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識「食物」者為俊傑

古有明訓: 識「食物」者為俊傑(此為丹尼爾掰的)。這也就是丹尼爾為什麼投入很多的時間充實「食物」的相關知識的動力。而各位如果常常上上下游的網站來流覽有關「食物」的文章,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家個個也都可成為「俊傑」。

根據教育部重編的國語辭典,對於「食物」的解釋為: 一切可供飲食的東西。而像牛津字典對於食物(food)的解釋為: things that people or animals eat,(人或動物吃的東西)。再看看日文的Yahoo線上字典對食べ物(食物)的解釋:

食用にするもの。また、飲み物に対して、噛んで食べるもの。(食用的東西。又相對於飲品,咬後食用的東西。)所以大致字面的解釋都是可吃的東西,有些則是將飲用的東西於特別分出來。至於這種東西吃下去對人體有何影響,光從「食物」這個字的字面,並沒有辦法看出來。

但就從吃進「食物」的行為看來,卻對於人體甚至心理,都會造成種種的影響,以下為幾個我們必需考慮的問題:

(1)  吃了原味食物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

(2)   該生吃還是熟食

(3)   該剝皮吃還是含皮吃

(4)   什麼食物可以混在一起吃

(5)   什麼食物不可以混在一起吃

(6)   如果受困在野外沒食物可以吃時,剛好有人抓了一隻田鼠,對於平常不敢吃田鼠的人,吃下去後心理層面的影響

(7)  吃了「加工」過的食物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

(8)  不同烹調法的食物,吃了原味食物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

等等

「食物」2個字看似簡單,其實不同的變數之下,對人的身心的影響卻大不相同。例如同樣的食物在夏天炎熱的氣溫和冬天嚴寒的氣溫下擺放相同的時間,兩者的生菌數,有著極端的不同。所以或許是我們太注重食物,以致讓人身體的抵抗力,經過長久的演化後,愈來愈比不上野生動物。也或許是我們太輕忽食物,才會造成像「癌症」這種文明病漸漸佔據了國人10大死因的前幾名。

知名的毒物專家林杰樑醫師日前病逝了,頓時之間,台灣社會少一位識「食物」的俊傑。但我們堅信:英雄不寂寞。將有更多識「食物」的俊傑在林杰樑醫豎立的風範中崛起,透過良知的發現、更多的探討,抓出食品業的害群之馬,為台灣破洞百出的「食安網」建立更強大的防火牆。丹尼爾在此先向各位在正在看這篇文章的「食物俊傑」們致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