陳吉仲同時呼籲地主,停灌補償是針對實耕者,工作站受理申請後會與肥料實名制勾稽,地主不曾買過肥料,就請不要宣稱自己是實耕者。他前前後後強調多次,一定、務求、絕對會讓每位實耕者都拿到補償。

農友建議:整合系統、維修水路、北北桃民生用水共體時艱

座談會開放農友抒發己見。桃園青農莊育來說,自己代表新屋、楊梅、湖口一帶的農民發聲,他責怪農委會說停灌就停灌,完全不讓當事人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這麼大的打擊讓農民幾天都無法入睡。另外他也指出,各地工作站收件標準不一,有些農民因為不知道地主的身分證字號,申請就被拒絕。

農友徐同權建議,水利系統是三年前的資料,若能與農糧系統整合,會讓申請作業簡便許多,甚至也可以跟水稻保險結合。同時,他建議明年的休耕補助可以少給地主一些,挪部分費用讓農民轉種耐旱作物,「如果氣候變遷已經是常態,我們是否要提前應對?」徐同權提問。

農友莊育來反映,臨時停灌讓農民徹夜難眠(攝影/楊語芸)

六香田的郭苡莘憤憤表示,不要每次缺水,就污名化農業,她強調農業用水佔 70% 的數據應該要重新檢討,水路維修也要落實,「我們那邊短短 200 公尺的水管,有 3 個地方在漏水。政府都不處理,只會說農業用水太多。」

另外郭苡莘指出,因為六香田已經建立消費者信賴的品牌,現在卻面臨交不出貨的情況,真的是損失慘重。她斥責政府怎麼可以一邊揚言農業永續,一邊又隨便實施停灌,「還說什麼給輪灌通知,鬼才看得到你們的輪灌通知。」她心疼自己的品牌即將毀於停灌,反諷道「長官要送白包給我們嗎?」

同樣也是品牌農,芭寶米的胡真萍說,芭寶米農園五代務農,她和哥哥返鄉後協助農園經營品牌,也是好不容易稍有成績,就面臨停灌的惡耗。她直言缺水既然是大家共同的命運,北北桃人口如此集中,「若要共體時艱,是否也請北北桃的民生用水供一休一?這樣大家才會知道水有多麼珍貴!」

郭苡莘請政府不要污名化農業,並確實調查農業用水量。(攝影/楊語芸)

陳吉仲:承諾若未實現,請大家來找我抗議

陳吉仲首先回應,他強調因應氣候變遷是未來最重要的工作,最慢十一月中旬就會公布全國因為乾旱受到影響的作物,補助也會盡量照顧農民。至於農民抱怨「決策太慢」一事,陳吉仲跟大家致歉,明年一期稻作若要休耕,會在十二月通知大家。而且未來政府做任何決策前,都會先徵詢農民的意見。同時,明年若再有不得已的停灌作業,補償時一定會納入產業上下游,像是秧苗業者、代耕業者及烘乾業者等等。

另外,台灣的農水路共有 70,000 公里,可以繞地球一圈半,破損自是難免,但陳吉仲表示,未來只要有農民反映水路需要維修,一定都會優先處理。同時,水利署會朝向精準灌溉的方向努力,農改場也會研發抗旱的品種,大家一起度過難關。

陳吉仲說,他當年以「農陣」身分曾經在行政院抗議過對農民不公的待遇,「不能說在野的時候去抗議,現在就不管了。」他表示,他今天的承諾如果沒有實現,「請大家一起來農委會找我抗議。」

至於品牌農的損失,陳吉仲說自己完全能夠理解,也完全同意農友的批評。他會動用政府的資源來降低大家的損失,希望農友們儘量跟水利工作站反映困難之處,「青農、品牌農我會負責任,這樣台灣的農業才有辦法往前走。」他說。

申請問題皆已解決 未來會縮短資訊落差

蔡昇甫回應道,過去4日受理申請後發現的問題,都已經一一解決。除了有疑義的表單已修正外,也簡化了程序,不需要地主的身分證字號,他說:「落實各管理站同仁的認知是我的責任,未來一定會讓同仁以便民為主。」他同時呼籲,因為有法律責任,請地主千萬不要來領取補償金,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

至於之前實施輪灌產生的認知落差,蔡昇甫說,由於水路有高低,將水門關上並不是抽乾水圳,剩餘的水量或許會造成農民的誤解,以為灌溉仍正常運行。另外,工作站的同仁以「看管水門」為首要任務,過去的公告都張貼在站內公布欄,沒考慮到資訊是否到位。未來他會要求工作站與農民間建立更直接的溝通管道,例如 line 群組,好讓農民更快掌握重要的資訊。

農田水利署已去除切結書上「與地主取得共識」文字,便利實耕者申請(資料來源/農田水利署)

獎勵與補償可以並行

農糧署糧食產業組組長林傳琦補充,這次的停灌補償不會抵消原有的綠色環境給付或轉作休耕獎勵。舉例來說,種植大豆的農友可以申請每公頃 6 萬元的停灌補償,但原有每公頃 6 萬元的綠色環境獎勵也可以申請,而且這一期不會要求大豆的存活率要符合《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的標準。林傳琦麻煩農友們廣為宣傳,任何人的權益都不該受損。

最後,陳吉仲強調,會盡快整合水利、地政跟農糧系統,同時也會納入肥料實名制及農民退休福利制度,甚至,農委會正在考慮的農藥實名制,也可以趁機推動,這樣可以讓產銷履歷更容易溯源,也方便未來區別地主跟實耕者時可以免生爭議。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