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脫鞋子的好茶部落 以魯凱家風融化客人為家人

他們的家,曾被土石流衝破,導致整個部落被迫遷移,成為失去家園的魯凱族人。走過莫拉克災後重建的五年漫漫長路,好茶部落魯凱族人來到屏東瑪家農場,在民間團體的協助下,不但重建自己的部落,還發展出「接待家庭」的部落產業,招待客人感受魯凱家庭的好客與文化。

禮納里的好茶部落,正述說著從失去家園到重新站起來接待「家人」的故事。

10517383_10204428315731933_3374815075226845127_o
禮納里的好茶部落(圖/汪文豪攝)

來到「禮納里─脫鞋子的好茶部落」,會顛覆一般人對重建區永久屋形式呆板單一的刻板印象。這裡的家屋充滿著魯凱族濃厚氣息,家門前以石板鋪成的主客廳,以木頭雕刻的圖騰等彩繪裝飾,刻劃著魯凱族人流傳已久的文化特色,每一棟房屋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家風。

踏進禮納里,好茶居民以「SaaBaw(沙寶)」這聲平安祝福,迎接著來到好茶部落的客人們。當客人願意脫下鞋子、戴上花環、接受族人的迎賓儀式之後,便開始成為好茶居民的「家人」。

雖然現今的禮納里在外人看來充滿家的溫馨與魯凱特色,但對好茶居民來說,這距離理想中「家」的圖像,仍有段距離,因為這處重建區只有房屋與停車場,沒有耕地和公墓。

對魯凱族人而言,原鄉的耕地帶著祖先傳承的聯繫,公墓則是魯凱族人靈魂回家的居所。但是政府在安置災民的政策上便宜行事,未正視原住民對於先祖的尊重與紀念,讓禮納里的好茶子孫少了一塊與祖先、土地的連結。

每當部落老人家看到前來地調勘查的人員或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官員,都會詢問能否幫忙爭取公墓,因為沒有公墓,代表過世後沒有能回家的墓。

1907409_10204428216889462_9043562943166719383_n
「拖鞋子的好茶部落」以一聲聲SaaBaw歡迎家人們回家,走出屬於自己的特色。(圖/汪文豪攝)
10393573_655654987862461_690032091651270623_n
圖片提供/「禮納里─脫鞋子的好茶部落」粉絲頁

「這裡不好玩,這裡是部落!」

10462724_658646134230013_1207874625398186251_n
遊客融入地方文化(圖片提供/「禮納里─脫鞋子的好茶部落」粉絲頁)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進入第五年,好茶部落將自己的家庭敞開,以接待家庭為主軸,發展出全新的產業。部落目前設置40戶接待家庭與20戶以美食、手工DIY為主的家庭,結合各家庭的生活文化來分享、傳承魯凱的傳統民俗。

每當有人透過窗口接洽,詢問禮納里好茶部落的體驗專案好不好玩時,魯凱族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金龍總會回應:「這裡不好玩,這裡是部落!這裡不做民宿,是接待家庭,並且要與家人住在一起,協助陪伴老人家!」。

李金龍說,發展接待家庭的產業不是為了觀光賺錢,進入好茶部落的遊客必須入境隨俗、配合居民的步調。「我們希望在彼此尊重的互動之下,讓外地人能了解魯凱族的文化與習俗,照著我們生活進行,不是為了迎合觀光,讓外面的人改變我們,」他強調。

即使總統馬英九曾體驗過接待家庭,稱讚禮納里為「普羅旺斯」,但好茶部落仍不刻意行銷增加知名度,而是透過許多曾經入住此地,從客人變「家人」的口耳相傳,吸引真正想體驗魯凱族人生活的朋友前來。

接待家庭從去年6月到10月共接待了六千多位「家人」,雖然人數眾多,但是並不影響部落的正常起居,族人依然能怡然自得地聊天、生活。每當有熱愛部落的朋友來訪,無論是部落族人還是前來體驗的「家人」,皆融入於完整的好茶家庭中,非常熱鬧。

10478153_655655037862456_4974889612573083202_n
遊客融入部落文化(圖片提供/「禮納里─脫鞋子的好茶部落」粉絲頁)

來到部落不是來觀光,而是來關懷、來看我們

10541402_10204428277330973_3112048930217720409_o
接待家庭邀請部落裡眾多獨居長者共同參與,除了讓這些年長者能有額外收入,也藉由客人陪伴孤單長者的交流過程,譜出許多溫馨的生命故事。(圖/汪文豪攝)

接待家庭邀請部落裡眾多獨居長者共同參與,除了讓這些年長者能有額外收入,也藉由客人陪伴孤單長者的交流過程,譜出許多溫馨的生命故事。

李金龍舉例,某對參與接待家庭工作的老夫妻,他們的孩子原本很少回家。每當部落裡家家戶戶也學漢人在慶祝除夕夜時,老夫妻總會躲在一旁觀看隔壁人家溫馨的圍爐,非常羨慕別人的孩子會回家團圓。

有天,一名至這對老夫妻家中入住的「家人」向理事長李金龍分享:「理事長,我覺得好特別,我很感動!Ina早上起床之後、吃完早餐,她就叫我穿族服,穿她女兒的衣服,在穿的過程,她一邊給我穿,一邊掉眼淚,幫我戴頭飾、戴原住民少女在戴的耳環、手環,Ina一邊戴一邊掉眼淚,我不知道是什麼情形。當我全部穿完之後,她就請我走臺步,走到那邊再走回來,當我走回來的時候,Ina笑了!」(Ina是魯凱語,意指祖母)

原來這個家庭背後有著更深層的故事,老夫妻的女兒在八八水災之後從未回家,對父母也不聞不問。因此當族人舉辦豐年祭、婚禮時,Ina總會渴望能有幫女兒配戴傳統服飾的機會,而這種渴望成為讓Ina活下去的力量。因此每當有女性「家人」來部落體驗,李金龍會特意安排入住這對老夫妻家中,讓Ina能在這些家人中找到為女兒穿戴傳統服飾的感動。

接待家庭能帶來正面的力量,填補老人家空虛的心靈,慰藉老人家在實際生活中無法享有的事情。李金龍描述,老夫妻投入接待家庭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的女兒終於回家了,也留在部落中結婚、定居。

「現在看到他們家庭和樂,覺得這就是正面的力量,可以感動一個原本不願意回家的孩子,」李金龍說,接待家庭不只改變這個孤單家庭的氣氛,也轉化他們女兒的心。

雖然目前部落居民沒有耕地,「接待家庭」的發展卻帶來正面的力量,縱使禮納里的新家與原鄉截然不同,然而每個新家都開始講述不同的生命故事,使族人重新拾回信心,有活下去的盼望。

7546_570030606424900_403854201_n
年輕人留下來,部落逐漸恢復活力(圖片提供/「禮納里─脫鞋子的好茶部落」粉絲頁)

以共耕精神經營社區,迎接從外回家的家人

1607001_582505705177390_1976648632_n
李金龍(圖中立者。圖片提供/「禮納里─脫鞋子的好茶部落」粉絲頁)

好茶部落目前共有100多戶族人共同參與社區發展,也發展出避免惡性競爭的合作公約,李金龍表示,共有、共享、共存的理念如同祖先共耕的精神,也像魯凱族的琉璃珠一樣,形成一串般的生命共存。

李金龍說,參與接待家庭的40戶家庭為了給「家人」舒適的感覺,等於是為禮納里社區配置40戶環保志工共同維護環境,透過族人共同整理社區,讓社區保持清潔,不但破除外界對部落某些刻板印象,更使部落能團結共榮。

除了接待家庭,禮納里17巷更發展出部落市集的特色。在這條巷弄中有許多亮點,許多家庭結合魯凱風格發揮自己的創意,開發出多樣化的特色商品,如風味餐廳、獼猴咖啡、紅藜餅乾、竹筒飯等,更有族人在這兒舉辦培訓專門人才的技藝教室。

10572061_10204428303451626_5772120380452221893_o1743598_10204428289891287_2284834792190450569_n

1910008_10204428353932888_874319243427367473_n10392328_10204428311251821_8684694184350350270_n

李金龍希望能以「禮納里17巷」為核心,部落中家家戶戶能遍地開花,各自發展出多樣化的商店,打造出「部落廊道」的願景。

李金龍驕傲地分享,曾有中部地區的飯店與民宿業者前來入住體驗,閒談之餘,他請教這些業者經營之道,沒想到對方竟說:「我們的飯店、民宿沒有你們這樣的特色,我們反而要跟你們學習如何讓客人有回家的感覺,才會來你們這邊體驗。這就是你們的特色,不要改變。」

雖然好茶部落的接待家庭在規模上無法勝過商業的飯店、民宿,如今以一聲聲SaaBaw歡迎家人們回家,走出屬於自己的特色。

10524623_10204428325292172_2056173623458827995_n
李金龍希望能以「禮納里17巷」為核心,部落中家家戶戶能遍地開花,各自發展出多樣化的商店。(圖/汪文豪攝)

延伸閱讀: 憑藉自主的力量,好茶從接待家庭讓產業出發

認識好茶部落,歡迎到「禮納里─脫鞋子的好茶部落」粉絲團按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