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三秀園|尋找回憶的老屋顏

走在怡然村的小巷弄中,繞過一棟棟的矮房,台灣五大花園之一的張家花園就身隱在這片幽靜當中,張家花園當地人稱他為三間仔或是三秀園,「三秀」為靈芝的雅稱,因早期園內樹木常生長靈芝,故取其俗名為「三秀園」。三秀園位於雲林大埤鄉怡然村,村名「怡然」正是老園主張禎祥先生所命名,身為田園詩人的張禎祥先生於二戰後被推舉為大埤鄉第一任鄉長,並於任內配合戰後國民政府地方制度的調整政策,將「舊庄」、「後壁店」二村合併成為現在的怡然村。

圖為張家老宅外景

三秀園由張禎祥的長子張達聰繼承;張達聰長年旅居日本,後因年事已高便將花園託付於外甥女、甥女婿,接手經營三秀園。負責進行整體空間環境的整復及翻修的設計師傅恩弘,本身也是老園主張禎祥的外曾孫,曾在台北從事平面設計,當我們問起傅先生為什麼會回來怡然村,他總是謙虛地說︰「反正目前工作室的規模還不大,而且我發現這裡比較需要我!」

圖為設計師-傅恩弘先生

再回到這個空間場域的同時,他也在此獲得一個尋根的機會,在他來到三秀園之前,雜草占領了大部分的園區,池中小亭及建物的屋頂也飛去了大半邊,但經由他的修復整頓後,更凸顯出了三秀園在地怡然自得的樣貌,傅先生藉由自己的所長與美感的涵養,將此地展現的風雅得宜,未來希望可以藉由三秀園的地緣力量,推廣環境教育、食農教育、藝術家駐村等活動。

圖為磚造書房-逸軒

三秀園內的建築風格崇尚自然,無論是花園裡的書房,或是三合院的古宅,大部分保留著木造的形式,僅有倉庫、書房為磚造,幾乎不見華麗的雕飾,似乎有意與自然融為一體,住宅與花園之間則是用木板搭建的籬笆,正門通往區內的道路以柏樹及灌木圍牆,取代了一般常見的磚牆,帶來一種渾然成的美感體驗,沒有森嚴的防備感,就連園區內的防空洞都伪裝成了小山丘,上頭茂盛的榕樹成了最佳的遮陽傘。

圖為張家私塾

私塾與花園間有矮牆隔開,私塾前有一匹奔馳的白馬,「白馬掛金鞍,騎出萬人看,借問誰家子,讀書人做官。」園主用這首朗朗上口的客家民謠,勉勵著張家的子孫們,以讀書為志業貢獻於社會。三秀園的空間建造型式來看,其原理幾乎脫離不了自然之道,張家古厝則如其所在位置一般的怡然自得。

問月池中綠頭鴨嬉戲

當我們面對一個老舊空間的同時,將會以怎樣的態度去看待它?從公部門的社區營造、自力修復的老屋、亦或是老舊公共空間的再利用等,都是人與場域間建立共生機制的開始,我們始終在尋找對於老舊空間最「適切」的處理辦法,也許生活在資訊流通迅速的當代,我們必須保有更多耐心去等待,尋根給予我們更多的是精神性的填補、與回到純粹時光的難得。

#張家花園 #三秀園 #三間仔 #大埤鄉怡然村

諾亞文創