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新鮮現做 許光輔的公平交易麻繩

麻繩製品,新鮮現作

如果一份餐點、一杯飲料,都能在顧客面前「新鮮現做」,一條造型討喜、耐用環保的相機背帶,當然也行。以嘉義為基地,麻lifu工作室的許光輔,擅長用各種公平交易與天然材料,為上門的客人量身訂做符合需要的手製品,而且,常常是當場新鮮現做。

72年次、出身屏東的許光輔原本就喜歡動手做小東西,有一次他在樂生遇到使用公平交易麻繩來編東西的朋友,覺得有意思,就把家中的麻繩編織教學書翻出來自學,並從2009年開始到不同的市集巡迴擺攤。許光甫能用麻繩做出各式物件,像是手環、多功能提繩、鑰匙圈等等,最近,甚至有人委託他編一個椅背出來。

問許光輔,麻lifu這個品牌名稱是什麼意思?他說:「Malifu是阿美族語裡『很麻煩』的意思,因為做這些東西,有許多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小細節。」的確,在製作相機背帶約莫40分鐘的過程中,只見他熟練的處理著每個環節,一下開火焚燒麻繩上扎手的纖維,一下搭配不同的材質做織帶,一下加熱蜜蠟為繩結塑形⋯

而「麻」這個字,則代表了粗細不一的天然麻繩。許光甫說,麻這種植物生長快速、不需農藥,自然又環保,他希望自己做出來的物品掉到土裡就可以被分解。他所使用的麻繩之中,纖維來源有苧麻、黃麻、瓊麻、大麻,其中大部份是來自孟加拉的公平交易麻繩。

10432540_10204988297771134_9010812388023896623_n10428609_10204988288730908_8232827193535253176_n
(左)許光輔使用的大部份是來自孟加拉的公平交易麻繩(右)用麻繩作的多功能提帶,可以繫住不同口徑的飲料瓶或其他物品,減少塑膠袋的使用。(攝影 / 黃福惠)

來自孟加拉的公平交易麻繩

10703634_10204988308171394_803178810182058511_n
由於孟加拉人的生活與水高度相關,公平交易組織都嚴格規定染劑不得汙染水源,用以為麻繩染色的,一定是無毒化學染或植物染。(提供 / 公平貿易繭裹子)

2013年,許光輔與公平貿易品牌「繭裹子」的夥伴,一起造訪了孟加拉的幾個公平交易組織,他向我介紹:「孟加拉的公平交易歷史有40年了。大約60年前,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一起從印度獨立,大約40年前,孟加拉又從巴基斯坦獨立,被巴基斯坦軍隊鎮壓,許多孟加拉男性遭到屠殺。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公平交易組織開始在孟加拉發展起來。」

他以孟加拉在地的公平交易組織Prokritee為例,Prokritee就是當地語言中「自然」的意思,他們用以為麻繩染色的,一定是無毒化學染或植物染,因為孟加拉人的生活與水高度相關,公平交易組織都嚴格規定染劑不得汙染水源。另外一個來自瑞士的公平交易組織Swallow,還在孟加拉設立了學校、家暴中心,並推動自然農法、提供小額信貸的服務。

許光輔說:「在孟加拉,使用縫紉機的人實在太多了。」紡織和成衣加工業是孟加拉的出口大宗,由於勞力價格低廉,吸引來許多國際企業設廠投資,而2013年達卡市服裝工廠倒塌造成三千多人的傷亡,則暴露出在跨國產業下孟加拉勞動環境的惡劣。

10730154_10204988314371549_246132302393417634_n
孟加拉的人們會自製捻麻繩與麻線的簡易裝置
(提供 / 公平貿易繭裹子)

公平交易麻繩的運作,則至少保障了部分製造麻繩的人力,也讓麻製品多一個銷售管道。許光輔指出,經常缺電的孟加拉很適合發展不需用電的產業,當地的人們會自製捻麻繩的裝置,也會將裁縫車改裝為裁切椰子殼的機器。麻的皮用來製成纖維、捻麻繩,麻的莖就用來當捲線軸,或是包裹牛羊糞後當柴燒。

繭裹子的經營者楊士翔表示,除了來自孟加拉的麻繩,也有來自尼泊爾、用羊毛與麻混織成的線;這些麻繩和麻線通常被運用在手工藝、花藝、包裝上,有原住民團體會來購買,也有人直接把整捆色彩鮮麗的麻線當做擺飾,「全手捻、粗細不一的美感,就是這些麻繩的魅力。」

至於台灣產不產麻呢?許光輔說,在塑膠工業進駐前,台中南屯曾經是全台灣最大的黃麻產地,被用來製成生活用品,屏東也曾盛產瓊麻。現在市面上能買到的麻製品多為東南亞進口,而台灣還有生產的少量苧麻,通常銷往國外做成衣。「不過,現在有一些部落和社區,開始把種植麻和製作麻製品的傳統找回來了。我也想要自己找田種植黃麻和苧麻,或是和那些部落社區合作。」

10250205_10204988342612255_6758383588447839282_n
捻麻線(提供 / 公平貿易繭裹子)
10440138_10204988352812510_5008164417867359128_n
路邊有人在晒麻莖。麻的皮用來製成纖維、捻麻繩,麻的莖用來當捲線軸,或是包裹牛羊糞後當柴燒。 (提供 / 公平貿易繭裹子)

沒有土地,就沒有藝術

10371912_10204988293011015_244776015223433389_n
相機背帶完工時,許光甫滿意的說:「這是誰做的,那麼好看!」

許光輔認為,美學是生活的一部分,跨領域的整合認知也很重要。他在大學創立自然資源保育社時,曾試圖帶社員用環保材質做手工藝,但大家不是反應冷淡,就是自稱沒有藝術天份,讓他對於台灣教育的壁壘分明十分感嘆:「學習自然科學,就一定要對人文美學興趣缺缺嗎?」

後來,他有機會到阿里山國中擔任代課老師,就在藝術與人文的課堂上談生態保育、帶學生去做自然觀察,「因為沒有土地,就沒有藝術。」他也讓學生用環保材質做手工藝品,對於青少年新鮮奔放的創造力十分贊歎。

對許光輔來說,製作麻製品帶來的快樂,一方面是能在製作的過程中找到平靜,一方面是可以幫別人做出需要的物品。當他手上的那條相機背帶完工時,你會聽到他滿意的說:「這是誰做的,那麼好看!」

10701963_10204988279090667_1646292823472679685_n
許光甫的隨身工具箱 (攝影 / 黃福惠)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