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異鄉人之米『小間米』

王鼎鈞書中說『所有故鄉都是從異鄉演變而來,故鄉是祖先流浪的最後一站。』

青壯歸農、返鄉洄流,絕大部分的人,不是父執輩在農村中已有農地,以農作為生;不然就是故鄉即為農村,家族在當地已有廣闊的脈絡,回鄉立可承接相關人脈資源,租作田地不成問題。少有人像我們一家,為了自己也說不出的催促與歸依,真把異鄉當故鄉,在連田地著落都沒有的情況下,就辭了工作賣了房子,帶著兩個稚齡幼兒跑來宜蘭務農。

其實這真的是很異想天開的一件事,尤其是發生在一對熟齡夫婦身上,但我們就這麼做下去了。然而,租用田地這種事情,在純樸的農村裡,上有人情義理,下有勞動經濟,不是你今天說想要從事友善農業,往村子裡或田埂上一站,大喊『我們想做友善農業,我們會好好照料田地,請把無力耕作的土地租給我們吧!』人家就會笑嘻嘻或深受感動的把田雙手奉上,尤其在沒朋友沒親戚的陌生環境下,對當地人來說,我們不但是外鄉人更是異鄉人,人家根本不認識你,怎可能把田隨隨便便就租給我們?

但很奇怪的是,我們並沒有沮喪或是後悔這麼冒失的來到宜蘭,輾轉輾轉的,天可憐見不知是憨膽闖到路抑或天父眷顧,我們認識了宜蘭當地培植友善小農的民間團體『倆佰甲』,在跟發起人面談過後,我們終於踏出了第一步。

大部分的老農對於田地是擁有對母親般的依戀情感,土地照護餵養了他們一輩子,就算第二代不願操作,要把田地交出來租人,簡直像嫁女兒般的謹慎,若非有人擔保介紹,真的真的很難到手。倆佰甲擔任了這個對地主擔保的保證人角色,因此我們對於在耕作的田地,絕對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懷著感激感謝跟學習的心情耕作每一天,因為不但主責人會看,很多地主老農就算無力操作,但還是保持著巡田的習慣,看到租給人的田沒有好好除草、好好耕作,好一點的口頭告誡一下,脾氣大一點的就表示明年要把田收回來,這不但辜負了原本保證人的好意,異鄉人若因此壞了名聲,想再租田耕作就更難上加難!

我們的米,就在這種心情下,跟著我們的希望一起播下;當中全然不使用農藥、不使用化學肥料、更不使用除草劑而採取手工除草、彎腰手撿福壽螺、並使用KKF農法微生物菌製作液肥……我們盡量貼近早期耕作的方式,因為在那個時代,人們如此惜物愛物,深切的知道土地是活的、了解『天生萬物以養民、民無一德以報天』老話有老話的道理, 一粒米、一點食糧,都是生命本質裡最初的純粹。

異鄉人的米『小間米』,是身為異鄉的我們一家人的米品牌;因為異鄉,所以更加體會那份篳路藍縷的辛苦與艱難,但那種種荊棘留下的脈絡,於我們卻成為一種印刻,光彩了生命的艷色,餵養了靈魂裡的所求,轉變成土地上純淨的收成與詠嘆。

小間就日本的算法,是大約六個榻榻米大的空間,我們用來表示對物慾的極小量化;蘭陽平原上一棟比一棟豪華巨大的農舍,但是我們所要的就那麼小小間,拿掉那些美麗的建築,人所立足俯躺能要多大的空間?但眼目所見,卻是極大間了。

友善有機作物價格不斐,我們的『小間米』也比市面上一般的米較昂貴,因為貴在人工,也因為人工所以產量不多,但絕對是可以放心讓孩子入口的米。現在的社會人人都不好過,我們也不想因為食物而造成家庭開銷的重擔,一個家庭,一星期有兩到三餐食用友善小農的食材,讓身體從那些化學食品裡喘口氣,休息放假一下,慢慢你會知道,今天支持臺灣友善農業的你,臺灣友善農業也會是你身體健康的最強後盾,而當越來越多家庭食用友善作物,不管米或菜,需求量大於慣行農法,也將會有更多農人投入,價格想當然爾也將越來越親民,臺灣友善農業真正的改變將落在消費習慣上。

我們是臺灣友善小農裡的異鄉一家人,異鄉人種出來的米『小間米』。
無使用農藥、不使用化學肥料、更不使用除草劑、手撿螺、手除草、KKF農法。
訂購單連結如下: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PWJ3QNsQP3GN1Eqp5Flrv-RrwETNa2KwWij47LikTGM/viewform?edit_requested=true

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bookvegetable

部落格
http://bookvegetable.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