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豆陣】慢豆風潮串連全球 號召台灣豆農加入

德皮斯托亞(Marco Del Pistoia)隨手讓豆子落下,嘈嘈切切,大珠小珠落玉盤。赭紅、暗紫、深黑、淺褐、米白、象牙白;花豹般的斑點、墨汁般的暈染或像是刻畫著陸地的地球儀。雖不是寶石,但豆子也是大地孕育出的珍寶,個個珠圓玉潤。

多樣化的慢豆藤蔓串連起互助的網絡

約在20年前,農學家德皮斯托亞與朋友喬凡諾尼(Giovanni Giovannoni)一時興起,開始蒐羅故鄉盧卡(Lucca)當地的豆類,結果匯聚了17種。德皮斯托亞說:「盧卡所在的托斯卡納(Toscana)盛產豆子,但在一個小地方找到這麼多品種,仍感到驚訝。」

德皮斯托亞認為豆子呼應慢食主張的生物多樣化理念,於是有了推動「慢豆」(Slow Beans)的想法,陸續蒐集豆子並舉辦聚會讓豆農見面、交換意見。在得到盧卡郊區的卡帕諾里(Capannori)市政府支持後,德皮斯托亞的計畫正式上路,在2013年發表「慢豆宣言」,強調生物多樣化、簡樸和行動者間的聯繫,串連成網絡。

「強調『生物多樣化』,因為豆子家族的種類繁多,每個豆子都各有特色;栽種豆子消耗的資源少,價格不高但營養豐富,而且有益生態環境,因此說是『簡樸』;至於『行動者的聯繫』,則是讓眾人都有參與的機會,透過豆子搭起網絡」,德皮斯托亞解釋。

161120-1-01
「慢豆」蒐集的豆子,各有千秋但都珠圓玉潤(攝影/鄭傑憶)

慢豆根植在地,串連全球

兩顆好奇的心,蔓延成互助的網。至今德皮斯托亞已經在義大利蒐羅約100種豆子,透過慢食的組織,慢豆根植在地但藤蔓延展國際,中南美洲與日本相繼加入。德皮斯托亞說:「網絡的蔓延是自然而然的,夥伴們都是義務幫忙,沒有固定的組織。在這個網絡中,生產者體會到,彼此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的夥伴。」

今年慢豆成員們在義大利東北部的特倫托(Trento)科學博物館Muse聚會,然而,盛產豆子的翁伯利亞(Umbria)山區受到連翻的地震重創,復育古老羅薇亞(roveja)豆子的席娃娜(Silvana)也是受災戶,無緣與會。同伴們發揮人飢己飢的精神,在攤位上幫忙販售羅薇亞豆子,一些豆農還允諾,撥出部分販售自家產品的收入協助重建。

161120-1-02
「慢豆」發起人德皮斯托亞(Marco Del Pistoia)(攝影/鄭傑憶)

好看又好吃,豆子種類多,料理方式也千變萬化

緊急時刻的彼此支援外,在承平時期豆農也互通有無,像是有人引入收割機械時與夥伴分享經驗;若有設計高手,則一起為大家打點包裝的基本樣式,各個豆農再添上自家產品特色資料,以共享的精神降低行銷成本。

「在一年一度的聚會時,豆農們也會參觀當地夥伴的農場,相互觀摩」,德皮斯托亞解釋。年會每次在不同城市舉辦,每年的「地主」要為遠道而來的豆農安排落腳處,通常是在尋常百姓家,「這是發揮好客的精神,也拉近距離、促進密切的交流。」

豆子種類繁多,加上各地的物產不同,料理方式也是千變萬化。設立攤位販售一般市場中不常見到的豆子外,慢豆年會也舉辦「豆子宴」,讓豆農們放下鋤頭拿起鍋鏟,一展廚藝。

德皮斯托亞說:「重點不在於競爭,透過有標準的評分卡讓民眾們參與,嘗到不同豆子的味道後,常常勾起好奇心,進一步了解豆子和生產的豆農。」一盤豆子,搭起生產者與消費者溝通的橋樑。

來自鄰近羅馬的阿爾索里(Arsoli)山城豆農走極簡路線,慢火燉煮後淋上特級初榨橄欖油、灑上切成碎末的新鮮洋蔥,保留豆子的原汁原味。維森佐(Vincenzo)來自維蘇威火山一帶,在豆子裡加入自家製作的辣椒醬,提味不搶味。

翁伯利亞的伊莉莎貝塔(Elisabetta),把當地特拉席梅諾(Trasimeno)的湖魚卵混入在同一塊土地生長的豆子;至於特倫托附近貝魯納谷(Val Belluna)的蘿拉(Laura),則在炒熟蔬菜後放入豆子煨上數小時,最後加入當地河川中常見的鱒魚,畫龍點睛成了華麗的菜餚。

盧卡的豆農則走出義大利的傳統鹹味路線,用豆子做成糕餅,風味獨特擄獲不少民眾的味蕾,出奇制勝在「豆子宴」的競賽中脫穎而出。

161120-1-03
慢豆舉辦「豆子宴」,豆農大展廚藝(攝影/鄭傑憶)

吃,是保存各式豆子的最佳行動

「慢豆的宗旨在於,讓這些豆子繼續存在於日常生活中,而不只是被保存在博物館裡」,德皮斯托亞表示。有人愛吃,被遺忘的豆子就有一線生機。

然而,工業化、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嚴重威脅著豆子的多樣性,全球廣泛栽種的品種屈指可數。這次一起籌劃慢豆年會的特倫托科學博物館Muse,蒐集了來自世界各地超過500種的豆子,「看來不少,但全世界約有1萬4000多種的豆子」,博物館的植物部主任波諾米(Costantino Bonomi)表示。

呼應今年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起的豆子年,Muse把蒐羅來的各式豆子栽種在植物園裡,民眾可以一窺豆藤的千姿百態,以莖纏繞,或用上卷鬚、倒鉤攀爬在支架上,而部分品種則不願攀附,乾脆賴在地上蔓延生長,像是來自西西里的虛可里豆(Scicli)。

波諾米表示:「博物館的任務在於保存,記錄不同風土的地方品種,並且讓這些資源與民眾連結。此外,也會與其他單位合作,分析種子的基因,參與資料庫的建立。」

161120-1-04
特倫托科學博物館蒐集的豆子(攝影/鄭傑憶)

豆子年即將畫下句點,但糧農組織的發展部官員德卡斯特羅(Riccardo del Castello)指出,更重要的任務才要開始,要建制更完整的「豆類食物成分數據庫」,記錄生物多樣化之外,也是因應糧食主權、提供營養均衡食物的重要工具。

當全球肉類消費過多,密集飼養成了生態威脅之際,豆類是重要的蛋白質替代品。此外,還有培訓農民的計畫,並推動不同部門的利益攸關者一起合作。

慢豆歡迎台灣加入

極為可惜的是,因為被糧農組織列為榨油用作物,黃豆和花生被排除在豆子年活動之外,德卡斯特羅說:「南韓曾對此表示抗議。」接下來的計畫,可能會加入這兩種亞洲飲食中的要角。

無論如何,不管黃豆與花生是否可以加入聯合國定義的豆子家族,與糧農組織合作多場活動的德皮斯托亞說,「歡迎有著深厚豆子傳統的台灣加入慢豆網絡」,一起來豆陣。(【一起來豆陣】系列待續)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