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湧泉種有機茭白筍 守護阿公價值、女兒成長秘密基地

為了守護阿公留下的田地,從園藝所畢業的江豐澤和雷家芸夫妻倆,帶著剛出生的兒子和四歲的女兒,一邊作正職工作,一邊堅持種植有機的茭白筍和玉米。江豐澤回憶,阿公總是騎著腳踏車去田裡,一直到七十多歲,身體無法負荷下田,依然經常叨念:「田地啊!荒廢了就沒價值了!」

在阿公留下的自然湧泉地 種植有機茭白筍

從小跟在阿公身邊的江豐澤,因為爸媽上班忙碌,他下課後的時間,幾乎都是跟阿公相處。常常,阿公在田裡做著,他就跟在旁邊看著,不知不覺,他發現自己對種田這件事也頗感興趣,阿公發現孫子對農業有興趣,也更起勁分享農業點滴與古老智慧。

例如「農作物一旦種下去,頭燒耳熱,它也一暝一暝在長大」,意思是人會生病,但農作物依然會繼續長大,這些生動描述讓江豐澤對農業充滿興趣,一路念到園藝系畢業,太太雷家芸畢業於台大園藝研究所,兩人牽手走農業的路。

一方面是興趣,一方面也捨不得阿公的田,江豐澤從四年前開始,讓這塊休耕已久的田地重新恢復生命。這塊位於桃園縣大溪鎮內柵社區裡的水田,左鄰山坡地,右邊有一條大漢溪支流的水道,與外界的汙染相隔,經檢測土壤、水質後,目前為有機認證轉型期。

江豐澤說,這片田全年都不會乾涸,不管太陽曬再久,下面還是會有一層水,特別是靠近樹林的那一帶,為了充分利用地底的天然湧泉,江豐澤選擇種植阿公從前就耕耘過的筊白筍。

1017767_10204279177127335_6575783849624550590_n
有機認證的茭白筍(大溪阿英腿/提供)

 蝦蟹蛤蠣水質指標 女兒成長秘密基地

10563029_748916631840603_6510399659006466802_n
白腹秧雞等中型水鳥築的偽巢(大溪阿英腿/提供)

平常時,江豐澤會在水田裡放置抓蝦籠,主要用來觀察水質,如果有沼蝦,就表示最近的水質沒問題,「看到牠我就放心了!」看著抓蝦籠裡的沼蝦說罷,江豐澤一個跨步到了水田旁的渠道,雙手從水底捧起沙泥,還可以看見有蛤蠣在裡頭。江豐澤說,測水質的人來,一聽到裡頭有蛤蠣,不用測就知道水質一定很乾淨。

繼續順著渠道往樹林方向走去,這裡是江豐澤常帶女兒來抓螃蟹的秘密基地,輕輕地把旁邊的石頭搬開,就可以看到螃蟹咻地一下子,就橫行過了眼前。江豐澤笑說,女兒剛開始都會說,「我好害怕喔!好髒喔!結果玩了半小時後,就整個人趴在土地上了!」

在這片田上,江豐澤用生態友善的栽種方式,對待這片土地,除了不使用任何化學藥劑及肥料外,還利用生態自然抗衡的方式種植作物。雷家芸說,自然界會自己形成一個生態鏈,當某一種害蟲的數量逐漸增多,擴大到一個程度後,自然會開始銳減,大自然漸漸會找到它的平衡。像之前,水田裡的福壽螺,抓也抓不完,於是江豐澤把鯰魚放進去,雖然鯰魚沒辦法把福壽螺全部吃完,但至少讓牠達到一個平衡的數量。

剛開始種植筊白筍時,這片友善生態的田,還吸引了白腹秧雞前來築巢,春天的時候,會有野鴨來覓食,有時,還會把小苗給撞斷。他們夫妻倆笑說,當筊白筍還是小苗的時候,有福壽螺吃,長大一點後,有蟲吃,最後結筍了,還會有鳥來吃。「大家吃剩了才是我們的!大家吃,我們也有得收成,做有機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大地友善」

10644704_10204279140486419_7409999052372120680_o10670150_10204279149566646_8967059362970222216_n
水田生態豐富、螃蟹出沒(圖片提供/大溪阿英腿)

有機茭白筍人力需求高 集中一個半月搶鮮工作

10477553_10204279145526545_48078672668028830_o
正在檢查茭白筍的江豐澤(大溪阿英腿/提供)

筊白筍的採收期間,每隔兩天就要巡一次田,看看有沒有橫向膨大、透著白色、呼之欲出的美人腿身影。在水田較高處,一走下田,水會滿到成人的小腿肚,再往深一點的樹林方向走去,水會漸漸高到膝蓋,巡田時,江豐澤整個人會在高過人頭半尺的筊白筍叢中,完全被掩蓋,只見青色的綠葉叢叢,完全看不到人的身影。

邊採收時,江豐澤也會邊在結筍品質比較好的筊白筍上,綁上記號,留下最適合這塊土地的種子。江豐澤說,慢慢地幾年過去後,筊白筍的品質就會越來越好,也越來越穩定,「其實阿公以前留有品質很好的種,但休耕後都不見了!我現在要慢慢把它找回來」。

田裡的筊白筍,有著早生種跟晚生種,也有人稱青殼和赤殼,青殼纖維比較粗、口感脆,赤殼則比較適合給小朋友吃。這兩個品種的產季有點重疊,但雷家芸堅持,「我的筊白筍就是要均一價,一斤一百,不隨著市場哄抬。我們衡量自己的成本,賺我們該賺的!」如果價格不一樣,那麼對先買的人來說,不是很不公平?這樣每個人豈不是都等到農作物銷不出去時,再買就好。衡量付出的成本,訂一個合理、可接受的價格,「為什麼有機要賣得很貴?」。

從四、五月種下小苗開始,運氣好的話,中秋節就可以採收,不過像今年,天氣很熱,一直要到十月底左右才有收成。「採收主要就這一個半月,再下來天氣冷了,品質也會不好」江豐澤說。採收過後,要一叢一叢地除去老葉,讓新芽長出來,這些都沒辦法機械化,也因為產量不夠大,要賣給連鎖的有機商店也有困難。

不過,江豐澤堅持不賣放在冰箱冰過的筊白筍,每次採收,彷彿都在跟時間賽跑般,從一大早開始忙,晚上七點前,要把筊白筍送到貨運公司手上,隔天中午前,客人才拿得到最新鮮的。

1006079_789328411132758_5098393337578950792_n
採收中的茭白筍(大溪阿英腿/提供)

半農半正職壓力大  仍想堅持有機路

10387689_10204279183127485_3950029309776991793_n
喜歡別人叫她「大姐」而不是「妹妹」的江家大女兒(大溪阿英腿/提供)

不過也因為這種種堅持,加上他們夫妻倆又都有正職工作,所以壓力非常大。雷家芸常常覺得很矛盾,到底要不要叫先生不要種了!但她一想到,如果不種了土地會荒廢,又想到阿公跟先生感情很好,應該也會希望、也喜歡他們做這件事,於是即使再辛苦、困難,他們也都堅持了四年。

為了照顧這片田以及兩個年幼的小孩,雷家芸在台北上班,每天從大溪到台北,來來去去的,清晨五點半起來,最晚六點要出門,晚上回到家快的話也要七點半了!她還記得當初小嬰兒第六個月時,要開始吃嬰兒副食品,她常常做到半夜三點,睡一下又要起床,真的非常累!「但沒辦法,如果不工作,要養活一家四口,生活上會比較有壓力」。

她希望未來可以打造一間木頭做的小屋,裡頭可以邀請大人帶小朋友們一起,來聽聽務農、農作物的故事,「我最喜歡小朋友來了!農業,就是要從小深耕、教育」。除此之外,她也希望可以慢慢招募到十個家庭,每週配送,他們目前主要是水果玉米、糯米玉米、筊白筍,未來作物可以更多樣化。有機這條路就是這樣,「大自然吃剩的,換我們吃,我們吃了還有多餘,就分享給更多的人!」

認識江豐澤、雷家芸夫婦,請點選「大溪阿英腿」粉絲頁取名為「「大溪阿英腿」的原因,是因為這些筊白筍曾經是江豐澤的媽媽在照顧,媽媽的外號為阿英,因而名之。江豐澤說,當初不叫大溪美人腿,因為所有的美人腿,其實都是出自於一雙辛苦的腿種植而來,是這一雙雙辛苦、不好看的腿,才換來一枝枝好吃的美人腿)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