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下游特約記者廖芷瑩
宜蘭大學附近近期開了許多精緻的小店,其中一間裝潢簡單、但在地農產選物齊全的「安孫好食」(Anson House),是附近上班族經常光臨的買菜地點。創辦人陳智謙因為受到從農好友的激勵,在 2019 年創辦安孫好食。一位原本只懂標準化流程的銷售員,是如何打開腦袋與胸懷,走入小農產業,在地練功,成為銷售專家呢?一起來看他的經營秘辛。
從菜市場勇闖天下的小農品牌商家
2019 年某個春日,陳智謙剛辭去文化專業經理人的工作,他站在從小拜到大的神明面前,雙手緊握筊杯,口中唸唸有詞。張開眼睛後,他將筊杯往地上甩,一正一反,可以抽籤。神明的旨意大致是指「這件事可以做,不過會很辛苦」。然而,陳智謙當時只看到「可以做」三個字,「很辛苦」就被他拋在腦後。
神明說的很辛苦的事,是陳智謙想要創辦安孫好食這間農業選物店的決定。這是一個聽起來很精緻的工作,卻需要每天去田裡跟農民交陪、到販賣現場跟顧客盤撋(puânn-nuá),還要顧銷售數字、看天氣預報、開車送貨、整理帳務、回覆顧客、宣傳行銷,以及接受採訪。校長兼撞鐘,吃力不討好,難怪神明會警告。
但陳智謙憑著不服輸和敢冒險的個性與毅力,也走過了三年多的日子,他認為自己堅持販賣宜蘭在地小農的產品,是此生不會後悔的決定。他回想,2019 年因為受到從農好友的鼓舞,毅然決然回家鄉宜蘭創業。當時他雖然有 IT 產業的業務背景,以及專案管理人的資歷,但接手小農朋友在宜蘭北門黃昏市場的「小農產物販賣所」、進而創立安孫好食,歷程還是非常崎嶇。
「一開始一定會遇到不友善的顧客,我劈頭就問:『對,我們的真的比較貴,但阿姨你要不要買買看?』」陳智謙憑著爽朗卻耐心的個性,以及有時會冒出幾句像電視購物的推銷口才,讓一些原本買慣行蔬菜的客人,漸漸接受他的商品。
他認為,黃昏市場雖然不比早市的人氣,但消費者大部分是上班族,願意嘗試新的商品。「顧客指名一定要買我的蒜配烏魚子,因為他們說:『這個要生吃啊!當然要買你的。』」因此陳智謙不拚來客率,反倒注重提袋率。他知道自己每日客人不多,然而他的顧客黏著度高、消費力強,來一次至少花七、八百元。那些原本會嫌棄價格的顧客,最後成了安孫好食起步的最佳夥伴。
勇敢迎接改變,是最好的經營方針
創業前半年,陳智謙犯了很多錯誤。像是不熟悉小農商品會因天氣而無法準時出貨,誤把 IT 產業的「交貨期」當成絕對準則,因此無法如期交貨給餐廳。「以前電子業這樣就違約,但新鮮的小農商品,完全不是這樣!天氣說變就變,農夫也只能跟你攤手。」剛開始,他會生氣、苦惱或無奈,但幾個月後,他逐漸練就緊急應對、臨時調貨與放寬承諾期等小農商業技巧。
然而,就在陳智謙以為自己逐漸上手時,2020 年初卻遇到疫情爆發,幾個月後菜市場的生意也無法繼續。當全世界都陷入恐慌時,網路訂單卻持續飢渴,他回憶:「疫情後,我每天就是沒日沒夜的接單出貨,很可怕……顧客會直接複製一張今天剛發的 menu,說上面的菜全部來一份,然後直接匯款,你都來不及回,他就劈頭問:『菜何時會到?』」他苦笑當時賺得多,但也的確辛苦。
能夠搭上內需市場的獲利,陳智謙慶幸自己在疫情爆發前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2019 年底,因為原本菜市場顧客的line群組中常有人反映,一般群組隱私保障不足,所以他將顧客們引導到當時大眾還不熟悉、但安全度高很的 line 官方帳號,卻因此流失上百名網路客人。
學行銷的他知道,改變雖然極具挑戰但這樣才能更專心經營有效顧客。還好改用官方帳號後,剛好迎接疫情的爆量訂單,讓他能更有效率的回覆每位顧客,「我都很訝異自己在那時做了這個關鍵的決定」,他慶幸的說。
奠基於這次成功的經驗,陳智謙學會跟社會跳改變的舞步。「我常會思考是不是服務做不好?其實是因為情勢改變了!」所以他知道該淘汰的,就要狠心放掉。2022 年,他收掉營收降低的市場起家攤位,租下女中路的門市,還到 Foodpanda 上架。他驕傲地說:「Foodpanda 通常只能買到全聯或家樂福的生鮮,但在宜蘭你可以買到安孫的菜!」
關心小農,選物店才能運作良好
陳智謙的繁忙生活中,除了銷售外,還需拓展產品項目。目前安孫好食穩定接觸的生產者約 60 幾位,對大通路來說這是個小數目,但對小商店而言,「這是很好的 base了!」陳智謙說得自信。
這個好基礎,是他自己跑出來的,用業務的精神與許多生產者成為好友。他提到農業是個非常特別的場域,「以前做電子業,誰會理哪個廠長怎麼樣?但農業就是不行!你就是要關心他的故事,甚至是他家小孩怎麼了。」他認為瞭解農民的背景及狀態,可以讓商家更精確地協調叫貨,並設想與他們合作的短中長期規劃。
采福好田李明珠是安孫好食長期合作的對象之一。李明珠提到,自己和陳智謙是多年好友,當初擔心朋友進來農業的成果,因為她知道農產銷售不是條容易的路。然而,陳智謙卻毅然表示:「想為自己拼一次!想幫農民賣東西。」李明珠聽了很感動,兩人因而成為合作夥伴,也持續討論許多銷售問題。
陳智謙有感而發:「做小農的生意很常要『相挺』,雖然這聽起來很感性,但這個『挺』是希望彼此很好,完美的達成彼此想要的,是非常正面的影響。」過去的經驗告訴他,生產者與販賣者之間,如果能在能力範圍內相互體諒,才能造就雙贏的農業商業交易。
友善耕作農產品通路競爭,經營品牌、作出特色
談及小農,陳智謙也提醒,過往總以為自己幫助農友,但現在「我們真的反而要謝謝他們,願意讓我們賣他們的東西」,因為通路競爭,大商家都爭先要好的友善耕作農產,「他們真的不缺你這個錢!」陳智謙很認真地幫農民說。
因此,他創業時就以「宜蘭產物」作為區分市場的策略,直到現在,雖然有些冷凍品的產地在外縣市,然而店內依然有約八成的宜蘭在地貨。這點除了是他作為宜蘭人對地產的支持外,也是為了作出店家特色。就像長期支持安孫好食的台北市集顧客羅羅提到,她自己很喜歡宜蘭的菜,更喜歡老闆親切的態度,所以成為忠實顧客。
現在,安孫好食為了推廣與行銷,也常到台北擺攤。天母 SOGO 週末手作市集,是他經常報名的活動。在百貨公司走廊上一眼望去,其他攤販不是手做吊飾,要不就是高貴的進口商品,安孫好時卻能以菜販之姿,和其他精緻商品並駕齊驅。陳智謙強調,報名手作市集是因為他賣的是品牌,「如果去小農市集,我就沒什麼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