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試所嘉義分所的根莖類作物研究室成員賴永昌(中)、黃哲倫(右)、詹庭筑(左),默默耕耘這片維繫了百年的甘藷試驗田(攝影/蔡佳珊)

百年傳承育種,締造台灣蕃薯奇蹟!賴永昌為台灣甘藷奉獻三十年

「番薯不驚入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這句台灣人耳熟能詳的諺語,對做甘藷(地瓜)育種的研究人員來說,卻不只是隱喻,而是年復一年切實真確的工作目標。一晃眼,台灣的甘藷育種,竟然將近一百年了。

穿過大片水稻田,蓊蓊鬱鬱的樹林間,矗立著歷史感濃厚的日式建築,這裡是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我們吃的甘藷,無論是種植最廣、備受喜愛的台農57號,還是金山甘藷節的主角台農66號,以及被看好為明日之星的最新品種「金香」台農74號,都是在這邊的試驗田裡孕育出來的。

由農藝系主任賴永昌所主持的根莖類作物研究室,之前叫作甘藷育種研究室,打從日治時代開始就致力於甘藷選拔和育種。「當時我們叫作嘉義農事試驗支所,是直屬總督府的!」一輩子都在研究甘藷的賴永昌細說起育種百年始末。

如同甘藷一般低調樸實,賴永昌為台灣甘藷奉獻三十年(攝影/蔡佳珊)

名為「台農」,實為超級混血兒

台灣人常以番薯象徵本土,自稱「番薯仔囝」,殊不知追溯台灣番薯身世,竟是全球大混血。

1907年,當時的研究人員從中國、日本、美國、爪哇和婆羅洲引進了64種優良品種,在台灣進行馴化,選出白和蘭、仲西力池、七十日早等品種,而後又覺得這些品種還不夠好,遂在1922年開始做人工育種,將本地種和引進的外來種做雜交,選出的第一個品種,就叫做「台農1號」。

賴永昌解說,日本時代的育種目標是豐產、高澱粉品種,因為當時的甘藷不只拿來食用、餵豬,還用以提煉酒精,提供戰時軍需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從1922年到1945年,台農1號到42號陸續誕生,推廣給農民種植,以台農31號種植最廣。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日治時代奠基的甘藷育種研究,到了國民政府時期幸未中斷。戰後糧食短缺,甘藷舉足輕重,來自中國的研究人員們,繼續接手未完成的育種大業。

賴永昌拿著日治時期研究報告說明,台灣甘藷育種歷史悠久(攝影/蔡佳珊)

「老芋仔」成就「番薯仔囝」:王俠與李良

從1946年到1980年間,有兩個重要的名字應該要被牢記在台灣的甘藷發展史上,一個是王俠,一個是李良。

一般民眾大概從未想到,被賦予濃厚台灣意識的番薯,竟然都是出自「老芋仔」外省人之手。賴永昌回顧,王俠是留美的學者,李良則是流亡學生,到台灣來才到台大農藝系研讀。現今我國的甘藷一哥和二哥:肉色金黃、稱霸中南部的台農57號,是王俠在1955年選出,至今六十年熱潮不退;而肉色橙紅、中北部山坡地種最多的台農66號,則是李良在1975年育成。

不只甘藷本身「代代湠」,育種也是一個代代相傳的接力賽,前人建立了堅實的研究基礎,後人才能接棒延續。因此賴永昌談起兩位前輩,語中盡是敬佩。

賴永昌說,過去做甘藷育種有個難題,就是它具有自交不親和的特性,亦即同一朵花的雄蕊和雌蕊無法授粉產生種子,而不同品種之間雜交,也常出現不親和的狀況,無法產生後代。因此要先找出哪些品種彼此可親和、哪些彼此不親和,育種才不會瞎子摸象。

「王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1964年時用83個品種相互做雜交,工作量非常大!」最後找出五個族群,族群內都是互相親和的,但族群間互不親和;另外還找到第六個族群,是跟所有品種都親和的。此後研究都可奠基在這個分類基礎上,事倍功半。「只有以前那些老人才會做這種笨工作,」賴永昌微笑喟嘆。

育出台農57號甘藷的王俠當年所發表的重要論文,為後續甘藷育種研究奠定基礎(攝影/蔡佳珊)

而李良,也是一個傳奇人物。「他這個人工作非常熱誠,上班時間是早上八點,但他往往七點多人就已經在田裡了,」賴永昌說,「從他立下的傳統,我們也都是一大早就開始工作。」

李良研究甘藷二、三十年,後來成為嘉義分所的所長,「但是他每天仍然穿得像工人一樣,在田裡工作,外人都不知道他是所長。」典型在夙昔,賴永昌回憶,李良曾為流亡學生的經歷,養成刻苦、勤儉的個性,對後繼的同仁影響深遠。

全東南亞最大甘藷種原庫在這裡

李良退休之後,由廖嘉信、賴永昌繼續接棒,品種推陳出新,一路來到了台農74號。稱嘉義分所為台灣甘藷的搖籃,一點都不為過。除了育種,這裡還有一個保存甘藷命脈的秘密基地。

新進的年輕研究員詹庭筑打開實驗室房門,冷涼空氣撲面而來,「這裡就是我們的種原庫,保存了一千四百多種的甘藷種原,」成排的透明試管整齊羅列架上,每根試管內都養著一株宛如甘藷嬰兒的小幼苗。

這個連結甘藷過去與未來的種原庫,是從亞洲蔬菜中心移交而來,蒐集了國內外各種甘藷品種,再加上嘉義分所百年來的育種材料,是全東南亞最大的甘藷種原庫。

助理研究員詹庭筑介紹,甘藷種原庫保存了一千四百多個種原,來自世界各地,為東南亞之最(攝影/蔡佳珊)

詹庭筑解釋,維持種原庫非常費工,每株幼苗都是一個甘藷品系或品種,用組織培養的方式保存在試管中。當試管內的營養快用完,植株會老化,就必須替換更新,取出剪小段種回新的培養基。因此每天都要巡視所有試管的狀況,猶如醫院裡仔細呵護的育嬰室。

種原庫旁還有一間組織培養室,研究員們在這裡發展出健康種苗技術,培養完全不帶病毒的甘藷種苗。賴永昌說明,甘藷有個病害叫病毒病,無藥可防治,會導致收穫減產三成。而透過組織培養,只切甘藷頂芽0.3-0.6 mm大小,再進行培育,可生產出確保無病毒的種苗,目前已經技轉給十家廠商,希望農友盡量選擇健康種苗來栽培。

每根試管中都是一個甘藷種原,每四個月就要更換一次(攝影/蔡佳珊)

「金香」新品種誕生,可望為台灣拚外銷

頭髮已經有些灰白的賴永昌,從1988年來到嘉義分所,「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至今已投入將近三十年的歲月。紫色的「芋仔番薯」台農73號,就是他所育成。今年他更推出新作──台農74號,特別取了商品名叫「金香」。

金香外紅內黃,模樣討喜。親本為日本血統高系14號,跟金時地瓜是親戚,故取其「金」字,再配上台語諧音,「『金香』就是『真香』,」賴永昌開心說起命名的緣由。

金香最大優點,就在於它不容易發芽,相較於台農57號在室溫下放14天就發芽,不利於儲存,金香可以放到28天都不會發芽。「這品種很適合外銷!」原來,找出耐儲運、食味佳、產量高的外銷品種,一直是賴永昌的育種目標,經過八年選育,終於正式推出。

目前種植最廣的兩種甘藷:台農57號、台農66號,和新品種台農74號(攝影/蔡佳珊)

賴永昌和生產甘藷的農友和廠商一直密切合作,他們發現國內市場趨近飽和,但外銷市場大有可為。譬如香港一年需求四千噸,新加坡七千噸,目前都是東南亞國家供應,「但我們的品質一定比東南亞好,台灣就是強在栽培,而且是安全栽培,」他自信地說,「吃甘藷就是為了養生,當然更要強調安全栽培,這點台灣農民絕對做得更好。」

日本血統甘藷的口感,也是目前國際上最受歡迎的口味,賴永昌以育種跟上世界潮流,並突破過去不耐儲運的瓶頸,值得喝采。金香甘藷通過品種權審查後,未來極有機會為台灣農民進攻全球市場。

台農74號「金香」特點是放置室溫可達28天不會發芽,利於儲運(攝影/蔡佳珊)

甘藷全身是寶,機能性極具前景

近百年來,這個小小的甘藷研究室,不只育種成績豐碩,在世界甘藷研究領域中也是翹楚。賴永昌除了育種,更投入各種甘藷加工與成分分析,並時常受邀擔任國際論文審查委員。

人說甘藷養生,是因為它富含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尤其當紅的各種植化素,如胡蘿蔔素、花青素、葉黃素,都可以在甘藷中找到。從塊根到莖葉,全身都是寶。

因此尋找植化素含量高、具機能性的品種,也是賴永昌的育種目標。他還曾有個廢物利用的構想,「地下的甘藷採收後,地上的莖葉都廢棄掉很可惜,其實莖葉中都含有葉黃素,」他特別做試驗測量甘藷葉中葉黃素含量,發現在採收前達到最高。如果能先採收葉子,萃取葉黃素,再採收甘藷塊根,豈非一舉兩得!想想看,全台上萬公頃的甘藷田,可以萃取出多少有用的植化素!

經費年年砍,百年育種大業存續艱難

不過研究員腦中運轉的無數點子,還需要實際的經費來支撐。近年大多數農研單位都面臨經費縮減問題,育種研究更是處境艱難。育出更多的品種,並不會帶來更多的經費,相反地,經費每年都砍10%,甘藷育種從以前的一百多萬砍到剩下五十幾萬。

賴永昌坦言,現在研究室得去多接一些跟育種無關的計畫,來支撐育種這邊的開支,「因為不想看它倒啊!」就連最重要的甘藷種原庫保存,每年經費也只剩下七十幾萬,人力從以前四個人減為一個人,工作相當吃重。

現在這個根莖類研究室,只有三名研究員,繼承著前輩們的志業和與世無爭的風骨,默默地把甘藷育種和研究的百年工作,認真傳遞下去。就如同外表土灰、相貌再平凡不過的甘藷,長年以來不論外界評價褒貶,依然認份地餵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台灣人。

我問賴永昌,研究甘藷一輩子,有什麼感言?「育種本來就是長時間的工作,每天都去做,一定會有成果。」他的回答依然平舖直敘、樸實無華,卻字字都是數十年腦汁與汗水的結晶。

農試所嘉義分所的根莖類作物研究室成員賴永昌(中)、黃哲倫(右)、詹庭筑(左),默默耕耘這片維繫了百年的甘藷試驗田(攝影/蔡佳珊)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