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學者呼籲 台灣應建立國家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上月底國際癌症機構(IARC)將香腸、培根列為一級致癌物,震驚全球,也引發排山倒海的批評,IARC為什麼敢這麼做呢?答案是他們有一套運行已有的風險評估機制。

風險評估可以透過科學證據,主動找出需要優先管理的食安議題,擬定「風險管理機制」,日本、中國都有國家級的食安風險評估中心,歐盟也設立專責的食品安全局,美國的跨部門工作小組負責統整四個部會的風險評估研究,但台灣至今還沒有國家級的食安風險評估中心。

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ILSI Taiwan)今天舉行「為台灣催生一個專業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座談會,與會專家國家衛生院名譽教授謝顯堂直言,2007年的《食品安全與營養白皮書2008~2012》,就要求盡快設立國家級的「健康風險分析中心」,可惜到現在都沒影。

國家衛生院名譽教授謝顯堂(右)
國家衛生院名譽教授謝顯堂(右)

食安辦公室淪稽查大隊,風險評估沒影

台灣的食品主管機關是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局,不過食物上架包裝前的責任卻落在農委會,環保署管理有毒化學物質,工廠則歸經濟部,因權責分散常出現漏洞,例如2013年爆發工業級順丁烯二酸混入食用澱粉,順丁烯二酸不屬環保署302項管制的有毒化學物,食藥署管不到化工原料,工業局只管工廠不管化工原料流向,形成三不管地帶。

為什麼需要風險評估?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凌明沛舉例,美耐皿容器會釋出三聚氫胺,但是第一次使用和第三次使用、有無摔過出現裂痕,溶出的量都不一樣,大人、小孩耐受量也不同,美耐皿既然訴求摔不破,使用對象應該小孩或老人居多,因此評估時分成1~6歲、19~59歲、60歲以上,考量體重、曝露量,分別制定耐受量。

「這是一大專業,還要和業者、毒理學者、食品科學、食品工程對話,所以需要一個平台,民眾也會因此比較信任。」

在有限的資源下,風險評估可以幫助行政機關,找出優先關注的對象,不過台灣雖在去年設立食安辦公室,直屬行政院,卻淪為稽查大隊,沒有預先風險評估、主動管理的能力,被外界批評疊床架屋。今年2月新公布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要求食安管理措施應以風險評估為基礎,但只要求設置「食品風險評估諮議會」,僅屬於顧問性質,沒有行政權力。

歐盟、美國、日本、中國都有風險評估機制

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ILSI Taiwan)今天舉行「為台灣催生一個專業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座談會,與會專家國家衛生院名譽教授謝顯堂直言,2007年的《食品安全與營養白皮書2008~2012》,就要求盡快設立國家級的「健康風險分析中心」,可惜到現在都沒影。

反觀其他國家,早就運用科學資料的評估風險、制訂政策。

以IARC為例,當時一公佈加工肉是一級致癌物、紅肉是二級致癌物,馬上接到許多國家詢問及抨擊,不過他們也拿出統計數據表示,這個決定是參考過去800多篇研究報告,因香腸、臘肉、熱狗等含有亞硝基化合物(NOC)、環芳香烴(PAH)等,每天食用50公克,將增加18%罹癌率;牛肉、羊肉、豬肉每天食用100克,將增加17%直腸罹癌率。

IARC強調,提出報告不是要大家不要吃,而是減量攝取。雖然這個結論還是無法讓許多國家信服,但突顯出科學分析的重要性。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孫璐西指出,歐盟早已設有專責的「歐洲食品安全局」,由歐盟執行委員會、歐盟議會、會員國提出議題,或自己主動研究,邀請科學家評估、建議,最後將結果回報給歐盟執委會,當作訂定政策的依據。

列印
「歐洲食品安全局」架構

日本則直接在內閣府底下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和農林水產省、環境省、厚生勞動省(主管食品衛生)等平起平坐,專門評估各部會提出的食安議題,並且和產業界、民眾溝通風險,有食安事件時提出緊急應變措施。

食安事件層出不窮的中國,也在2011年成立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有200名員工,除了組織內的專家,也會邀請外界專家共同審查。

美國的食安風險評估雖散落在農業部、食品藥物管理局、疾病管制局、環保署,不過曾任美國農業部副部長的任筑山指出,美國特地設立跨部門工作小組(Interagency Working Group,IWG ),統整、協調各部會的風險評估結果,「很有權威,政策就是依據協調出來的結果」;

IWG也曾和各部會成立一個專門的網站,講解食品法規、給工廠的指南、怎麼回收食品、怎麼做風險評估,甚至有小孩的風險評估專區,現在已是美國民眾重要的食品資訊來源。

列印
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架構

評估風險應透明化,和民眾對話

謝顯堂認為,台灣現在的狀況很雜,國衛院、衛福部、環保署、大專院校都有做,每個人得到不同風險值,所以需要國家級的風險分析中心,可參考其他國家狀況設立專責機構,或比照美國,讓食安辦公室成為協調各部會風險評估的平台。

他說,風險分析中心除了掌管風險評估,提出「風險管理」政策,過程中更要和民眾「風險溝通」,設計機制將評估結果透明化,和民眾、媒體多溝通,蒐集社會意見,並實際納入參考。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強調,監管食安不是消除危害,而是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零風險只有在真空狀態才存在」。風險評估是制定政策時的重要參考,但也要同時考慮政治、經濟、文化、飲食習慣、輿論等因素。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孫璐西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