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國家口號20年,海洋專責主管機關《海洋委員會》終於上路

自從1996年總統候選人彭明敏喊出海洋國家口號,開啟政黨將海洋政策作為競選議題迄今已歷時19年,今(16)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海洋委員會》組織法草案,確定行政院將成立海洋委員會,並下設海巡署、海洋保育署、海洋研究院等3個單位。

不過當初審查草案時,就受外界不少「疊床架屋」的質疑,但學者多認為政府應有一職司海洋事務的專責機構,才有利於海洋資源的長程政策規劃和發展,未來最須加強組織間的溝通、協調。

 從「海洋部」到「海洋委員會」,確定統領海洋保育署、海洋發展研究院、海巡署

我國最早和海洋保育事務相關的行政法規,為1998年的《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一次政黨輪替後,一度有設立「海洋事務部」的呼聲,行政院也在2004年設立行政院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簡稱海推會),作為跨部會的平台,同時還制定了「國家海洋政策綱領」、「海洋政策白皮書」等發展願景。

不過在立法時,民進黨政府一直處於「朝小野大」的情況,因此即使從海洋事務部、改成海洋委員會,法案都未獲多數支持;二次政黨輪替後,現任總統馬英九提出「藍色革命、海洋興國」的政策藍圖,並在2011年由行政院提交《海洋委員會》草案,在今(16)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

海洋委員會確定將納入現有「行政院海巡署」,並新成立「海洋保育署(簡稱海保署)」、「海洋發展研究院」2個新單位。分工上,海保署「相當於大腦」,將針對海洋資源保育、汙染防治進行政策研擬,並納入部分環保署海洋汙染科人員;海巡署則是「身體」,除負責業務既有海域安全、海洋領土保衛及人口販運等,還要執行海保署研擬的政策。而海洋發展研究院則以海洋研究、人員訓練為主。

10313123_1148042931879244_4559046932080356808_n

和漁業署、環保署業務重疊? 學者:海保署從海洋角度出發,有存在必要

2012.1.30 海洋委員會組織法-1
2012.1.30 環團討論海洋委員會組織法

不過海洋委員會的成立過程,備受外界質疑。首先是海保署職司的「海洋資源保育」,和既有漁業署業務重疊。

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副理事長林于凱說,未來海保署掛牌上路後,漁業署負責養殖、遠洋等整體漁業經濟發展,並管理經濟魚種像鮪魚、旗魚、烏魚等的捕撈數量;但是海保署是「全部都要納入規劃,不管是不是經濟魚種。」

林于凱說,現行我國最嚴格的海洋保護區,屬於漁業署劃設的禁漁區,和台江、墾丁、澎湖、東礁等4個國家公園,其次是國家風景特定區、野生動物保護區、自然保留區等單位,但是只有禁漁區和國家公園等級執法最嚴格。

他說,由於我國長期缺乏單一主管海洋機構,許多政策法令都落後許多國家。像是澳洲,就已將鄰近海域劃分為7個區域進行管理,而在保護區中還會分為核心不可使用區、部分觀光區、部分須申請才能進入等規劃。而未來,如果台灣有設立離岸風力發電機的需求,「除了海保署外,行政院有哪個部會可以就專業立場來分析開發案?」

另外,海保署的海洋汙染防治業務,是否和環保署(未來環境資源部)重疊,甚至海洋垃圾多數來自陸地,將如何分工?林于凱說,海保署和環保署明確的分工,是以河口切分,但是「的確海洋垃圾有許多來自陸上,因此跨部會的合作和協調很重要。」

曾任台灣海洋中心主任的海洋大學教務長龔國慶表示,表示曾有環保署人員向他反映環保署自身「缺乏處理海洋垃圾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因此只要將組織分工清楚劃分、清楚定位、確實移撥,就能落實組織改造的政策願景,「短期內難免有『疊床架屋』的現象,但運作久了、經協調,就能上軌道。」

一度海洋委員會只有「海巡署」,軍方任職成爭議

其次,較受爭議的是海保署的人事問題。在今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確定以前,海洋委員會下設機構曾只有海巡署一單位,由於海巡署由軍方、警察和文職人員組成,一度曾傳出將派軍方人員負責海保署的職務,引起「軍人任文職」的反彈。

不過,在《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的規定下,確立中央政府員額最高為17萬人,因此海保署、海洋研究院的成立,必然得由現存機關進行移撥、整併。所以當海巡署人員「移撥」到海保署時,就受到強烈「武人干政」的質疑,同時也有「海洋保育專業知識不足」的疑慮。

今天三讀通過,確立海洋委員會軍、警、關務人員不得超過1/2,而海洋研究院不能有軍警職,屬純文職機構;海洋保育署以文職為主,但視任務需要,薦任以下職等官職可由警察、軍職、關務人員派任,而海巡署則無限制。

海洋資源潛力無窮,卻乏專責單位研究、評估

他進一步說,雖然海洋委員會的格局和「海洋部」仍有差異,但未來海洋委員會若能有效運作,也能擁有政策分析、規劃、執行的格局;在現行缺乏專門海洋組織的情況下,許多海洋資源都無法有效使用。

龔國慶舉例,像是深層海水開發,由於缺乏海洋專門部門,因此就交由「水利署」負責;島嶼的使用,依現行法規是屬於「營建署」管轄,都未納入「海洋」的整體概念。而目前國際間仍在研究、有望成為新興能源的「甲烷冰(天然氣水合物)」,且經過初步探勘,在高雄外海有大量儲存。

甲烷冰主要由90%的甲烷構成,其他成份包括乙烷、丙烷、丁烷、氮氣、二氧化硫、硫化氫等物質,主要是由於在低溫、高壓的環境下,水分子會形成特殊的結構將氣體分子包覆其中。

龔國慶說,「目前台灣仍沒有開採甲烷冰的技術,」但是未來海洋委員會若順利運作,並成為專責機構,就能針對開採技術進行研究、試驗,並評估開採對海洋環境的衝擊。除了自身開採、減少對國際石油的依賴外,「甚至還能技術輸出,」而這些都仰賴「海洋委員會的健全運作。」

環團於2013.6.8於凱道遊行,呼籲「台灣需要海洋部」,如今海洋委員會正式成立,總管海洋事務,受到各方矚目(圖片提供/魚凱)

台灣需要海洋部2013.6.8凱道遊行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