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批高屏空污總量管制「越減越肥」 環署:明年實質排放可減千噸

為解決多年困擾高屏地區的空污問題,兩年前環保署訂定「空污總量管制計畫」,希望三年內實際排放量要削減5%,不過卻因空汙總量是由「認可量」來判讀,環團因此批評此舉是「越減越肥」,要求政府應從實際排放量的縮減來著手;對此,環署今召開記者會,強調明年6月將達到1000噸以上的實質減量,今年修法通過後,前一年的實際排放量必須有所削減,才能申請差額作為買賣基礎。

針對現有的高屏空污總量管制計畫,環保署空管處處長蔡鴻德指出,總量管制是採兩個原則,其一是「逐期削減」,預計在明年六月達到第一期的成效,也就是161家業者、實際排放削減一千公噸(TSP:519公噸、SOx :63公噸、NOx:108公噸及VOC:248公噸);其二則是總量不增,因此針對新設工廠、擴廠及增產進行規範,業者必須藉由抵換來取得增加的排放量來源,這部分可透由交易平台買賣工廠額度、空氣污染物拍賣平台來買賣公部門額度。

至於增量抵換的部分,蔡也指出,會加嚴新廠進駐條件,包含既存工廠減量額度、乾淨燃料、車輛汰換與綠電等,業者必須將各類污染源先進行減量,新廠額度才有辦法增量;環署目前也正規劃高屏總量管制第二期程,自107年7月1日開始,將優先針對未裝設防制設備或製程未達BACT者指定削減。

19092987_10209121936585886_6956168743757483036_o
空保處長蔡鴻德(攝影/孔德廉)

修正《削減量差額認可保留抵換及交易辦法》

不過環團始終質疑空污排放量基限分為「環評許可量」、「地方認可排放量」和「實際排放量」,但三者中多以較高數值來做判讀,例如A廠商的「實際排放量」是1萬噸,但申請「排放許可量」則為16000噸,即便以七成計算,「目標年排放量」變成11200噸,還是比「實際排放量」多1200噸,就算啟動三年後強制減量5%,依然無法逾越實際排放量。

對此,蔡鴻德則強調,認可排放量到實際排放量的「差額」,的確不能夠作為差額買賣,必須從實際排放量來判斷,業者因防制設備削減的量才可作為買賣額度,因此今年年底前《削減量差額認可保留抵換及交易辦法》將修法,修正實際削減量才能申請削減量差額,關廠交易籌碼也限縮為前一年的實際排放量。

高雄:推5%實質減量

在既有的空污總量管制計畫下,高雄市環保局局長蔡孟裕則指出,高雄現有管制458家工廠,為達成5%的的目標,其中137家會進行實質減量,因此包含粒狀物、硫氧化物等佔9成的空汙量都可減少,未來第二期程也會朝盡量貼近實際排放量的目標前進。

高雄環保局局長 蔡孟裕
高雄環保局局長 蔡孟裕

環團:水權與空污排放權為公共財,不容業者私下轉賣交易

而在環署公佈今年高屏空污總量計畫成效後,環團也立即發聲明回應。其中,南部反空污大聯盟召集人陳椒華就指出,在目前空污問題未具體改善的情況下,環署卻宣稱有達到減量,到底是實質排放有所削減?還是只是認可量的下修,都值得質疑,因此呼籲政府應以近三年申報量平均來判讀。

此外,陳椒華也強調,空氣、水都是公共財,屬於全體國民,雖訂有水權與空污排放等許多權利,但這都是為了達到公平和資源的永續利用,不是屬於業者的私有財;因此,若業者違法公共利益,水權與空污排放權自當收回公共所有,不容業者轉賣或私下交易,總量管制的精神應該將空汙減量視作業者的義務而非權力。

延伸閱讀:

呼吸在高雄

呼吸的風險PM2.5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